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看理想(ID:ikanlixiang)

作者 | 袋米

编辑 | 猫爷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奶奶?


最近,越来越多的老奶奶闯入了我们的视野:


被《假装我们在城市》里弗兰·勒博维茨对城市生活的精彩讽刺戳中,有点辛酸却又忍不住鼓掌;翻开表情包,发现只有混吃瘫睡的罗文姬女士,最符合自己当下的状态;想逃离生活却又不敢,真想到日剧《凪的新生活》里绿婆婆的电影院里坐一坐......


生活疯狂变化,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什么地方,甚至不知道当下面临着什么。但当看到这群奶奶时,总会感觉,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走过大半人生,最终都会变得简单又纯粹。


她们让我们看到了剥离开什么时候应该结婚、生子、有事业的“生命时钟”之后,女性更多的可能。她们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最终想成为的,不过是我们自己。


这里是一份纪录片/影片清单,记录了那些让人想成为的奶奶们。


01 岁月不会磨平愤怒的棱角


弗兰·勒博维茨:


“我没有权利,却又意见多多”


说到想成为的老奶奶,脑海里带着BGM一起蹦出来的,就是弗兰·勒博维茨(Fran Lebowitz)。


今年年初,《假装我们在城市》风靡微博、朋友圈,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口无遮拦却妙语连珠的奶奶。


弗兰二十岁来到纽约,五十年来就再没离开过。她总是用最犀利的话语,把城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变化吐槽个遍,有的甚至有些冒犯,但弗兰才不在乎。


比如,吐槽“养生”,像是额外的健康(extra health),人们“展示”着他们的养生,瑜伽垫像是成为了时尚装配。



或者吐槽拜金,我们都活在一个为价格鼓掌,却不会为毕加索鼓掌的时代。



当然,也不能放过纽约的高物价,还有忍受住了高物价的坚挺的纽约人!



或许不只是纽约客们,每一个过着城市生活的人,都能被弗兰的吐槽戳中。


恍惚间,发现原来大家都有着相似的烦恼。尤其当这些烦恼被以精辟幽默的口吻述说时,好像也不再那么令人痛苦。


弗兰的吐槽,像是剥下了城市生活精致的外衣,让我们看见各种闪光的生活方式背后原本具有的意义。当浮华的符号被剥去,欲望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我们不禁轻松地发笑,原来生活不过如此。


但弗兰的精神魅力,除了生活本身,也来自于她对人的体察。看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许多无奈时,她选择愤怒,选择直面无奈本身,将它们赤裸裸地表达出来。




或许是因为清醒,弗兰活得鲜明又自洽。她反对科技,不用手机和电脑,也并不关心年轻人在想什么。她爱好阅读,珍爱每一本书。


弗兰好像很清楚自己想要生活在哪个时代,向往着纽约的黄金时代——那段书店盛行、游客还不多,城市中尽是艺术家与作家的日子,所以一直愤世嫉俗,就像一直穿着她那套经典的打扮一样。



当被问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弗兰说了两样,一是去餐厅吃饭,二是钻进二手书店的桌底下,翻出一本心仪的没标价的书,即使店员说这书不卖,也坚持要买下它。


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身吧,吃好吃的、精神富足。但更可贵的是,保持愤怒。


树木希林:


“需要质问自己,‘这样真的够了吗’?


多想躺在《小偷家族》里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想成为奶奶望向沙滩的温柔目光里,嬉笑打闹一家人中的一员。




或者是跟随《日日是好日》里的武田老师学习茶道,从一杯茶中窥见四时变化,也像制一杯茶般静静面对无常和悲欢。


树木希林饰演的武田老师在茶会上请参与者们将本次茶会“当作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因为纵使许多人已经参加过了无数次茶会,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仍是唯一且特别的,过去了就再也无法重现。



或许希林女士也是这样,将相遇的每一部影片,都当作是“仅有一次的机会”。


纪录片《活出树木希林》,记录了希林女士人生最后一年中戏里戏外的生活。她总是告诉自己,需要保持对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才能不断打破自己。挑战自己是作为演员的需要,更是“为了活着而努力”。


“真的觉得,人生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要到哪里才算是个完结”,“到中途的时候又会感觉到,啊,我就要这样结束了,这么想想觉得也没遗憾了。”


或许是这样,她才在《小偷家族》里摘下假牙出演;半夜被从休息室叫起拍戏时,即使身体僵硬,也坚持自己缓缓走出。


一边是对自己抱持不满的韧劲,另一边,希林女士却又是如此深爱着自己,连脸上的皱纹,也十分珍惜。



她在2018年7月拍摄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电影《樱花恶魔》,而9月15日,希林女士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后一年里的她,仍然开车上班,仍在表达不满、打破自己,生长出新的棱角,直到生命走到尽头。


02.从容地走进那良夜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拥有不被岁月侵蚀的坚硬棱角,是一种勇气,而从容优雅地面对生活,也是另一种勇气,就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erg, RBG)。



RBG深印于心的,是母亲的两句教诲:“成为淑女,保持独立”(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所以她总能从容地面对各种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她能与最保守的大法官成为好朋友,一同出演戏剧、一起去印度骑大象。



在爱德华兹诉希利案中,当时还是辩护律师的RBG,被对性别不平等没有足够意识的法官反问:“你不会满足于把苏珊·安东尼的头像印到新的一美元纸币上的,对吧?”


