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青亭 | 编辑:李艳霞
新年伊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给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笼罩上阴云。但去年底达成的两个多边经贸关系,给中国所在的亚洲注入了发展动力。
2020年11月15日,亚太15国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覆盖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和三分之一的贸易,是近20年来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最重要的成果。同年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如期完成,是连接中国与欧盟两大经济体的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1月14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自由贸易协定:亚洲的选择》报告发布会上称,近期密集达成的多个多双边经贸关系协定,像一束阳光“穿破新冠疫情的重重阴霾,给全球带来了光亮与希望”。
“在疫情暴发之前,国际上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已经导致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境,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有效运作受到破坏。”周小川说,“疫情下,经济停摆和供应链暂时中断,使多国政策内顾,国际贸易秩序进一步受到威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10月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从前一年2.8%的正增长转为4.4%的负增长,2021年有望反弹至5.2%,但经济复苏的过程可能是漫长曲折、参差不齐并且高度不确定,而且随后的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至3.5%左右。
在此背景下,周小川表示,“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是缔约方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现实选择,将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贸易复苏及贸易规则重塑,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上述报告指出,近年来,亚洲在自由贸易建设方面步伐明显加快。“过去20年,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增长了几十倍,从1990年代初的20几个,增长到2020年的近500个。亚洲是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安排的后来者,但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与参与方,亚洲快速接纳了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全球范围内涉及亚洲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已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周小川说。
周小川强调,亚洲经济体在走出疫情恢复增长后,通过参与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和更广覆盖的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在电子商务、服务经济、数字贸易等领域形成亚洲通行的规则,可有力地推动全球新兴贸易议题的谈判,为世贸组织改革和多边贸易规则重塑做更多的贡献。
RCEP让中日韩三国首建自贸关系
酝酿了8年之久的RCEP为后疫情时代亚洲的繁荣带来了希望。
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国国民收入每年新增1860亿美元,助力成员国GDP年均增长0.2%。
另一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看法更乐观,认为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国国民收入每年新增2090亿美元,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5000亿美元。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RCEP最大的意义是形成了东亚经济圈和东亚一体化大市场。“这个大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大以及增长动力最足的市场。RCEP将让中国及其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改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让发展效率得到大力提升。”
2019年,RCEP15个参与国的人口约有22.7亿;GDP约为26万亿美元,出口额约为5.2万亿美元,均约占全球总量的30%。因此,RCEP被誉为按人口和GDP计算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周小川指出,亚洲很多国家政府都高度重视拓展自身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加入更多的自由贸易区,但中、日、韩等亚洲主要经济体之间却一直没有达成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首次把三大经济体联结在一起。”他强调,未来,中日韩三国完成自贸协定谈判,将成为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动力,发挥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作用。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算,首次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联系的中日韩三国将获益最大。得益于RCEP,中国的出口预计将增加2480亿美元,日本将增加1280亿美元,韩国增加630亿美元。这些增幅中的很大一部分会来自三国间的贸易。
然而,所有这些红利都有赖于协定早日生效实施。根据规定,RCEP协定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后方可生效,其中要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至少3个国家。目前,各方都已加快国内批准程序,并积极研究如何让协定发挥最大作用。
1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正在进行关税税则转版以及原产地实施准备工作,各部门已经对照梳理协定所涉及的义务清单,确保协定中的各项开放举措和规则义务能够得到全面履行,中方协定核准和实施准备工作将在6个月内完成。
去年12月,韩国政府与钢铁、汽车、机械和纺织工业协会举行了一次会议,预计这四个部门将获得最丰厚的回报。2020年,RCEP国家占韩国钢铁出口的53.2%,高于2019年的46.8%。韩国钢铁协会预计,东盟对材料的需求到2021年将增加430万吨至7730万吨。
对日本来说,最大的红利来自邻国。在RCEP生效后,日本出口到中国的86%的工业品有望免税进入,这在目前8%的关税消除率基础上有大幅提高,预计将利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日本出口商。而在韩国市场上,日本工业品的关税消除率将从19%提高到92%。
亚洲应参与更高水平的自贸协定
近年来,亚洲在自由贸易建设方面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0年 6月底,据WTO统计,亚洲区域内部仍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共有60个,其中仅有12个是2000年之前生效的。
