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每一年都有岁末,然而哪一年都没有2020这样令人百感交集。以武汉封城始,以伦敦封城终,这不寻常的2020年,终于走进历史了。然而它留给全人类的伤痛,仍在继续。

新冠疫情,像一头饥饿的巨兽,无情地吞下了很多无辜的生命。大年初一,倩倩的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据湖北省卫健委通报,截至当日24时,该省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52例,死亡52例。三天后,倩倩家的悲剧刷屏。彼时,一切充满未知。人们躲在恐惧的暗夜中刷着手机,生怕错过关于疫情的某一条消息。如今,倩倩仍未从丧母的巨大悲痛中缓过神来。而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月29日下午6点,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801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177万。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曾经充满欢歌笑语的家。

即便在这样一个席卷全人类的大灾难面前,仍然有很多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一个武汉人,他73岁的老父亲在李文亮生前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去世,面对有200多同事感染的医生,他道一声珍重;在汉口医院,一对老夫妻双双感染,88岁的老爷爷用心照顾83岁的老伴,告诉我们什么是相濡以沫的爱情;一名护士在报名支援发热门诊时,写下“虽然怕,但我们愿意守护这座城”;一个在美华人,组织华人朋友给当地医生送口罩,她说:“疫情下,不谈国与国,我们帮助的是一个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2020。

岁末,我们在公众号发起征集。今天,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把你的故事整理出来,以此作为2020年永不磨灭的记忆;以此致敬2020年的每一个普通人;以此告别2020。

1/20

@刘燕玉

坐标:湖北襄阳

我在一家旅游平台工作,是负责处理投诉和售后的。疫情一下子打乱了我们的节奏,工作量成十几倍增加,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提交退票。1月22日,封城前一天,我从武汉坐大巴回襄阳。回家第二天,我家被贴了封条,我也被单独隔离。医护人员每天上门来量体温,再三叮嘱,不舒服马上去医院。

在家隔离期间,我继续工作,每天处理退票和升级的投诉。1月24日,大年三十,我给一个用户回电,用户说“都出不去了,为什么不给退票”。我解释,“我们都是按照航空公司的政策来办理的,您买的是外航的机票,航司还没有出政策,如果有政策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您”。用户不认可,气冲冲地质问我,“你们公司在哪里?我要去你们公司投诉!”

我说,在武汉……

用户听到后,啪地一声挂断了电话。我握着手机,只能听到那边,嘟嘟嘟的声音。后来我给这位用户回电话,她态度温和了很多,听我再一次解释之后,那边没有声音,我问道,“女士您好,请问是否可以听到我说话呢”。

电话那边,突然轻轻地说了句,“新年快乐,辛苦了”。

2/20

@慎独

坐标:湖北荆州

2020年1月23日

几天的恐慌之后,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写日记。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生命如此宝贵,死亡如此迫近。

今天战战兢兢地去考了科目四,拿到了驾照,但是一点喜悦感也没有,准确来说,这段时间一切开心的事情都被疫情冲淡了。

荆州这边肯定已经有很多病例了,虽然目前公布的还只是个位数,但是每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各种各样的视频,看病的人直接倒地被担架抬走,我还是感到毛骨悚然。

今天好说歹说才劝我爷爷,非要去楼下转悠的话,就戴好口罩。网上教的方法我也试过了,模仿中国移动给爷爷奶奶发短信,每天发。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他们依然无动于衷。



最近发现自己真的特别怂,看到医生护士们冲在前线,觉得感动又心酸,他们也是谁的父母儿女啊。朋友的妈妈也已经去了一线,有时候我也有点怀疑,学文是不是没有用,国难当头,我什么也做不了。早上考试带了一会儿N95,还是有呼吸阀的那种,已经喘不过气觉得很憋了,那些医生护士们夜以继日地……该有多辛苦啊。

身边的朋友们每天都在说些黑色笑话,戏言到时候在一个病房吃鸡。小何还说,你要是进了病房,给我拍拍视频看看病房里到底长啥样。

哈哈,以前是假丧,现在是真丧,每天都像没有明天一样活着。

朋友啊,你们都要好好健康地活着,等到疫情结束,我要一个个找你们算账。一个个拥抱你们。

2020年3月27日

一个人在家封闭了两个月,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全凭每天刷手机。看到疫情实时地图上一个个红点,有时也感到绝望,会想这场疫情似乎没有终点。偶尔也把这一切抛到脑后,和朋友语音的时候,像以前一样哈哈大笑。

