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20年,中国GDP从40万亿迈过百万亿门槛,一众二三线城市趁势崛起,区域经济随之大洗牌。
过去10年,谁是中国内地进步最大的城市?
01
10年GDP增幅,这些城市领跑
这是2010年-2020年主要城市GDP增长情况:
过去10年,GDP增长最快的10个城市:
不难看出,除了福州、厦门、海口之外,其他均为中西部城市,且基本都是省会。除了郑州只差临门一脚之外,这些城市GDP增幅均在2倍以上。
与之相比,GDP增速较慢的10个城市:
无锡(113.5%)、长春(99.4%)、佛山(91.4%)、烟台(79.3%)、石家庄(74.5%)、唐山(61.3%)、天津(52.7%)、呼和浩特(50.1%)、哈尔滨(41.4%)、大连(36.3%)、沈阳(31%)。
可以看出,除了无锡、佛山之外,其他城市均为北方城市。
这其中,除了无锡之外,其他城市10年GDP增幅均不足100%,而哈尔滨、大连、沈阳三个东北城市则不足50%。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一线城市GDP增幅均相当可观,深圳10年增长188%,北京155%,广州132%,上海128%。
10年前,一线城市本身经济体量就已相当庞大,北上广当时就已破万亿,且早已过了投资驱动增长的传统阶段,能保持如此大的经济增幅,相当不易。
02
扩容之城
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
城市扩容,是迅速做大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的不二选择。
过去10年来,一众城市完成了扩张之路。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正是其中的代表。
2010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
2016年,成都代管县级简阳市。
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
2019年,济南合并了莱芜市,
2020年,长春合并公主岭市。
合并周边地市,是做大强省会的捷径,不仅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得以明显提升,城市也获得了相当充裕的发展空间,在国家战略中的分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当然,即使扣除扩容因素,这些城市增速仍然不错。
合肥、成都、西安仍在200%以上,济南也超过140%,扩容更多是锦上添花,不是高增长的唯一因素。
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城市扩容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扩容并不一定能产生“1+1>2”的效应,加之疫情以来大城市的某些问题得到凸显。
因此,今年以来,无论是合并周边地市,还是撤县设区,政策已经开始收紧了。
目前,还有一众城市扩容呼声较高:
深圳扩容惠州东莞、武汉合并鄂州、西安合并咸阳、广东揭汕潮三市合并、宁波舟山合并……
这些城市扩容能否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03
增长冠军:
贵阳、合肥、福州、成都、昆明
过去10年,贵阳、合肥、福州、成都、昆明GDP增速跻身5强。
贵阳能够拔得头筹,与10年前GDP总量规模过低(只有1100多亿)不无关系,但更多则是投资、大数据产业强势驱动的结果。
大数据,是贵阳经济崛起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借助一流的气候环境和电力条件,贵阳在不到十年时间里,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重镇。
合肥的崛起,则得益于高新制造产业集群的建立、交通枢纽地位的重塑、顺利跻身长三角城市群之列的历史性突破。
这三大创举,让合肥从默默无闻的中部普通省会,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网红“风投之都”。
福州,有福之州,最低调的万亿级省会之一。
长期以来,福州与泉州、厦门属于明显的竞争关系,泉州GDP更高,厦门城市能级更强,福州虽有省会之位,却未能站住强省会的定位。
工业是福州的支柱所在。福州不仅拥有纺织化纤、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冶金建材5大千亿级产业,而且数字经济发展同样迅猛,目前数字经济总规模突破4500亿,坐拥福大自动化、网龙、新大陆等领军企业。
成都自不用说。
2020年,成都GDP高达1.77万亿,位居全国第七位,相比2010年增长219.1%,即使除去代管简阳带来的增量,增幅仍然高达211%。
近年来,成都高新制造业、新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城市综合能级不断提升,再加上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叠加,经济高增长在意料之中。
昆明,与贵阳类似,同样是投资和工业驱动的典型,同时不乏国家战略助力。昆明,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桥头堡之一,系全国20个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参阅《官宣!20个“国际交通枢纽城市”揭晓》)
随着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东南亚南亚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昆明未来在整个国家战略中的分量还会得到提升。
04
东北怎么了?
过去10年,GDP增速最慢的城市,都在东北。
2010年,东北经济虽然不复当年荣光,但整体实力仍然碾压西部省会。当年,大连、沈阳GDP跻身20强之列;长春、哈尔滨也在30强之列。
十年过去,2020年,东北地区仅剩下大连一个TOP30城市了,沈阳、长春均为30名-40名之间,哈尔滨更是在40名开外。(参阅《TOP30城市排行榜》)
东北经济遭遇的问题,可谓众所周知。最大的悬念是,东北未来还能不能强势复苏?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东北可谓寄予厚望: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政策统筹,实现重点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可见,东北虽然有所没落,但对于国防、粮食、能源及产业安全的重要性更甚于以往。这里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不可或缺的重工业基地,更是面向东北亚的重要窗口。
振兴东北要取得新突破,并不是说说而已。
这方面,有关部门已经展开行动。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央行、银保监会等近20个部门与东北建立联席推进机制。
在今年的发布会上,发改委进一步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刘鹤副总理在两会后的首次调研选择了辽宁,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未来,东北将有怎样的突破性举措,会否获得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