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 Ridehaluing、Ecommurz 和 Taktekbum 为代表的一些新社交媒体账号在印尼的互联网上发布了大量关于本地创业文化的 Meme(多被翻译为模因,具备大范围传播能力的故事情节或图像)和笑话。这些 Meme 蹿红的背后,是印尼初创公司员工的心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印尼向来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市场,在本土化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在,了解印尼的创企文化对中国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否则没准有一天,极有可能成为吃瓜群众的围观对象。


就此,白鲸出海特别选编亚洲经济新闻平台《The Ken》专栏《Work hard, meme harder: How Indonesians are coping with startup hustle culture》,与读者一同走近印尼的初创企业环境。


被社交账号恶搞的东南亚小巨头们


“阿鲁维(Aluwi)昨天大发雷霆。我当时刚到公司,发现他在全员大会上大发脾气。”


上面提到的阿鲁维,全名叫凯文·阿鲁维(Kevin Aluwi),今年 34 岁,是印尼网约车平台 Gojek 的联合首席执行官。由于在 Gojek 半年一次的公司职工大会(town hall)上大发雷霆,阿鲁维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被公开讨论的话题。


据称,在全体员工讨论公司的发展计划时,阿鲁维因有员工提出了“不友好”的问题斥责了对方。会议结束后,一些参会人员就此在网上匿名发言,宣泄自己的情绪。


不幸的是,对于阿鲁维及其执掌的 Gojek 来说,员工在网上的情绪宣泄被一个名为 Ridehaluing 的 Instagram 账号放大了。该账号自称为“科技初创公司糗事制作者”,刚注册不久,由匿名人员管理。在 2021 年 1 月,该账号发布了第一篇帖子,之后很快就积累了超过 1.3 万名粉丝。


Ridehaluing 发布的内容大多会拿印尼的初创企业文化开刀,充满了各种笑料与恶搞。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加班、以及一些企业粉饰行为的吐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吐槽话题,例如许多企业利用大幅折扣来吸引客户、市场估值不切实际、某些 CEO 或者 VC 自我感觉良好等等。


从 Gojek 到 Tokopedia、Traveloka、Grab、以及 Shopee,所有的印尼头部创企无一例外都被 Ridehaluing 盯上,成为该账号的恶搞对象。


实际上,Ridehaluing 也并不是第一个恶搞印尼创企的社交账号。早在 2015 年,印尼的 Startupwati 和 StartupLJackson 就开始在 Twitter 上发表讽刺评论,另一个账号 HRDbacot 的存在时间甚至更长。


Ridehaluing 创作了一系列有关 Gojek 员工会议事件的帖子,每篇帖子对这一事件都有不同的解释。| 图片来源:The Ken<br>
Ridehaluing 创作了一系列有关 Gojek 员工会议事件的帖子,每篇帖子对这一事件都有不同的解释。| 图片来源:The Ken


这种对社交媒体的巧妙使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话题讨论,也让这些账号备受粉丝热捧。受疫情影响,远程工作成为了新常态,加之印尼科技公司缺乏让员工畅所欲言的组织结构。久而久之,社交媒体就成为了员工们表达看法的平台。


尽管 Gojek 等企业有自己专门讨论职场文化的社交媒体账号,用来讨论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但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使用 Ridehaluing 等“恶搞账号”。虽然这些账号在最近才活跃起来,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同时也越来越受年轻用户的欢迎。


以 Ecommurz 为例,该账号自称为“电商企业恶搞工厂”,成立于 2020 年 9 月。目前该账号已拥有 4 万多粉丝。Taktekbum 于 2021 年 1 月成立,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后,该账号在 Twitter 上就已经有 1.2 万粉丝,在 Instagram 上也有 3000 粉丝。


不过,如今的恶搞账号的行为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账号正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建立社区,同时倡导对印尼职场文化作出改革。


以 Ridehaluing 为例,该账号经常在 Instagram 的 Stories 版块上向粉丝提问,然后再分享他们的匿名回复。账号会将不同的陈述组合在一起,对某一事件提供不同角度的分析。在曝光 Gojek 员工会议事件后,Ridehaluing 也对这一事件的背后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Gojek 方面尚未就此事公开表态。


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Ecommurz、Ridehaluing 和 Taktekbum 等社交媒体账号已经吸引了大量粉丝 | 图片来源:The Ken


除了分享职场糗事之外,这些账号还鼓励粉丝对他们正在负责的产品以及任职的企业进行批判性思考,让粉丝为改善自己的待遇而努力。这些账号迅速在网络走红,也让越来越多的印尼的科技“打工人”意识到,他们不仅可以影响所在公司的效益,甚至能够左右整个科技初创行业的未来发展。