短暂地轻松后,想到那些被永远留在这个冬天的同胞们,又为自己这份轻松内疚。

3/20

@江湖不肖生

坐标:湖北武汉

我的父亲,于2020年2月11日晚9时许离世,终年73岁。直接原因是心脏、呼吸骤停, 他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到去世也未能确诊。

不知道他是怎么感染上的。

1月19日,他开始出现症状,但当时除了流涕和发冷以外,既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所以他一直是将自己当作普通感冒在用药。1月25日,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高烧达到38.8度。仅仅一天,他已经基本失去了行动能力。

1月28日,父亲终于入院,但核酸检查为阴性,但医生认为这个并不作数,因为他的临床症状和胸片结果与新冠肺炎高度吻合,所以他仍然作为疑似的重症患者被收治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是李文亮医生生前所在的医院。

2月5日起,医院不再允许家属探视。我只能打电话给医生询问父亲的病情,早上,医生告知我,父亲的病情比较重,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单,他很无奈,痛苦地告诉我,这个病目前没什么好用的药,他的很多同事都感染并且是重症。我说,我了解,你们医院的李文亮医生昨晚去世了,他很快接了话:我们医院哪止一个李文亮医生,我们现在全院200多的医护人员感染,我们的副院长现在是危重症,已经切管上了呼吸机。

2月12日,凌晨3点半,我处理完父亲火化的事宜,独自隔离,却无法安枕,只要一躺下,我就无法控制自己,嚎啕大哭。

4/20

@绵绵

坐标:武汉

我是今年新冠肺炎逝者的家属。

我儿彭毅元月24号开始发烧 。1月28号,CT检查双肺感染磨毛玻璃状,直到2月6号才被社区安排去武昌方舱。被方舱拒收后,又折腾了一整天,晚上住进了省人民医院东院,前后拖延了近半个月。受尽磨难入院后,虽经医院多方救治,但由于拖延太久,转成重症,无力回天。终于,2月19日上午,在省人民医院东院去世。

想一想这段时间,我儿从发病到去世,经历了怎样的病痛折磨?入院后,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抚慰,他是多么的痛苦、孤独、恐惧。



这是2月6日,我儿彭毅坐着敞篷小货车去武汉方舱医院的路上。数九寒冬,这天武汉又是风,又是雨,我儿就坐在这辆货车后,从家到武昌方舱,又从武汉方舱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再颠簸1个小时,到了武汉光谷省人民医院东院。每想到这些凄惨的情景,我都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我儿,彭毅,是一个小学老师。他们毕业的那一年不包分配,但他从师范毕业就到了这个学校,一直工作了18年。在工作上,他是兢兢业业。学校领导同事学生都非常喜欢他,与大家相处得很好,他也非常热爱这个职业。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厚道、淳朴的人。是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女儿的好爸爸。他的突然离去,使我们这个家遭遇了天大的劫难。他在这个社会上可能就算一粒沙子,可是他在我们家,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我们家的一座山,是我们的全部。



可怜我的小孙女,才7岁多,就失去了爸爸。从此,她的成长就没有了父亲的陪伴教养呵护。我们俩老年近70,失去了唯一的好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怎样的凄惨,绝望。

去年我们家的房贷车贷刚刚还完,他本应该可以轻松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了。

我好好的,那么健康,鲜活的儿子就这么突然一下子没了,他是那么的热爱他的生活,热爱他的工作,热爱他的学校,他只有39岁啊。他就这么突然的,悲惨的,受尽磨难的,永远失去了他该有的一切。

5/20

@amy

2020年,作为一个武汉人经历了太多。封城居家隔离4个月期间,婆婆离世。我重病4个月后,艰难地重返职场。身边熟悉的人相继离世。这一年仿佛度过了几个人生,五味杂陈,连悲伤都变得麻木。身边年轻的朋友开始立遗嘱,生命无常,珍惜一切。

