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授课老师: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十三邀》主创),头图来自:《十三邀》剧照
提起许知远,大家一定不陌生。
在最近的吐槽大会上,他贡献了自己的综艺首秀,凭借“文化人吐起槽来,刀刀见血”又一次成功出圈。
早在吐槽大会之前,许知远就无数次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他求学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却当起了中国知名财经媒体的主笔,并成为了一名少年得志的记者。2005年,他开始创业,用十五年的时间,与合伙人将一家只有一名店员的书店发展成包含数家实体书店、app、音频、视频等多种业务形态的“北京新文化地标”。
作家、记者、知名文化创业者......许知远的经历,给了他独特的视角。在分享创业经历时,他并不局限于创业本身,也不囿于经验之谈,而是把思考更多地投射在时代与个人的张力。
“我们需要花一生的时间来寻找自己内心到底在渴望什么、自己的能力适合做什么。只有找到那个契合的东西,自己身上的能量才会充分地释放出来。”那么,在当下的时代,创业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创业者该如何与自己相处?我们的焦灼感来自何处?又该如何形成更坚固的内心?
关于时代:保持怀疑保持愤怒,相信时代的自我修正性
Q:“时代”好像是知远老师非常喜欢的关键词之一。能否谈一谈,听到时代两个字,你想到的是什么?
许知远:年轻的时候都很喜欢谈论代际,然后会谈时代精神。40多岁以后,我好像越来越希望回到个人,首先是时代确实无法把握,它经常不站在你这一边,你想拥抱它也抱不到。其次你会意识到个人世界的内在丰富性,它自成一个系统、一个宇宙,它不一定非要跟一个更大的力量在一起。
Q:你谈到很多的一个词就是“语境”,这个语境是谁提供的?看起来是站在时代的背景下才会有一个语境。你说在40岁之后不怎么谈时代了,但时代是不是已经内化到你的这个母题当中。
许知远:我们的思考方式,其实在十几岁二十多岁就定型了,我们日后的成长,某种意义上都是在原型的基础之上变得更复杂、更深入,这样成长起来。我们不可能突变成另外一个人。
Q:我注意到其实你贡献了一组关键词,就是审判跟批判,其实你是不提倡审判某一个时代,但是一定要保持一种抽离的状态,去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这个时代。
许知远:批评要有效,必须从自我批评开始。我们的社会情绪经常像个审判状态或者批判状态,它是自我正确式的。这意味着,所有的问题跟我没有关系,只是别人犯的错误,或这个社会犯的错误。这样的做法是有问题的,这种排除掉自我的批判是非常不负责任、非常草率的一种行为,而且它会带来不必要的冲突,但是如果这个批判是从自我出发的话,它又带来一种新的彼此谅解,以及新的激发。
Q:其实,混沌大学提倡的就是这种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我们始终认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回答这个问题更重要。
许知远:我的大部分立场都是从自我批判出发的,承认自我的局限性,由此出发来讲这个时代,个人的努力可以成为社会变化的重要催化剂。背后是一个更强的责任意识,每个人来到世间有自己的责任义务,所以我们不应该是仅仅指责时代,更应该从自我出发。
Q:那你觉得这个时代对什么样的人会更友好一些呢?
许知远:表面上看,会对那些更虚张声势的人更友好,对于那些更朴素、更内敛,或者说智识更缓慢的人不那么友好,但只是短期,这一切都会随着时代情绪的变化而转变。
我们对人生本身的丰富性,对历史本身的自我修正性,要保持某种信心。这样,就不会陷到眼前很短暂的焦灼中:谁让他更成功,谁让他会是失败。我们现在的焦灼很大程度都来自非常短期的考量。
Q:所以你这一段话也给我一种启发,就是你拉大尺度去看一个时代的话,没有什么绝对更好的时代,或者说更糟糕的时代,因为最终都会摊平的。
许知远:也不完全摊平,有些时代更有创造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这个时代它有另一种进步,比如一个年轻人创办一家公司,过了5年就变成市值1000亿了,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创造力转移到这样的表现方式上了。
我们年轻的时候,如果是个会写作的文艺青年,可以写东西投稿。而现在年轻的一代是用视频来表达,就好像用手机写作一样,他们非常快地拍视频、剪视频,然后很快地去表达。或许,现在有一部分人也是很错乱的,但慢慢他们会发展成更成熟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在等待这个漫长的过程。
关于个人:打破Bubble(气泡),找到坚固内心是重要的功课
Q:我们这个时代,与胡适先生所处的时代相比,是不是有更强的孤立感?