后来被问到对此有什么反应,她回答说:“首先,绝不生气。我把自己看作是幼儿园老师,试图让他们构想自己女儿或者是孙女生活的理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


1973年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是RBG第一次在最高法院辩护,为空军女兵弗朗蒂罗争取与男性军人同等的保障金。


辩词中,她梳理了美国自建国以来,社会为女性贴上的各种污名标签——“次等烙印”“附庸”“浪费资源”“太弱不能投票”。她想对抗的,是这条微不足道的政府条例背后,更深远庞大的结构性的不平等。


空军女兵最终胜诉,但案件还是以一票之差,没能成为审查标准,没能让性别歧视获得像种族歧视般的宪法地位。


回想起来,RBG说道,她原本的预期,也是自己会“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这样的辩论”,“哪怕要重复千百次,也没打算能一举成功”。



她好像并不畏惧时间,只是不断投入一个又一个的案件,等待判例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为社会带来“真正的变化”。


当最高法院滑向保守,许多判决结果都未能如RBG所愿,她依然会提出异议意见书(dissenting opinion),为法律的后续讨论提供参考。《莉莉·莱德贝特公平薪酬法》的通过,也与她三年前的异见息息相关。


RBG是最高法院发表反对判决结果的异见最多的大法官,这或许是她被称作“臭名昭著”(notorious)的原因。



“不要让他们拖你的后腿,伸手去够星空”。


真想老去时,也能像RBG这样,紧紧抱住自己的热爱,紧握表达不满的权利;依然有所希冀,从容等待未来的到来。


琼·狄迪恩:


“记得做我自己是什么感觉,这才是关键”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从年轻酷到老的历程,被纪录片《中心难再维系》整理储存了下来。



室友对她年轻时的印象是:总是戴着墨镜,一边喝着冰可乐,一边吃着脆脆的咸杏仁。


写作遇到瓶颈停滞时,琼会将东西放进冰箱里。真的是放进冰箱,不是比喻。


她婚礼时仍戴着墨镜,和丈夫约翰打算婚礼后一周就去离婚,但直到最后约翰离世,他们一直互相陪伴,一直是第一个审阅彼此文章初稿的人。


她还在81岁时,成为了CÉLINE的代言人。



但真正让人钦佩的,是琼面对频繁的悲剧时的从容和冷静。


2003年12月24日,琼和约翰的女儿金塔纳,因病住进重症监护室。同一天,丈夫约翰突发心脏病去世。两年后,女儿金塔纳,也因病离世。


无法想象一个人要如何承受如此频繁的生死离别,更无法想象的,是琼的告别方式。她选择去直面丧恸带来的应激反应,将丈夫去世后一年里的各种经历,以及关于女儿从领养到去世的种种回忆,记录在《奇想之年》与《蓝夜》中。


“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让死者活下去:我们努力让他们活下去,是为了让他们陪伴在我们身边 我也明白了如果要继续我们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在某个时刻放手,让他们走,让他们死去。让他们变成书桌上的照片。让他们变成信托账户上的名字。让他们沉入水中。可是明白这一切并没有用,我并不能因此而让他沉入水中。”



正如《奇想之年》的编辑所说:“她必须写下来去理解”,回想与女儿和丈夫生活的点滴,理清自己对丈夫与女儿疾病和死亡的应对,或许是琼所认为的,最好的告别。


她一点点剖析着自身的丧恸,同时也告诉读者,纵使一切都回归“正常”,身边每个人都将死亡忘却,你仍然可以选择等待和想念。因为不论从容,还是悲伤,那都是你自己。



03.独自精彩,独自热闹


罗文姬:


“人生嘛,只要你下定决心主宰它,


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能达到像前文的奶奶们那般的成就,或许希望渺茫,但一位看起来平凡普通的奶奶,说不定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比如总是自得其乐的罗文姬女士。


文姬奶奶总是在肆意吃喝,发愁的时候,啃个馒头就能心满意足。



她美在自己的世界里,化妆打扮都是为了独自美丽。



被韩国人称作“国民奶奶”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就像住在你隔壁的邻居奶奶,时不时邀你到家里吃点好的;对社区事无巨细地关心,遇见违规的情况,举报转手就来。


但她也常常会干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让你不禁感叹惊喜——


比如《搞笑一家人》里看到蝴蝶就想抓,跟着拔足狂奔;