6/20

@冯佰仟

坐标:湖北武汉

我是武汉一名普通的血透护士,2月初感染新冠,还好是轻症。2月底痊愈之后,我便立刻回到我院拯救新冠危重病人的一线团队:“护肾小队”。



我现在都记得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和女儿视频的时候,她总问我,“你为什么不回家呀?你住在哪里呀?我也好想去住你那里呀!”自1月23日,我在发热门诊值班后,就再没回过家了。

5月初,护肾小队的工作慢慢收尾,我也回到了汉口本部继续上班。从最开始要穿隔离衣上岗,到现在只需戴口罩、做标准防护就可以了。

回望2020,有一些东西似乎不一样了。 以前想着更多的是赚钱吧,现在想慢下来 生活,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物欲。休息时候更多是陪女儿玩,不太想出去逛街,喜欢更轻松一点。做事的顾虑也会少些,会拒绝一些东西。

7/20

@占巴

2020年很平凡。新年没过完就被召回单位,参加防疫工作。在县级疫情指挥部连续工作60多天,写材料写材料,接触过很多基层抗疫材料,有感人的、有杜撰的、也有流于形式的。五六七八月工作写材料,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还是写材料。一场新冠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可我还是在日复一日干着码字的工作。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活着,还是悲哀。

8/20

@张阿姨

坐标:湖北黄冈

1月份我在武汉医院做护工的时候感染了新冠,当时还是疑似,医院不收。因为我平常吃住都是在医院,在外面无处落脚,过了几天露宿街头的日子。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心酸啊,不过好在有很多记者朋友帮我,后来也接受治疗,痊愈了。4月8号,武汉一解封我就回老家黄冈了。一回去先给我隔离了7天,做了2次核酸。村里消息传得快,大家都知道我得病这事。有的人嘴上不说,但有我的场合他们会回避,背后多少也会议论我,不过将心比心,我也能理解他们,我也不在乎这些,不主动接触他们就是了。我现在找了份船厂的临工,带带孙子,只和周围几户玩得好的邻居玩,偶尔和我们方舱群里面的病友聊聊,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生活。可以说生活恢复正常了吧,虽然现在挣的比做护工少太多,但我还蛮享受这种日子的。

9/20

@Edison

2020年经历了疫情,线上毕业答辩,没能回学校和老师、同学团聚,也没能一起拍毕业照,真的遗憾。 走出黑龙江省,来天津开始工作,走入了人生新的阶段,也经历了离别,分开。

10/20

@珠珠

坐标:哈尔滨

今年上秋时,我从工作了26年的国企离职了。 由于疫情,本就不景气的单位更是雪上加霜,裁员已是板上钉钉。心里清楚,49岁的年龄重新竞聘处于劣势,与其被动竞争,不如带着尊严离开。



■ 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

养老院是我离职后应聘的第5份工作,原本只想过渡一下,留下来则是被这里的幽静和故事吸引。

严阿姨,儿子在18岁那年溺水身亡,老伴儿也已离开她十几年了;“李处长”,大伙儿都这么称呼他,他在退休前是正处级干部,妻子5年前得癌症去世了,儿子定居加拿大,本来每年还能回来看他,这赶上疫情想再团聚不知要等多久了;刘婆婆,女儿远嫁,丈夫赌博酗酒,还经常对她家暴,两年前丈夫肝癌去世,她说现在是她这辈子过得最舒坦的日子……



■ 养老院外正隔着铁门,远距离探望的亲人。

疫情时期,养老院是重点防护单位,若非每次都携带核酸检测报告,住在公寓的老人是不允许随意进出的。即便是子女来探望,大都也只是间隔一段距离说上几句话而已。而 对于那些行动不便或卧床的老人来说,能见上亲人一面就更不容易,无法触及的亲情使得许多老人遗憾离世。

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磨难亦不可避免。

11/20

@圣徒君-BG8IGT

2020年,丁克第7年,离开体制第6年,看书54本,投资收益18%,一切安好。

12/20

@余广生

今年鄱阳湖发洪水,7月8日,我的房子和鱼塘被淹。即便如此,我一直守着家,在水面上生活,怕养鱼设备被偷。50几天后,水慢慢退了,我养的几十万条鱼,只剩下不到一千斤。可就算这里年年发水我还是得留在这里啊,十几岁就开始养鱼了,除了养鱼也什么都不会。明年开春,我打算再买10万尾鱼苗,我这辈子就和鱼塘绑在一起了。我一把年纪了,不能给子女增添负担,能干一天算一天吧。

