“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
仔细看,还有毕业于北大、以及伦敦大学
利物浦大学等名校的海归
虽然经求证
简历中的姑娘并不是做网友想象中的家政工作
而是主要从事家庭教师或者管家工作
但还是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清华毕业做家政是人才浪费吗?”
“清华毕业生做家教是内卷还是刚需?”
而从昨晚到今天
热搜上一个又一个吵得最热闹的话题
也莫过于当内卷越来越严重
年轻人应该就地躺平
还是更加努力地卷回去?
其中,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的言论
瞬间惹怒了不少网友…
面对内卷,有人选择果断加入,卷到天荒地老。
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在面对遥不可及的房价、总在远方的大厂、处处勾心斗角的职场等,选择了就地躺平——“既然我拼命也够不着,不如算了。”
然而,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看来,我们不仅不应该吐槽内卷,反而应该“感谢”内卷。
“教育的竞争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而内卷是社会从中获得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支付的成本。”
“内卷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
正是有了内卷的存在,因为种种原因输在起跑线上的学生们,才能打破优势家庭子女对资源的垄断,才能实现阶层的流动。
而且,因为不喜欢内卷,就选择躺平,简直是极不负责的态度!“不但对不起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这话听起来,简直像极了“996是年轻人的福报。”
怎么一件把年轻人折磨的日渐头秃的恶性循环,反而变成了应该感恩戴德的好事?
果不其然,此观点一出,马上引来各路网友的声讨。
有人认为,无论是选择打拼,还是选择躺平,都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高高在上地批评别人的生活态度,才是不负责任,甚至是在道德绑架。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说辞简直是不知人间疾苦,完全不能感受到年轻人面临内卷时的无力和绝望。
甚至建议清华开启副教授末尾淘汰制,让他也体验一把“处处卷”。
不过吐槽之下,更多的还是质疑,怎么我们拒绝内耗的无序竞争,就变成了浪费纳税人的钱?
没搞清楚内卷真正内涵的,似乎不止清华大学的这位教授。
在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时尚芭莎》前主编苏芒,展示了一段“教科书”般的对内卷的曲解。
在她的理解中,内卷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竞争压力。年轻人因为内卷苦恼,都是因为欲望太高,但是惰性太强。
翻译一下:能力配不上野心,还怪社会竞争大,年轻就是矫情。
而被骂得更惨的,是白岩松著名的“不会吧”理论:
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
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
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
然后看到喜欢的女孩只要一追求就OK?
不会吧!
按照白岩松的解释,“房价和幸福感是息息相关的,而年轻人必须得有压力,因为这样才会有向上爬的动力。”
万万没想到,这段话简直是在年轻人的雷点上蹦迪。
这段鸡汤似的教诲,放在10年前,或许还有不少人的认可和追捧。但是时代变了,白岩松没有经历过年轻人“望楼兴叹”的无力、“福报加班”的无望、“相亲循环”的无奈,还在以几十年前的姿态来点评现在年轻人的焦虑,未免显得十分“何不食肉糜”。
所以就在白岩松说出这句“不会吧”的时候,弹幕上立马跳出了很多“不然呢”。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我们还不能怀揣着美好的希望吗?!
其实无论是清华教授、苏芒还是白岩松,他们似乎都搞错了一件事:内卷就是竞争,年轻人是因为竞争不过,所以开始讨厌内卷。
拜托,内卷≠竞争!
良性的竞争当然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潜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但内卷说的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无法继续上升,进入到一种无意义的死循环,重点是“白费力气”“多余内耗”。
就比如,两个小学生pk,输了叫竞争不过,但内卷是什么?内卷是找一个博士去和小学生battle,这降维打击让小学生怎么打?
更何况,或许这个岗位一开始只需要一个幼儿园水平的就足够了…
而我们讨厌内卷,不是因为讨厌竞争。
主页君身边很多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者的“卷王”,也在纷纷吐槽内卷,这种吐槽不是凡尔赛,而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卷得不快乐,但是不得不卷…
我们留学生,从一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就加入了内卷大军。
刚出分时,Lucas兴奋地扔掉了“笔中爱马仕”,欢呼自己终于可以和雅思分手。然而顾问的一个电话让他瞬间清醒:
“小Lu啊,你这个成绩虽然达到了学校的申请要求,但你要知道,其他竞争者一般都考7以上的,所以为了提高申请优势,你还得再努力啊。”
看着成绩单上的那个黑色的6.5,Lucas默默地捡起了铅笔,回归单词“abandon…”
Sara本来暗自难过,当初做选校规划时,现在的学校——一个英国二档大学,只是她的保底校。
然而入学才发现,身边的校友简直卧虎藏龙,上至C9,下至重点985的比比皆是,“怎么一个非顶尖大学”的招生竞争都已经这么激烈了吗?!”
Zoe听完淡淡一笑,“学妹,这才卷到哪儿?”
原本出国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经历,因此Dianna 并不把成绩当作最重要的目标。
然而当看着朋友圈里,平时一个个party上玩儿通宵的朋友们晒出A+的成绩时,她慌了。原来真的不学习的,只有她一个。从那后,摇晃着红酒杯的club里找不到Dianna的身影,朋友圈里倒是出现了凌晨四点的图书馆——“我得比他们考得更好!”
因为疫情回国实习的Ruby才是真的惊到了。
在某大厂实习的她,常常感叹自己那每天名为创作,实为基础词汇翻译的活,几乎找个高中生就能做。然而和隔壁工位的哥哥聊天的时候才发现,人家是哥大毕业的。
而当康奈尔大学毕业的Liz苦于国内无休止的996加班,准备考公务员时,却受到了几乎身边所有人的质疑:你一个藤校毕业,考公务员不浪费吗?
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止钱会通货膨胀,人也是。我们每天既要被别人卷,又要反卷别人。
卷来卷去,不累吗?
累,被时代的大卷浪潮裹挟着前进的年轻人当然累。以前付出100%的努力,就可以得到100%的回报,而现在就算用上200%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10%的收获。
我们不仅累,还烦透了这互相内耗的风气。所以花式反内卷的法子也应运而生。
比如前一段时间的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本来是一名大一学生自己自娱自乐的产物,却突然间爆红网络,一课难求。
在这门课上,不仅可以学到摸鱼技巧,还能汇聚各方被学业和生活折磨的同学互相安慰,一起摸鱼偷得半日闲,仿佛一个身心乌托邦。
而我们也会逐渐发现,有些毒鸡汤其实也挺有道理的,比如李雪琴的名言——“北大怎么了?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low逼了吗?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了吗?”
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躺平”。
主页君认为,这种躺平不等于不做事,只是做个普通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它是放弃「需要通过严重超过常规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成就」,是一种不急于去迎合外界强加给你的标准的主动选择。
这其实很像早些年我们常说的“佛系”,降低欲望、淡泊名利,不再通过牺牲健康来拼命赚钱,而是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也是最朴实的生活。
当年轻人努力累了,应该允许他们在网络上自嘲两句“躺平”,允许他们在精神上给自己松一松绑。
就像知乎网友所说的:咋的?玩儿不过还不让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