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次元研究(ID:ciyuanpotato),作者:海德,题图来自:Nintendo Life
任天堂心目中,终端的“完美”从来不是性能上的最强,而是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适配尽可能丰富的软件,在各种外设加持下,适应各种使用环境,满足尽可能广泛的用户需求。
2001年3月21日,“Game Boy Advance”(GBA)在日本首次发售。2021年3月21日,它迎来了20岁生日。
国内不少老玩家对任天堂这款经典掌机记忆犹新。作为1989年上市的Game Boy的正统续作,它为传奇划上完美句号。
较之此前任天堂当家掌机GB,GBA性能大幅提升。32位ARM处理器、240X160的屏幕分辨率,或许算不上领先时代,但在当时的掌机市场确无敌手。
日本首发一周创造60万火爆销量,之后销售也一直稳定。可3年后,GBA却不得不对垒自家兄弟,与任天堂2004年推出的NDS争抢市场。
这在任天堂掌机历史中太过罕见。GB(1989)畅销12年才由GBA接棒;销售暴死的Wii U(2012)也撑了5年才被Switch取代;玩家纷纷推测Switch Pro会在2021年推出,可直至今日依然没有准确的官方消息。GBA成为任天堂历代掌机中寿命最短的一代实在莫名其妙。
有人说GBA是被提前终结的巨星,但它在短暂黄金期内的亮眼表现却也足够惊艳。
夹在任天掌机历史销量第二的GB(1.18亿台)和全球掌机销量最高的NDS(1.51亿台)之间,GBA短暂的高光时段依然售出8151万台,位列任天堂历代掌机销量榜第四,静候截止2020年12月31日已经卖出7987万台的Switch必将到来的超越。
GBA至今仍是不少玩家的心头肉,法国知名设计师操刀流线框架,L/R键置于机体肩部完美符合人体工学,若不是没有背光让初代GBA屏幕过于昏暗,许多人会把它选为最佳。
于是骨灰级爱好者孜孜不倦地提取历代优点,融入新的适配组件,DIY出属于自己的“终极GBA”(电商平台上出售的类似改装机型价格在700元左右)。
在GBA诞生20周年之际,一款新的GBA游戏《再见银河系(Goodboy Galaxy)》宣布发售在即。而并非出于纪念目的,仍有一款名为Analogue Pocket的产品,可以播放从Game Boy、Game Boy Color到GBA平台的2780多款游戏,定于今年5月上市。
能20年保持如此活力并不容易,更别提发售时的技术水平绝称不上先进,自身软肋显而易见。即使如此还豪取胜利,GBA的故事看来没那么简单。
不拼硬件的GBA
早在1995年,任天堂就动过研发新机型的念头。开发组借1996年将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奥运会,为新机型取名“亚特兰蒂斯计划”(Project Atlantis )。
之后流出的消息显示,早于GBA五年,“亚特兰蒂斯计划”就已经配置了32位CPU。甚至有谣言称,新机型机能与N64相当,并搭载了比GBA还强大的160MHz处理器,电池续航时间可达30小时。
这款新机型原定1996年发布,接棒已上架7年、进入产品生命末期的GB。可后来的现实是,1996年堪称风云际会:
背光版GB推出并热卖,之后成就25年传奇的《宠物小精灵》也在当年推出初代作品,引爆销售狂潮,GB销量被硬生生拉回“青春期”。任天堂喜出望外,随即宣布延后新掌机发售。
于是一直拖到2001年,GBA才在解决了不是核心问题的问题——制造成本太高、能耗过大,之后才正式问世。而其核心技术在那时早已不算先进了。
2001年的GBA,从技术角度有多“烂大街”呢?作为佐证,发布前,GBA开发包遭到泄露,很快黑客就研发出了模拟器。
当时一些高配电脑已经可以流畅运行GBA游戏。之后2、3年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脑机能提升,GBA模拟器使用者人数更是暴增。
可这反而成了GBA优秀的一个注脚。即便在环境如此糟糕的情况下,GBA依然卖得如此之好,玩家依然乐于在这款甚至没有背光的掌机上玩游戏。
与之相对的,同样在2001年,任天堂的老对手,在1990年就已经推出拥有背光的彩色掌机Game Gear(GG),在技术上一直追求极致的世嘉,却在经历了其家用主机Dreamcast销售暴死后宣布彻底退出硬件开发,转为单纯的游戏软件厂商。
两相对比,反而是没有追求在技术最尖端时期推出相应产品的任天堂活了下来。这仅仅是保守的胜利,还是在技术之外,任天堂有着更看重的东西?
