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肠、土豆和酸菜是传统德菜三大件。由于远离丝绸之路,世界各地的香料并没有照顾到这片大陆,这里的菜肴大多颜色惨淡,口味单一。

“从文化历史来说,只有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才能享用精美的食物。一旦您向北行驶到了以新教徒为主的国家,他们的食物往往只为身体提供燃料,以实用性为目的。”网友马克•蒙纳拉特对此自有一番见解。




德国菜并非胡搞,它善于在合理的规矩下改变花样。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香肠大国,德国至少有1500种香肠可供选择,从早餐下午茶到晚餐顿顿不重样。

高密度的纯肉是美食精髓,德国每年人均消耗60公斤肉类,无论是香肠还是猪脚,都寄予了他们对肉的执著与迷恋。


更别说德国名菜Mett,就是一大块生猪肉糜,加点胡椒洋葱大蒜就是美美的一顿。如果说鱼子酱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娇子,那Mett就是德国平民百姓的爱子。你无法理解这种蛮横,只能折服于德国人的生猛与直白。


德国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Joachim Wissler表示,德国的烹饪艺术之所以被低估,在于人们用他国标准来衡量,这并不适用。“因为享受并非本国的传统美德。我们遵循条理和原则,这似乎与他人眼中的美食无关。”


来自纽伦堡的Christian Baumann曾到德国旅行,他坦言这种过于严谨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在英语环境下,批评的语言也可以很风趣。但是德国不同,人们会直白的说出问题。因此我感觉他们过于注重逻辑却失去了乐趣。”


正如当地的烹饪习惯自成一统。德国人并非不懂幽默,而是他们的趣味跟别人不是一个路数。马克吐温曾说过,德国笑话不好笑(German Jokes are No Laughing Matter),德语截然不同的语言结构影响了外地人对笑话的理解。






与奇葩菜肴相对的是,德国生产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逼格厨具。这里有诞生世界上第一口高压锅的锅具王者菲仕乐,拥有280多年历史2000多款刀具的双立人,拿下数十个国际设计大奖,拥有多项专利的WMF等高端尖货。

德意志民族将专注与用心耕耘在产品的制造中,即便烹饪这门玄学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那就从厨具上用心,这方面可是胜券在握。

以菲仕乐为例,它能卖出售价10万英镑的全球最贵钻石不锈钢锅,即便平价的家用汤锅也不低于千元人民币,你很难理解这么简单的一口锅好在哪儿。

即便同为不锈钢,不同等级有着相当精确的规定。铬,钒,镍,锰等金属与铁如何成比例配比,如何达到最高等级,唯有德国人掌握了这门秘籍。

据说菲仕乐实际寿命远超20年,一口锅就是传家宝,父母入手还能把它留给孙子。德国厨房制造商将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即使在梵蒂冈教皇的宫殿中,您也会找到德国厨房SieMatic。

不被理解的饭菜和环球顶尖的厨具,这种强烈的反差正是德国人理性与执着的体现。就像用代码肝出一朵玫瑰花的程序员式表白,怪是怪了点,还是很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