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ID:ihuozhe),摄影:李伟,撰文:陈明辉,头图来源:李伟


如果从极高的地方俯瞰内蒙古的腹地,你将看到广袤的草场被铁栅栏切割成一块又一块,林场、保护区、旅游区……还有各家牧民之间的“地盘划分”。摩托和小轿车在草原上呼啸而过,带起一阵阵扬尘。马匹和骆驼早已难觅踪影,偶尔见到几个蒙古包,不是旅游景点就是饭店。


露天煤矿 | 敖伦苏木古城


这片广袤的土地,正在改变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李伟是出生在内蒙古的汉族人,在北京求学和工作多年后,从2008年开始频繁往返北京和内蒙古,用影像记录下了边疆牧民的生活变迁。


小镇上的萨满与火箭


参加赛马的一家人 | 草原蒙古马<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参加赛马的一家人 | 草原蒙古马


在内蒙古南端的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上,养着数十匹铁蹄马——这是一种蒙古马,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就是骑着这种马去打天下的,在一些蒙古族人眼里,铁蹄马象征着某种民族精神和气节。


马鞍做的装置艺术 | 披毯子的马<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马鞍做的装置艺术 | 披毯子的马


养马的牧民并不富裕,决定养马的那一年,阿拉腾已经62岁了,宝音达来尚在中年,每年放牧有40000元左右的收入,除了日常花销之外,还要供养上高中的儿子和念大学的女儿。


一匹铁蹄马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马又是群居动物,一养就得是好几十匹。为了养马,老哥俩还借了高利贷。


为什么一定要养马?


“对历史、自然、天地、鬼神的敬畏,是千百年来深深刻在这个民族血液里的。”摄影师李伟说。他为此着迷。


草原上的恐龙雕塑 | 羊群<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草原上的恐龙雕塑 | 羊群


通往外界的公路 | 萨满胡德<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通往外界的公路 | 萨满胡德


在海拉尔附近的陈巴尔虎旗,一个当地人带他见到了传说中的“萨满”。


对于城市人来说,萨满仿佛是来自远古的符号。而对于当地人,萨满并不神秘。家里人生病了、牛羊丢了,或是祭祖先、祭敖包,都会来求助于萨满。在小镇上,萨满和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平平常常的房屋里,荒诞又和谐。


公园里的“火箭” | 祭敖包<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公园里的“火箭” | 祭敖包


那达慕大会上的蒙古袍与牛仔裤


在这片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类似的魔幻图景无处不在。


  广告牌 | 草原上的树<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广告牌 | 草原上的树


夜晚的草原上,能看到许多神秘的、小小的、闪烁着的红灯。天亮之后方才看清,那是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车。巨大的风车伫立在草原上,就像天外来客一般。


台球厅里的情侣 | 山顶上的父子<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台球厅里的情侣 | 山顶上的父子


那达慕大会上,绝大多数人穿着的都是崭新的蒙古袍。这些礼服似的蒙古袍,是在活动开始前匆匆换上的。平日里,他们穿着牛仔裤、T恤衫。


穿潮服的男人 | 正在换传统服饰的男人<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穿潮服的男人 | 正在换传统服饰的男人


看手机的牧民 | 拿着套马杆的男人<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看手机的牧民 | 拿着套马杆的男人


传统与现代、草原文化与外来文明,冲撞出一幅幅奇特的画面:公园里伫立着的火箭模型,上面已经锈迹斑斑;一家人坐在汽车里,将马拴在皮卡的尾箱,开着车去赛马;一个拿着套马杆的男人,身边的“坐骑”并不是马匹,而是摩托车。


  正在修建的铁路 | 废弃的学校<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正在修建的铁路 | 废弃的学校


短视频里的神曲与草原


  荒野里的KTV | 雪地上的旧舞台<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荒野里的KTV | 雪地上的旧舞台


今年是李伟拍摄内蒙古的第13年了。


来内蒙古的头几年时,从锡林浩特到二连浩特的火车还只搭了些大桥墩,多年过去,这里早已通车。


在锡林浩特市附近,放眼望去,一条马路通到天边,两旁尽是灰色的、黑色的小石子,一片绿色的青草都看不见。当地人说,这是因为不远处有一片油田。那里有草原上难得一见的娱乐设施——一家KTV。在这么一个荒凉的小镇上,竟有如此接近现代城市的消费模式,难免让人惊讶。“可能是石油工人收入高吧,随之产生了消费的需求。”李伟心想。


  在管道上走的女孩 | 射箭的男孩<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在管道上走的女孩 | 射箭的男孩


  坐在围栏网上的男孩 | 赛马少年<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坐在围栏网上的男孩 | 赛马少年


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正在改变。


穿着红白相间长裙的女孩张开手臂,摇摇摆摆地走在略有些铁锈的管道上,里面源源不断流着的,是内蒙古盛产的天然气;顽皮的小男孩爬上水泥柱,脸蛋累得红扑扑的,他的背后是一片白雪,脚下却是缠杂着的围栏网。


  住砖房的爷孙俩 | 蒙古包旁的孩子<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住砖房的爷孙俩 | 蒙古包旁的孩子


草原上的蒙古包已经寥寥无几,许多内蒙人已经搬进了楼房,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


家家户户都划分了草场,水泥路、电力和电视信号通到了每一个地方,暖和的砖瓦房里,地板砖、电视、冰箱应有尽有,“装修得跟城市里没什么两样”。 


  音乐人 | 老妇<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音乐人 | 老妇


微信在当地人中已经很普及了。唯一的不同在于,城里的人们倾向在发微信时用文字,而这里的人们更爱发语音条——因为想把独特的蒙古文在手机键盘上打出来,总是不那么方便


  在羊雕塑旁玩耍的小男孩 | 赛马的男孩<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在羊雕塑旁玩耍的小男孩 | 赛马的男孩


  骑摩托车的一家人 | 节日中骑骆驼的男人<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骑摩托车的一家人 | 节日中骑骆驼的男人


最近几年,短视频APP风靡“外面的世界”,这阵流行的风也吹进了遥远的牧区。李伟的朋友曾经跟他抱怨,他见到一个牧民拍了很多吃肉的视频,然后发在网上,他很愤怒,“怎么只有这些?怎么不多介绍蒙古历史、蒙古文化?”


而对于更年轻一代的内蒙人来说,当第一辆车开进草原、第一支短视频神曲在蒙古包里响起时,就注定了他们将走得越来越远了。


  蒙古包前的貂皮大衣 | 砖瓦房里的蒙古袍<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蒙古包前的貂皮大衣 | 砖瓦房里的蒙古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ID:ihuozhe),作者:李伟 陈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