目前,全球范围内涉及亚洲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已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从类型来看,局部贸易协定有8个,关税同盟有1个,其余51个均为自由贸易协定。
报告指出,亚洲的自由贸易协定呈现开放水平逐步提高、规则标准更加严格的大趋势。
从市场准入水平来看,亚洲早期的自由贸易协定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协定的货物贸易开放度甚至低于90%;而新达成的协定趋向于选择95%以上的货物贸易开放度,一些自由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4)等甚至能够达到100%的自由化率。RCEP 生效后,协定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大多数是立刻实现零关税或在10 年内实现。
“在多边贸易规则失序、少数发达国家对贸易伙伴提高关税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体作为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要参与方,将继续推动区内经济一体化与全球贸易投资发展。”周小川认为,当前,亚洲应落实好、用好现有的贸易协定,包括推动RCEP按期生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亚洲经济体参与高水平、宽领域和广覆盖的自由贸易协定。
表5.2 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全球贸易的贡献
谈及更高水平的开放,周小川说,“我们看到,RCEP超越了WTO和‘东盟+1’协定中已同意的开放措施,但在服务贸易上还是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共存;CPTPP提出自身是面向21世纪的高水平贸易协定,在市场准入方面,要求缔约方取消全部关税,实质性减少非关税壁垒,确保国内市场开放和透明。”
周小川建议,下一步,RCEP可以优先考虑把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CPTPP可进一步扩员,目前RCEP成员中的泰国已申请加入CPTPP,中国和韩国已表示积极研究加入。此外,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中美之间如重启对话与合作,相向而行,把贸易协定提升至更高水平,将有力地带动亚太和全球的贸易投资新发展。
张建平指出,RCEP和CPTPP都是促进亚太一体化的重要轨道之一,对亚洲未来的繁荣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实,即便没有这两个协定,亚洲也早已是世界经济的重心,未来,通过这两个协议,亚洲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于中国考虑加入CPTPP的表态,1月8日,IMF中国部负责人兼亚太部助理主任海格·伯杰尔(Helge Berge)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IMF已注意到了这一声明,也在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中国加入的RCEP已签署,这些进展都将加强或有望巩固多边贸易系统,创造更加积极的环境。因此,我们当然对这些进展表示高兴。我们认为,这不仅将有助于改善未来的贸易,而且还有助于拉动更多的投资以实现更大的增长。这不仅针对亚洲地区,而且对亚洲以外的地区也是如此。”
中欧BIT为中国加入CPTPP打下基础
关键时刻,RCEP的如期完成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去年年底,RCEP谈判成功以及中国宣布考虑参与CPTPP,在某种程度上都“刺激”了欧盟,让它敢于不顾美国的阻挠,与中国结束了历时7年的BIT谈判。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1月13日撰文评价道,“毫无疑问,这是一份足够好的协定。”在市场准入领域,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采取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欧方也对中方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另外,张明指出,协定制定了平衡、全面的公平竞争规则,涉及国企、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等多项重要议题,所有规则都双向适用,将有助于营造更高水平、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协定还对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劳工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展现了双方遵守相关国际承诺的态度与决心。
王义桅强调,中欧BIT的达成为中国参与CPTPP谈判奠定了基础,中国也借此表明了高标准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新能源汽车、航空和水上运输服务、私立医院及研究等欧洲工业界垂涎已久的领域取消外国投资壁垒,彰显了中国通过自身开放推动开放性世界经济的努力,而开放金融服务、房地产和航运服务,也符合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竞争力的中国诉求。
王义桅强调,RCEP和中欧BIT的达成将对整个欧亚大陆的繁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欧是欧亚大陆的两段,一边是最有活力的市场,另一边是最发达的经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就是促进欧亚大陆在陆上和海上的联通,让中欧两个重要的市场实现对接,RCEP和中欧BIT的达成让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
中欧BIT的达成也侧面印证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成熟、独立和韧性。王义桅说,中欧如期完成BIT谈判也说明,这个世界不会等美国,也不会受制于美国。“美国迫使盟友跟中国脱钩,不计成本地服务于其打压中国的目的,违背了市场原则和全球化规律,也违背了这些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站队的意愿。”
参与更高水平自贸协定倒逼国内改革
“事实证明,参与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倒逼国内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和市场竞争环境,提升生产力。”周小川说道。
WTO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仲裁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国华对此表示同意。他指出,以开放促改革通过接受国际规则,不仅可以固化改革成果,也可以固化改革预期。
以中国“入世”为例,杨国华指出,在改革开放之初,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必须经过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但中国“入世”时承诺,三年内取消对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并为此专门修改了对外贸易法。这项改革措施对中国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当时也有人担心会引发一些混乱,但中国从来没有收回过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审批,因为中国已经接受了WTO的国际规则。
杨国华认为,中国在RCEP达成之后宣布积极考虑加入CPTPP,对外释放了中国将继续以开放促改革的信号。“众所周知,CPTPP是高水平开放的贸易协议,俗称为‘WTO的2.0版’。中国加入CPTPP相当于第二次‘入世’,对中国改革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