对于印尼科技企业的人力部门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在《The Ken》针对恶搞现象进行采访时,Tokopedia、Grab 和 Shopee 都拒绝作出回复。Gojek 则没有正面答复,而是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公司具有开放沟通型的企业文化。


不过,也有一些被恶搞的企业高层会与这些账号进行互动,感谢它们为公司发展建言献计。然而不少初创公司依然试图阻止员工接触这类恶搞账号,一些企业甚至采用法律手段,对这些账号进行威慑;但是从社交媒体运作方式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


背后是疫情激化的员工矛盾


如果考虑到新冠疫情对初创企业的影响,这些恶搞账号的崛起其实就不那么让人感到惊讶了。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新冠疫情的暴发只会让快节奏的工作氛围变得更加混乱无序。Gojek、Grab 和 Traveloka 等多家科技公司在去年曾宣布大规模裁员和重组。还有不少像 Blanja.com 和 Stoqo 这样的初创企业直接因疫情而倒闭。


在疫情期间,印尼旅游和酒店住宿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裁员力度也因此最强;其他企业则放缓了招聘力度 | 数据来源:The Ken


与此同时,有关印尼初创企业计划并购重组和公开募股(IPO)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在公司的重大变革中,员工们往往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不知该何去何从,这也让恶搞账号找到了成长的基础。


有一位员工这样说道:“在疫情期间,没有人肯倾听我们的心声。我们的情绪只是需要一个出口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职场恶搞账号风靡科技圈的原因,很多人会在与这些账号的互动中找到些许慰藉。


很多员工都表示,在公司经过一轮大规模裁员后,留下来的每位职员都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工作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动力,有些人直接选择辞职。这些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没有建立良好的员工培养与保留计划;这些企业的预算普遍紧张,难以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导致它们陷入了恶性循环。


从另一方面来讲,即便是那些选择留下来的员工,他们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根据 Ridehaluing 方面的消息,在备受关注的 Gojek 和 Tokopedia 合并交易案中,两家公司均未对员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而外界的媒体报道则表示,两家公司已经进入了合并谈判的最后阶段。


Ridehaluing 的管理人员在接受《The Ken》的采访时表示,考虑到潜在的并购交易,一些 Ridehaluing 粉丝正计划跳槽,也有不少人对公司未来面对的激烈竞争表示很兴奋。


Ridehaluing 表示:“我们为初创企业的打工人,敲响了裁员的警钟。”据《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报道,当同一行业的两家公司合并时,多达 30% 的员工会因为人员冗余而被裁撤。


在印尼创业圈内,许多网约车行业资深人士依然对 2018 年 Grab 和 Uber 合并后的混乱局面记忆犹新。直到最后一刻,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才公布了合并交易。在并购交易最终完成后,被裁撤的员工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清理办公桌。


恶搞账号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不少科技企业的估值虚高,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的泡沫破裂。Taktekbum 的管理员在接受《The Ken》的采访时表示,当 1 月底科创企业合并和 IPO 消息开始充斥印尼各大新闻网站时,他们就萌生了创建账号的想法。


Taktekbum 在 Twitter 上的一篇帖子中指出,这些初创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一旦进入公开市场,它们的估值最终将“像气球一样破裂”。Taktekbum 的账号名,指的是滴答作响的钟声,取义“为科技初创企业敲起的警钟”。其词缀“bum”(泡沫)与“boom”(繁荣)谐音,暗示着初创公司的估值泡沫正在破裂。


虽然目前包括头部企业 Sea 集团(Sea Group)在内的东南亚科技巨头,都在股市上有着相当抢眼的表现。不过据有关预测,在这波上涨行情结束后,股市将迎来比较显著的回调。但在印尼市场中,人们却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公众对科技行业的潜力大多持乐观态度。


Gojek、Grab、Tokopedia 等公司最终上市后的表现如何,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不过无论公司发展怎样,高层商务会谈和股市涨跌对员工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期权,而且在经历了一年的市场低迷后,他们还面临着另一轮裁员的可能性。


这些社交账号“认真了”,而员工也将其当做了“创企社区”


所以,除了帮助这些员工宣泄、这些账号也在成为积极行动的催化剂,鼓励人们为争取更好的工作待遇而努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技公司员工普遍对工作产生了一种倦怠感,他们还越发感觉到劳累过度和怀才不遇。


对于这一现象,有些员工的态度很务实,认为公司经理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一位匿名接受采访的印尼房地产初创公司员工说道:“我认为自己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方做出让步和牺牲。”


他们不排斥印尼的创业热潮,也可以接受企业的超长工作模式。作为回报,这些员工的月薪是雅加达最低工资水平的十多倍,而他们的工作经历还不足五年。这样来看,这些人的职业晋升速度非常快。