或是《我能说》里,为了学英语,跑到酒吧与外国人练习对话;



甚至是《奶奶强盗团》里,抢劫银行,然后骑着摩托风驰电掣地逃跑。



而这些出乎意料的快乐背后,是角色里的奶奶们质朴却又感人的愿望:学英语是为了能与远在美国的弟弟说上话,更是为了作为慰安妇的代表出席听证会作证;而抢银行,是想要去夏威夷旅行、希望能见到曾经遗弃的儿子。


文姬奶奶将这些张扬又快乐的角色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已然成为一种荧幕符号。不仅只是一个平凡却搞笑的邻家奶奶,更象征着一种能把质朴渺小的快乐聚变成强大能量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她让我们发现,原来岁月无法带走初尝美好时的惊喜,即使是尝了一遍又一遍的食物,也能在又一次品味时,唤醒初尝时的期待和惊喜。


但岁月却带不走抱持愿望的权利,即使是一位平凡的邻家奶奶,也有追逐蝴蝶的权利,也能在晚年迎接新的高光。


绿婆婆


“欢迎来到这个‘爱与欲’求之而不得的世界!


许多人都害怕孤单,更害怕孤独地老去,但在看到《凪的新生活》里的绿婆婆之后,才发现年老时的独居生活,好像不仅不可怕,还可以很精彩。


三田佳子饰演的绿婆婆原本被认为是个孤僻又古怪的老太婆,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每天去捡路旁或是自动贩卖机下掉落的100円。


原来,她曾是一位千金小姐,因为逃离了父母安排的婚姻,也没有继承家里的酒店,才会一个人独居在村子里。


因为喜欢看老电影,绿婆婆把家布置成了一个小影院。


绿婆婆最喜欢《罗马假日》,即使看过很多次,也还是会为最爱的一幕欢呼,不自觉地挥起手之时洋溢满满的少女心。



而且,绿婆婆其实一点都不孤僻,她的小影院对所有人都热情开放。每次有客人来,婆婆都会准备自制的巧克力百奇,好吃的秘诀是加了带坚果的巧克力。


剧中,首先做客电影院的,是逃离都市希望重新开始的凪。小小却温馨的电影院里,凪倾诉了自己离开的原因,一直以来积郁的脆弱终于被一股脑倾泻出来。绿婆婆只是微笑地倾听着,待她说完,递上一根小饼干。



后来,凪的前男友慎二也来到了小影院。之所以选择分手,是因为慎二不仅不公开两人的感情,更在朋友面前称凪只是自己的性伴侣。


舍不得凪的慎二接连来找她,等待时被婆婆邀请进了电影院看《乱世佳人》。


慎二本以为故事最后当然是男女在一起的大团圆,直到听到婆婆说:“他们失之交臂分开了”。


绿婆婆借着剧情,将感受娓娓道来,一字一句潜藏着智慧,温柔地触人心底。


她还邀请了暗恋凪的邻居,为他的初恋鼓掌,欢迎他“来到这个‘爱与欲’求之而不得的世界”。



或是倾听,或是悄悄鼓励一把,或是可可爱爱地讲着大实话,绿婆婆在小影院里憩息,也用电影去治愈身边的人,让他们不再孤单,也让自己不孤单。


写愿望清单时,绿婆婆的梦想是临终前来一场电影旅行,游历心仪电影的取景地,在周游世界中离开。所以她才一直在路旁捡拾硬币,为旅行存钱。



绿婆婆一个人住在自己带投影的小房间里,却也活在她看过的一部部电影之中,她走过罗马街头看恋人玩闹,也乘着小船,冲入惊涛骇浪。


结语


在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中,看着一群年迈的爷爷奶奶在沙滩上欢笑追逐,女主才发觉“为什么我会一直认为他们只是在一步步迈向死亡呢?他们只是在活出自己的人生。”



同样地,奶奶们的不同特质,让我们发现,原来人生的路径可以有这么多的方向,这么多的可能。


愤怒、等待、记录、装点,背后都是奶奶们对生活的热诚和期待。这其中,好像有种安全感,悄悄地抚慰着我们:衰老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生命过程,并不可怕。


孤单、分别、疾病,都无法侵蚀心里那点,自年轻时便抱有的对生活的憧憬——在质朴的食物和风景中捕捉美好,在循环影片中化解孤独,前行受阻静静等待,丧恸来时轻轻记录,其实人生不论如何都值得一过。


她们最终都会回到生命初始以前的地方,而我们也一样。


但我们能不能也像她们一样,“为了不寒酸地踏上那条路,将当下的每一瞬间都活得炙热。”


文章配图:


《假装我们在城市》《活成树木希林》《小偷家族》《日日是好日》《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琼·狄迪恩:中心难再维系》《搞笑一家人》《奶奶强盗团》《我能说》《凪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