任天堂式“完美”
2001年,任天堂在E3 2001展会上以“The Nintendo Difference”为标语开始营销活动。目标是将自己从其他娱乐公司中区分出来。
之后于2002年接任任天堂社长的岩田聪表示,现在的游戏产业已经变得越来越封闭,各式各样的游戏系统技术革新,正在拉大有经验的老玩家与新玩家之间的隔阂,必须有人做些什么将人们重新聚拢在一起。
岩田聪坚信“人人都能享受到乐趣”这一信条。而早年与任天堂另一位传奇人物,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合作开发游戏的经历,更让他早早就意识到:“硬件技术远不如想象力重要”。
于是回到最初的问题,2001年才发布的没有技术优越性的GBA又有哪些优势呢?
答案是有大量适配的游戏软体。GBA日本首发当日,有25款游戏同日发售,为其保驾护航。其中包括《超级马里奥2》《F-ZERO》等大作。GBA短暂的生命周期中,拥有可怕的1500款游戏库容量。虽然其中超过1400款是移植游戏,但都针对GBA做了良好适配。很多新玩家完全不知道这些是移植作品,纷纷感叹于GBA游戏库的深不见底。
其次是有能让GBA适应各种使用环境的产品布局。GBA问世前,负责任天堂游戏盒子(Nintendo GameCube,简称NGC)开发的宫本茂就接到命令,游戏盒子必须完美适配GBA。于是,2001年9月NCG发布后,通过简单的外设,玩家就可以在客厅的电视大屏幕上玩到GBA游戏。可以说提前15年,GBA就已经让玩家窥得此后Switch带来的震撼。
与此同时,任天堂还推出车载GBA播放器“Visteon Dockable Entertainment”,将GBA的使用环境扩展到交通工具。在车载屏幕上游玩GBA,旅途不再枯燥。
此外,还有最丰富的外设,拓展GBA的各种可能用途。推出无线适配器,满足多人游戏需求;推出e-reader,配合卡牌类游戏;非官方设备Glucoboy甚至将GBA变成了一款血糖检测仪——内置的游戏让青少年普遍害怕的扎针过程变得可以忍耐。
此外,由于GBA向前兼容GB卡带,此前针对GB设计的诸如拍照打印、文档输入等外接功能,在GBA上也得到了更新与延续。正因此,很多研究者将GB以及GBA系列视为智能手机的鼻祖。
由此可见,任天堂心目中,终端的“完美”从来不是性能上的最强,而是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适配尽可能丰富的软件,在各种外设加持下,适应各种使用环境,满足尽可能广泛的用户需求。
而这一点,在此前20年间始终被任天堂贯彻。直到最新的Switch,以及围绕它推出的各种外设和应用,我们依然能看到这种精神的延续。
走过20年岁月
2001年GBA初代推出后,任天堂于2003年推出了GBA SP。在核心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款式的GBA SP加入了更亮的LCD屏,支持可充电锂电池,以及可以“打开\关闭”的前部灯,同时也推出了背光版本。
屏幕亮度问题得以解决,加上更成熟、便携的折叠式设计,GBA SP一经推出就受到更多高年龄层用户的喜爱。然而初代GBA也依然凭借更好的游戏手感得到另一部分骨灰级玩家的推崇。
2005年任天堂推出更轻巧的Game Boy Micro,似乎是受到当时苹果 iPod Mini理念的影响。但由于GBA向前兼容GB作品时无法通过代码完成屏幕适配,必须添加一个物理切换按钮,而机身更小的Game Boy Micro没有空间容纳这个切换按钮,因此无法向前兼容GB游戏。这种局限性加上并不比普通款便宜的售价导致它只卖出了200多万台。
NDS在2004年推出,向前兼容GBA游戏,它延续了GBA游戏的寿命,同时也为GBA判了死刑。更多的技术更新之后绕过了GBA直接给到NDS,例如硬件上的“合盖休眠”技术。
这并不影响人们对GBA的喜爱。之后很多年仍有玩家利用不断完善的模拟器游玩诸如《逆转审判》和此前一旦记忆电池用光就会丢失存档的GBA版《宠物小精灵》。
虽然官方自2010年之后就不再生产GBA软硬件,但此后仍有爱好者和厂商不断推出第三方改良后的GBA机型,直至今日。即便在这个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动摇了掌机存在根基的时代,他们还是愿意花费超过600元人民币的价格去购买一台改装过的GBA。
作为一台游戏主机,20岁的GBA是幸福的。人们不但纪念着它,还在不断地使用它玩游戏,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次元研究(ID:ciyuanpotato),作者: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