但同时,当公司经理要求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有些人很可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智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完成工作。


一位在电子商务公司工作的职员表示:“我晚上 10 点和老板通了电话。然后老板让我明天上午 9 点再核对一遍。当时我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出于隐私考虑,这位职员要求匿名。


根据一些恶搞账号的描述,从事电商行业的员工吐槽最多的就是工作让他们感到疲劳以及工作压力太大。Ridehaluing 向 The Ken Research 透露,它打算把那些给员工制定不切实际目标、不得人心的公司高管们曝光出来,让他们自我评估改变自己的行为。


Ecommurz 的做法则更为主动。在 3 月初,它邀请粉丝们参加了一个名为“恶劣创企文化及如何应对(Toxic hustle cultur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的在线研讨会。该活动邀请了几位创企圈的演讲嘉宾,其中也包括 Ecommurz 的账号管理员。在活动中,Ecommurz 账号管理员以一只猫的形象呈现,他的声音也经过了处理。


在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共计有 60 多人参加了这场在线研讨会,参会费用为 10 万印尼卢比(约合 7 美元)。该会议围绕初创公司“忙碌文化”的缘起和意义,以及员工如何对工作与生活划定界限做了讨论。此外会议还讨论了 Ecommurz 等在线社区的作用。


一位与会人员表示:“如果你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或联合创始人,那么从个人层面来看,忙碌的企业文化必然意义重大。但从员工的角度分析,如果职工没有公司的股份,也没有股票、期权,那么不管是因自我激励而选择为工作奔忙,还是压力所致不得不奔波,其形象都跟奴隶无异。没有人会是自愿的。”


在受邀主持研讨会的三位发言者中,杜迪·阿里珊迪(Dudi Arisandi)的名气最大。他是旅游公司 Tiket 的人力资源负责人。Tiket 是 Traveloka 的竞争对手,但目前规模略逊于后者。杜迪·阿里珊迪在研讨会上指出,如今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对职场规则的不满。他鼓励大家不要压抑自己的挫败感,而是要行动起来,努力让工作环境变得更好。


另一位发言人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员工根本不相信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他们更喜欢通过 Ecommurz 等账号,匿名向同行寻求建议。


相比公司官方账号而言,网民们更喜欢恶搞账号,因为这类账号往往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看待印尼初创企业的工作环境 | 数据来源:The Ken


有一位粉丝说道:“在 Ecommurz 等账号上,我们可以真诚的对话交流。在公司里,企业文化不允许我们提出一些令人不快的话题。我们需要一个发泄情绪、倾倒精神垃圾的地方。公司的 HR 部门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环境吗?即便可以,它能保证为我们保密吗?”


Gojek 的一位发言人在接受 The Ken Research 的采访时表示,公司建立了若干员工意见收集反馈机制,职工大会就是其中一种。这位发言人指出:“我们会定期举行部门员工会议和全公司职工大会。在这些会议上,我们会与员工分享公司最新的重要资讯,并邀请他们现场发言或面对面提问管理团队。


此外,我们还定期就各种问题征求员工的意见建议。我们的具体做法包括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Pulse Survey)以及每年一次员工敬业度调查问卷(Employee Engagement Survey)。在调查中,员工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


对于印尼年轻人来说,初创公司仍然是理想的就业方向,但恶搞账号的存在表明,初创公司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为员工提供更高的薪酬。员工也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推动公司管理制度越发科学规范。另外,还要主动了解员工股票期权的相关知识,适时抵制不切实际的目标。


无视 or 正视,创企要不要走上社交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被恶搞账号盯上,许多企业也成为了在线舌战的焦点。印度尼西亚教育技术平台 Ruangguru 就是被曝光的对象之一。据悉,该平台被 Fast Company 列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 50 家公司之一。此外 Ruangguru 还是上榜的唯一一家东南亚公司。


有媒体报道表示,在疫情封锁期间,Ruangguru 平台为 1000 万名学生提供免费直播课程。一家印尼新闻媒体甚至表示,Ruangguru 可与同样上榜的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 SpaceX 相媲美(Ruangguru 排名第 25 名,SpaceX 位列第 4 名)


针对这一表述,Ecommurz 随后在网上向粉丝提出问题:在“印尼版 SpaceX”工作是种什么体验?这个话题一发出,仅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Ecommurz 的收件箱就被 Ruangguru 的前员工和在职员工的邮件挤爆。


Ecommurz 共收到了大约 60 份回复,其中超过 70% 的人(大部分是实习生)抱怨薪酬太低。据反馈,Ruangguru 实习生每月领到的薪酬仅有 100 万印尼卢比(约合 70 美元),这对他们来说几乎无法负担雅加达高昂的生活费用。在话题发出的第二天,Ruangguru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伊曼·乌斯曼(Iman Usman)就在 Twitter 上代表公司发布了声明。


