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ID:ihuozhe),摄影:徐盛哲,撰文:图拉,编辑:迦沐梓、周安,原文标题:《他去了中国最年轻城市,遇见她的野性与美丽|谷雨影像》,头图来源:徐盛哲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一次学校组织的援疆西部志愿者宣讲会上,即将毕业的95后大学生徐盛哲被一位志愿者念的诗歌《年轻的城》所触动。这是诗人艾青80年代援疆时在石河子所作,讲的是石河子这座被建设成功的戈壁城市。


徐盛哲喜欢摄影,在吉林化工大学读物流专业的他,跨专业考北电摄影专业研究生落榜,眼看毕业在即,他感到越发迷茫。他想,艾青去援疆写下了动人诗歌,或许自己也能在那里经历不一样的生活。



彼时,有一座叫胡杨河的城市即将在半年后建立,它在当时被称为“共和国成立后最年轻的城”,一切都是崭新的,让人向往。



刚到新疆时正值夏季,天气像沸水烧灼般炎热。接受完一周的培训后,有摄影特长的徐盛哲选择了去胡杨河市的电视台当记者。





初到胡杨河,徐盛哲感觉这里和他熟悉的东北城市很相似。马路宽阔,路边是栽种整齐的行道树,还有一些苏联式建筑,墙壁很厚,四四方方的。整个城市里空空荡荡,一切都是待开发的状态。



胡杨河市不大,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就能转一圈。徐盛哲住在分配的志愿者宿舍,每天骑着单位分配的自行车上下班。


在一趟趟的骑行中,徐盛哲很快发现了些“美丽的不同”。



新疆的夏天,晚上10点多才日落,黄昏时分,泛着橘红色的云层晕染着天空,在原野的尽头与蓝色天空连接成一整片。伴着蟋蟀发出的滋滋声,徐盛哲每天都被日落“护送”回家。



夜晚来临,文体广电中心附近的桥开始亮起五彩斑斓的灯,商品房的建筑轮廓也亮起了暖灯,新建的胡杨河市地标——电视塔,冷暖灯动态变化着,点亮了这座荒野上的城市。



凌晨1点,路灯开始逐渐熄灭。在这个少有光污染的地方,银河与星星更清晰了。



胡杨河市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不过一点儿也不妨碍人们出行。近的地方大部分人选择走路或者骑电瓶车,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可以在微信群里跟本地司机沟通。虽然有时要等上好几个小时,等待的过程却是兴奋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人们得以去欣赏沿途风景。一路上车辆不是很多,偶尔还能看到有人骑马、骑驴。



徐盛哲在这里骑了一年的自行车,从没上过锁。虽然人生地不熟,他倒不担心自己迷路。一位乌鲁木齐的大学同学告诉他,在新疆每一个电线杆上有一个编号,只要告诉警察编号,对方立刻能知道你的位置。


有一次,徐盛哲散步回家,自行车留在单位门口,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车被推土机压扁了。有人留了张纸条说会承担责任,几天后,压车的人真给他买了台新车。



这里也没有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最近也要到50公里外的奎屯,不过人们总能找到乐子。大家最爱的娱乐方式是在被志愿者们戏称为“胡杨河CBD” 的文体广电中心跳舞。



每到晚上,这里就开始种类多样地“蹦野迪”。人们拎着便携音箱,男男女女随着韵律扭动身体,乐在其中。跳舞的区域分为民族舞区、广场舞区等等,徐盛哲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元的舞种一起跳,感觉很魔幻。



文体广电中心旁边有个人工湖,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可以划船、玩水上气球。下班后,徐盛哲有时会和同事来这里划船。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让他觉得整个人都舒展开了。


有时湖中央有演出,虽然没有观众坐席,大家围坐在河边的台阶上,也是一种让他流连的氛围。





建市之后,商业街开始规划,胡杨河街头突然多出了很多“新面孔”:新开的陕西凉皮、河南烩面、东北麻辣烫,和当地的拌面、手抓饭一起,供人们选择。



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早上8点到10点,胡杨河市的老人们便会摆早市,卖的大多是自己种的菜,还有烤板栗、自制芋头薯片,一整条街都是食物的香气。这里的西瓜很甜很便宜,一千克5毛钱。徐盛哲每次总想多抱几个回家。


他渐渐喜欢上这种看似不太方便的生活。在这里,人没有大城市里那么焦虑,他们愿意在小事情上花费很多时间,步伐不慌不忙,慢慢悠悠。




胡杨河市有3所学校,许多学生来自附近团厂。这群孩子也没有像其它城市里成长的孩子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开朗、爱玩,平时学习之外的活动很多,学校里配备了室内排球场、足球场,还会组织徒步、夏令营。



足球也是这里的人们最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夏天的傍晚,几乎每天都有人踢足球,每年一度还有正式的足球赛。球员来自各行各业,超市员工、饭馆老板、公务员……每当球队训练时,总能远远地听到球场传来的欢呼声。




生活在胡杨河市的人大部分是“援疆二代”,他们的父辈在90年代从各地过来,孩子在兵团里长大、成家。徐盛哲曾经到电视台同事家参观过,他们大多保留了汉族人的生活方式,不过每年到了季节,也会晒许多葡萄干储存起来,当地的风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随着冬季的来临,胡杨河市变得冰天雪地,温度最低能到零下20度。一些地方开始下雪。




在徐盛哲的故乡东北,下完雪的第二天雪就会被清走,而胡杨河的雪干净、蓬松,轻轻地挂在树上,厚厚堆一层。路上也没有特别多的车,眼前一整片白茫茫的。



春天,雪开始逐渐融化,北疆的草原回归绿意盎然。在距胡杨河市区20公里处的胡杨林国家湿地公园里,种植着一大片胡杨林,此时满是鸟的叫声。尽管疫情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里的大自然却还是处处生机。



回顾西部志愿工作的一年,徐盛哲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见证了胡杨河市的成立。这段经历让他感到一份踏实,他觉得就像建立一个城市一样,往后的人生可以缓缓前行、一点点地改变。


他离开后,还有50多名西部志愿者续签,留在了胡杨河。



徐盛哲憧憬着这里即将发生的变化。最近,他在微信里看到当地朋友发了胡杨河市开始通公交车的消息。


对他来说,离开新疆只是短暂的告别,这段奇妙的旅程也许还没有结束。


*本文图片节选自徐盛哲作品《北疆的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ID:ihuozhe),作者:徐盛哲、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