许知远:我们这个时代的自恋性要比那个时代强得多,就每个人的Ego(自我)在充分地表达,这在过去是没有机会的。
过去,大家的表达都在家庭里,跟家里人说一说。如果你Ego再强大一点,给报社、广播站投个稿就表达完了。到了现在,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Ego。
而且,表达Ego变成了这个时代流行的一种叙事,这也是令人很不安的一件事情,因为其实每个人没有多的Ego可以表达,有的人Ego很空洞,就那点事儿。表达Ego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泡沫,一个Bubble,我们在Bubble里面生活,自己感觉非常五颜六色,因为你都P图了嘛,自我修饰非常多。
但是,Bubble碰到就会破灭,有的Bubble会粘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Bubble,就是大家的Group mentality(群体心态)。群体心态也就是说,这群人比较相投,大家彼此促成Bubble在一起,变成更大的Bubble。
我们所处在这个时代,新的技术手段给了我们创造自我Bubble的机会。每人都在显示自己的多种可能性,其实,我们个体没有这么多样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的Ego被放得过分大了。我们所有的不安也是来自于:Bubble都有破灭的那一刻,而且是经常地破灭。你的日常工作变成了西西弗似的,每天不断地把破灭的Bubble重新再吹起来。
所以,每个人要塑造自己更坚固的不容易破的Bubble,我觉得要有更好的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关于如何跟自我Ego相处的教育,它会让你更理解自我的处境,把自己作为一个更独特的存在。
Q:如果一定让你说一下世界观的变迁,你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有什么样的不同吗?
许知远:没有本质不同,可能二十多岁时更乐观一点,更觉得自己能够改变一些什么。
Q:或者更狂妄?
许知远:当然会狂妄,人生都有一些狂妄的配额的,你要把它用掉,一般都年轻时候用掉总比中年时候用掉好。
Q:年轻的时候就耗尽了吗?
许知远:应该是耗尽掉表层的泡沫,把一些狂妄变成更内在的骄傲。那个骄傲会让你稍微显得笃定一点,年轻人尽量把狂妄的quota(份额)用掉,要不然它会折磨你的。
Q:所以年轻尽可能地去游历、去体验。
许知远:对,因为年轻的时候,你的身体感受,你的荷尔蒙,你的敏感性,都可以支撑你个人的冒险。当然,理想状态是一生都应该有这样的东西,但非常难,因为人必然会发生变化。
你的体验越多,这些体验都会留在你身体里面,变成你的一部分,它们在很多时刻可以回报你。说得功利一点,最简单的回报,至少到了老的时候,你躺在养老院里跟朋友你可以吹嘘干了各种各样的荒唐事。如果到了养老院里,你都没有得吹嘘,都没干过什么荒唐事,特别规矩地过了一生,你的人生多么可怜啊 。
Q:经历了什么才会把泡沫散尽,变得更笃定?那个更笃定的力量,更多地来自于什么?
许知远:更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你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在哪里,认识到这点还是挺重要。
关于创业:答完考卷不下牌桌,坚信理想主义也能成功
Q:那咱就好好谈谈这个创业的故事,为什么会创业?有什么故事?
许知远:一拍脑门决定的呀,我一直有开书店的梦想,就是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的周围就有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国林风书店等等。逛书店是我大学时代非常重要的部分,让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很多个下午、晚上,我都是在书店里过的,因为它比图书馆更开放,然后有很多新书,都是开架可以在这儿读。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样一个书店是非常温暖的,也是让人鼓舞的。那时候,我觉得我长大之后也开一个书店就好了。到2005年, 我们几个同事一起辞职了。当时我还算是一个挺少年得志的一个年轻记者吧。离职后有一个短暂的空档,我觉得,哎呀不行,我们就开个书店吧!
