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各国教育方式方法,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热衷的话题。在广大家长们眼中,西方教育基本上等同于自由、快乐、零负担的素质教育,而中式教育则是急功近利填鸭式教育的代名词。英国推出过一部叫做《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纪录片,用以讨论中英教育的巨大差异。


整个记录片实际上是一个有趣的教育实验。

5名中国教师接到英国顶尖级综合中学博航特中学的邀请,为英国中学生带来典型的中式教育。中方教师们将在为期四周的时间内,对该学校50名13、14岁的孩子实施原汁原味的“中式教学”。



而四周后,这个“中式实验班”会与博航特其他班级的学生参加一场由第三方权威机构举行的考试。最后依据考试成绩,来判定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孰优孰劣。

五位中国教师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博航特中学,期待在这里展示中式教学的独特魅力。

相比中国教师的兴奋,准备迎接“中式教学”的英国学生们却惴惴不安充满压力。



因为中式教学的一切都和从前的英式教学不一样了。

从原来按学习能力细分的小班教学,到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50人大班集体授课;



从原来凸显个性的穿着打扮,到如今统一的宽松肥大的运动校服;



从原来少见的升国旗仪式,到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做早操;



从自由自在的课间玩乐,到有组织有纪律的课间眼保健操;



从无压力一身轻的学习状态,到长达十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



开启中式教学的第一天,师生们就遭遇了种种不适应。

虽然老师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且将“这是极为漫长的一天”这样的理念事先告知了孩子们,但真正见识了英国学生的课堂状态,也是非常地头大。



一再强调纪律的中国教师们拿一向自由散漫的英国孩子没办法。



50人的大班,在英国不可能出现,所以习惯了小班教学的孩子们,一旦以这样大的规模聚集在一起,连最基本的听课纪律都无法保证。



随意打断老师的话,让原本连贯的课堂遭遇严重干扰。



上课时和周围的同学聊天好像是很自然的事。



你正津津有味地讲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的儒家思想,就会有孩子高喊着表示反对。



课堂教学简直无法推进。



对此,中国教师们采用了各种劝说、批评、激励、惩罚的措施,期待能把课堂拉到正常状态——但效果让他们大失所望。



不仅没能让学生回归遵守纪律的正轨,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



爱说话被隔离到前排特殊座位听课的小女生,公然和老师唱反调。





完全不听课,被批评了多次的捣蛋男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不满,竟然在第二天把自家的烧水壶带进了课堂,在最后一排能接上电源的座位上开始烧水喝茶了。





文化课如此,体育课更是没法进行。



从本质上说,中英两国对体育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并不一致。

在英国体育课是选修;而我们的中考,体育是必考。



中英两国在体育教育上的不同定位,导致这些孩子们感觉中国老师在体育课上过于严格,好像总是在为他们设置难关,不断“找茬”。



面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他们是这样“回怼”的。



一周下来,问题多多,本来信心满满的中国教师们也开始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



中国教师们召开紧急会议,认真探讨改进和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



课堂纪律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学生们就无法接受到你所传达的知识。因此,缓和略显紧张的师生关系是当务之急。



既然强行压制是不行的,那就采用兴趣激励吧。

数学老师邹老师,使出了杀手锏“中国古代玩具九连环”——当他把这个神奇的玩具发到孩子们手上的时候,整个班级的气氛瞬间发生了变化。

完全看不到师生间的剑拔弩张,取而代之的是和乐融融。



邹老师顺势利导,以兴趣为切入点,顺利完成了他的中式数学课堂。

中国教师们明白,靠强硬“管”的效果是远不如智慧“哄”的。



虽然纪律问题在老师们的各显神通下勉强解决了,但另一个难题又来了。



英国孩子不能接受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即使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强度下,仍然觉得十分吃力。



就连博航特中学的教务主任尼尔,也难以赞同死记硬背、高强度刷题的学习方式。

他认为,这次教学实验中方教师必输无疑。



因为,课堂纪律差,课堂教学无法推进,即使勉强进行下去,学生顺从教师去学习了,依然会跟不上教师超快的讲课进度。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完全违背了学习规律,不可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但,我们的五名中国教师并不理会英国同行不断抛出的质疑。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阵地,拿出了“中式教育一定要赢”的信念,反复强调重点,进行各种形式的随堂小测试,陪伴学生不停地试错、纠错,强化知识点。

哪怕是体育课,也要给孩子们足够多的机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极限,直至战胜自我。

五名教师坚信,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我不可以到我可以,从我不行到我行”。只要保障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用习题和测试不断强化学习成果,就必定有好的结果。

四周的时间转瞬即逝,PK 中英教育模式孰优孰劣的考试终于到来了。



五名中方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一样紧张。



毕竟,在经历了和这帮英国小孩大大小小的戏剧冲突后,有序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孩子们到底学的怎么样,究竟能不能在这次考试中获胜,老师们心里也没底。

当博航特中学的校长拿到他们的成绩单,开始宣布比赛结果时,五名中方老师的手心里也都捏着一把汗。





是的,中式教育赢了!

中式教育班级的考试成绩以绝对优势完虐英式教育!





很多人会说,其实在这部纪录片的开头就猜到了中式教育会赢得最终结果。毕竟,中式教育本身就是把提高学生分数作为终极目标的。

但值得质疑的是,中式教育下,孩子们是不是压力很大?是不是有被强迫着硬着头皮读书的情况?是不是每天都生活地很紧张?是不是失去了他们曾经很多的自由和快乐?



我们得承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样的。

可是,你看最终结果,这些孩子们不是也认同了中方老师的付出,并且更加认同自己这段时间在学业上踏踏实实的努力吗?!他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努力所换来的考试结果而欢欣鼓舞。



五位中国教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孩子们的“公敌”转变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



原本我们一直担心的中式教育中可能存在较大问题的“师生间情感建立与培养”,如今看来,出乎意料的好。





我们甚至很难相信,只短短一个月的相处,在五名中国教师和学生们告别的时候,几乎全班的孩子都流下了不舍和感恩的眼泪!



相信这次教育实验的经历,将长久地铭记在50个孩子的心中。



这次教育实验后,中式教育得到了不少英国民众的认可与支持。作为英国基础教育阶段最优秀的学校博航特中学,也开始向中国教育专家们讨教。

一年后,经过更多教育实验的检验,英国国家教育部宣布:将投资4100万英镑来支持中式基础数学,并给让全英国8000所(全国一半)小学进行上海模式的数学教学,并拨款5400万美元引进中式资源,中国教材首次成套进入英国基础教育体系。


可以说,这是一次中式教育的胜利,也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那些笃信所谓“给孩子快乐教育,还孩子天真童年”的人,大概并不知道,西方轻松愉快的教育系统,最初是用来培训工厂工人的,培养从事底层工作的体力劳动者,掌握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心情愉快地掏出力气来干活儿。



说到底,大家内心深处其实早已明了,教育是个体的成长过程,很难全程愉快;而信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中式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有所成”这一结果的延迟满足。

站在学生的角度,谁不愿意每天开开心心地0负担0压力的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阶段?



但站在家长和教育者的角度,这些即时的短暂愉悦并不能带给孩子们人生的更大可能性——我们如此努力,才过上了现在的平凡的生活;那么他们不努力又能过上怎样的生活呢?如果孩子们在学生时代不能吃苦,那将来又会有多少苦在他们的人生关口等待着呢?



中式教育不相信放任的、松散的、毫无价值的即时快乐;中式教育相信,只有痛苦的学习和严格的管教,才能把孩子们的智慧和潜能一点点地逼出来。

想向未来要个所谓的岁月静好,就要从现在开始你的负重前行。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