Ruangguru 的联合创始人在 Twitter 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虽然 Ridehaluing 对这位创始人解决问题的态度表示赞赏,而广大网民对其答复并不满意。| 图片来源:The Ken


有网友称,Ruangguru 平台全靠实习生支撑,才得以维持运营。然而在实习期结束后,这些实习生中很少有人被正式聘用。对此乌斯曼回应称,Ruangguru 公司会根据实习生的工作性质,为他们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他表示,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中,公司实习生人数在全职员工总数中的占比不到 10%,而在实习结束后,公司也会有约有 10%~15% 的实习生转正,被正式聘用为全职员工。


在 Twitter 上,乌斯曼最后用一份谷歌表格结束了自己的声明。他用这一表格来征求网民的意见,并承认“公司的体制并不是尽善尽美,我们正在努力改进它”。


如果没有恶搞账号的参与,这种问题很难被放到公开场合中讨论。实习生通常处于公司金字塔的底部,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与公司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他们往往没有勇气拒绝领导给自己的工作安排。


另一方面,公司创始人直接参与冲突也可能会引发公关危机。对科技巨头来说,更安全的做法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是承认网上的争议和问题。不过 Ecommurz 的帖子竟然得到了 Ruangguru 联合创始人的回应。这表明恶搞账号的公信力正在不断提升,人们已不再将这些帖子视为毫无根据的谣言。


无独有偶。印尼首家对话式人工智能(AI)平台 Kata.ai 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伊兰·拉德里达(Irzan Raditya)也经历了恶搞账号的曝光。随后他向 Ridehaluing 公开致谢,感谢该账号对其公司产品提供了建设性意见。Tiket 首席人事官杜迪·阿里珊迪(Dudi Arisandi)甚至还自愿参加了 Ecommurz 发起的在线讨论活动。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接受这些恶搞账号带来的问题,也有企业对这些账号发出警告威胁,并试图封禁它们。


Ridehaluing 向《The Ken》透露,它在 3 月初收到了一条警告消息,称印尼一家独角兽公司正准备对其提起诉讼,这可能会导致账号被封禁。现在该账号正考虑在其帖子内容中增加更多更“富有意义”的讨论,而不是挑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否则该账号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对于这一说法真实性,《The Ken》方面目前还难以断定。


很多时候,面对企业管理/文化相关的八卦,多数科技创企的管理层都是“谈虎色变”。《The Ken》采访的一位人士表示,在最近召开的一次职工大会上,他们所就职的电商公司经理竟向员工发出警告威胁,称如果有任何流向恶搞账号并被放大的舆论,公司都将从员工入手展开内部调查。


不过,这些恶搞账号并没有因遇到阻力而停止脚步,它们仍会继续发声。这些账号甚至扩大了话题讨论的范围。Ridehaluing 最近就一直在与粉丝讨论英国政府最新出台的拼车监管法规。


在英国,多个法院接连作出裁决,判定网约车司机是 Uber 的正式员工,而不是合约工。他们与英国其他员工一样享有基本工人权利,有权获得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和其他福利等。Ridehaluing 表示,全球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可能也会影响印尼的网约车市场。该账号对粉丝进行了民意调查,就印尼的网约车行业是否也应该采取类似的规定征求粉丝的意见。大多数受访者给出的答案为“是”。


在欧美国家中,不同性别员工的薪酬差异、职场种族偏见、技术层面上的伦理规范等都是常见的问题。然而在印尼的初创企业员工圈中,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解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讨论这些话题“地基”已经被恶搞账号打好了。


从很多方面来看,恶搞账号的存在有助于鞭策印尼初创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它们为不少难以言说的内幕创造了一个安全的交流空间,提高了员工对职场惯例的问题意识,并促进构建诚实忠诚的文化生态。


除此之外,恶搞账号还是不同公司员工共享知识资讯的工具。如果没有恶搞账号,这种交流也不可能实现。由于一纸合同的限制,员工们的知识和视野往往也被困在各自公司的范围内。恶搞账号通过使用日常语言和幽默话题,让这些对话变得更加多元化。


目前,恶搞账号正受到越来越多印尼初创企业员工的热捧。Ecommurz 向《The Ken》透露,其目标是为印尼科技行业中的“打工人”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向“老板们”喊话。“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我们都会以那些负面案例为乐,那些事主们也只能自认倒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作者:Nadine Freischlad(《The Ken》专栏记者,曾任 Tech In Asia、CNN、VICE 等平台专栏作家)、Yunindita Prasidya(《The Ken》专栏记者,曾任《雅加达邮报》经济版记者),编译:索菲亚的燕窝,头图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