开书店当时一年租金10万块钱,几个朋友凑一点钱,然后又凑了几个同事,几个朋友, 一开始凑了5万,后来又加了5万,变成10万,变成13个人做这件事情。后来这些朋友跟我说,当时觉得这个书店肯定会倒闭嘛,如果第一年不倒,第二年肯定会倒,当时他们就觉得好像陪我来玩一下。
然后他们有一天突然感慨说,竟然过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倒,不但没有倒,而且我们确实从1个店员的书店,现在变成了100多人的公司,有5家书店,还有不同的文创产品,生产自己的音频、视频,出版自己的书籍,而且能够为其他的独立书店提供一个更完整的概念。我们实际上挺像一个小的复合体的,所以变成今天这一步是非常意外吧。
为什么它一直没有倒?里面确实有很多谜。我的合伙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一部分也是因为我们确实坚持了某些价值理想,这个理想又跟这个社会的一小群人的内心需求契合。我觉得经常是无名的读者们帮了我们很多忙,使我们坚持到现在。
当然我也非常感谢我们的投资人,挚信资本,他们对我们有一种非常不可解释的耐心和信心。他们觉得单向空间会成为青年文化的一个代表的符号,所以他们毅然决然地给我们投了一大笔钱。我们在不知道怎么花的情况下,乱花了一部分,然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Q:今天看咱们这堂课的同学,他们很多有创业的梦想。他们如果想创业,你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经验一:一定要找到你的Passion
许知远:我觉得Passion特别重要。你要反复问,你不做这件事情会怎么样?我会反复问自己,如果不开单向空间,我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会是我人生的巨大的损失。单向空间给了我一个面对世界的窗口。我想到这个书店如果能开到更多的城市,比如说我们在二线、三线城市都有单向空间,我们在那儿办沙龙活动。一个高三的年轻人,一个午后无所事事,他也不想考试,也不想准备那些习题了。他在书店里面突然打开一本书,看到某个片段,突然对他的人生有某种启发。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美妙的一个瞬间。
我希望有一天单向空间能在东京出现,在纽约出现,然后我们在那里做很多跨文化的交流,去讲述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感、思想,与不同语言的人交朋友,彼此理解,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非常激动的一件事情。
经验二:现金流很重要,尽快找到自己的营收模式
许知远:找到自己的Cash flow(现金流),非常现实。我们一开始也有很多钱,觉得现金流没那么重要。但是,尽快找到自己的营收模式,这非常非常重要。
金钱对于同事是重要的,同事们不是仅靠你的理念驱动的。他们会被你的理想所感召一部分,但是你要给他们经济回报,要让他们过得好,让他们有生活有各种可能性,这是你的责任。
经验三:不断寻找自己的经度和纬度,观测更远的方向
许知远:没有头脑的激情是很危险的,没有地图的旅行是一个更危险的旅行,当然也是一个更富有诱惑性的旅行。
所以当没有地图的时候,就像你在航海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经度和纬度在什么地方,你要观测更远的目标。人生也一样,创业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否则你特别容易被波浪给卷走。
经验四:合伙人很重要,必须互相信任
许知远:我一开始有十几个合伙人,现在最关键的是,有三个真正在一起创业的合伙人。我们是很互补的关系。合伙人非常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只能擅长一部分,一个人是做不了太多事情的。
我觉得好的创业公司,其实某种意义上就得像一个好的Family吧, 一种非血缘的家庭。
经验五:与投资人要做到理念上的互相确认
许知远:我与投资人不常见面,但是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的信任关系,我觉得是理念上的相似,而且我相信更长远的商业回报是跟理念确认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值得信赖的,而且都有长远价值的理念,最终会带来商业回报的。我和投资人都有这样的信念。
经验六:建立相对有效的中层,为自己的营收负责
许知远:我们建立了一个真正相对有效的中层,就是大家要为自己的营收负责。
我们这样性格的人,最终建立了一个现在看起来仍然非常简陋的KPI系统,但它仍然是个KPI系统。这个新的组织调整,会进来一些更有商业经验的同事,让它从一个更像文艺青年的公司转化成商业气质更强的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授课老师: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十三邀》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