13/20

@米琪妈妈

坐标:浙江丽水

在2020年,我孕22周的女儿因先天缺陷被引产。头一天,医生先打了药水,第二天7点多,我5斤多的宝宝完完整整地出来了。静静地,公主睡着了。好可惜没能看上一眼。爸爸说医生把宝宝推出来隔着2米给他看,宝宝有头发了,很漂亮。爸爸把我们准备好的小衣服,小帽子给医生,让医生给她穿上。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宝宝太小,太软了,都没有骨灰。没事,妈妈以后就凭着小衣服,小帽子来找你,你可要把小衣服和小帽子放好啊。

14/20

@R

从未想过失去妈妈这件事,会这么快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一直以为会在若干年后。答应过妈妈的许多事还没有兑现,还没有尽我所能对她好。最后一次见面时,我亲手喂她吃饭,陪她说话,为她打气。我告诉她不要执着于失去的东西,而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这句话大概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我们说好要团结,要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但妈妈真的无法再忍受痛苦了,她走了。如果她能快乐,那我愿意忍受失去她的痛苦。疫情以来多了很多和她相处的日子,还有从前的点点滴滴,我一直记在心里。后来发现,妈妈还留存着我小时候的衣服,真的好想继续做妈妈的小孩子啊,但是不能了。我答应你,我会好好照顾爸爸和奶奶,努力成为你心目中优秀的女儿。如果有来生,请做我的女儿,让我好好照顾你吧。

15/20

@GL

2020年,年关从国外匆忙回到湖北,第二天就被隔离在家,一待就是几个月。唯一的感慨就是活着就好,珍惜眼前。与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订了婚,买了房,在疫情影响下不景气的就业环境里,努力赚钱还着房贷,再也不敢任性妄为,说走就走。年底,又出了国门,这一次却是抱着挣钱的心态,奔向疫情更严重的地区……

16/20

@鲤鱼

坐标:英国伦敦



■ 公交站牌上贴的反抗疫标语“关掉电视,疫情是假的”

我在英国留学,6月份坐大使馆包机回来了,在国内过了几个月神仙日子。10月份又头铁飞了过去,没办法呀,实验室的活儿又不能线上,在国内打完疫苗走的,也算是心里踏实点吧。国内把英国报道得很危险,其实真的身在其中也就那样,该上课上课,该聚会也没少的,只是酒吧餐厅关了好多,也不能出英国旅游了,这点比较遗憾。英国还是有些人不相信疫情的存在,已经无药可救了。

17/20

@舒九林

坐标:武汉



我是在武汉救子的父亲舒九林,武汉解封后,我的儿子舒子棋终于等来了被疫情拖延的干细胞移植手术。我们本来期待着这次手术能成功,子棋能回到一个5岁小男孩应有的生活。

在圣诞节前,子棋做了移植后的第3次骨髓穿刺。这次骨穿又一次证明8个月前移植手术的失败:我的造血干细胞没有在儿子体内成活,癌细胞却仍然活跃,子棋的生命仍然要依靠化疗药物维持。



从接受移植手术至今,子棋不停地做化疗。化疗药物开始是“地西他滨”,后来换成效果更强的“阿扎胞苷”和“阿糖胞苷”。但三次骨穿结果显示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这表明癌细胞越来越耐药。医生担心一旦接下来的化疗抑制不住癌细胞,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子棋必须做第二次移植。



第二次移植所需的脐带血要求比第一次的基因匹配度更高,要达到“7个位点”匹配,至今,在中华脐血库里还没有找到配型成功的,我们只能继续等待。另一个障碍是药物缺货。鉴于第一次移植的失败,第二次移植要使用更好的清髓药物“塞替派”注射液,然而武汉儿童医院还没有引进这种药物。我查到一家位于东莞的私立医院,有知名的干细胞移植的专家和所需药物,想这几天就去东莞找医生面询。

因孩子反复入院检查和化疗,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工作了。子棋第一次移植手术,社保报销了40万,公益基金捐了10余万,我们东拼西凑了50多万,现在还欠着30多万外债。

第二次移植手术的费用还没有着落。

18/20

@西安V佳

曾经以为是噩梦般的一年,离婚,高负债,生意做到快倒闭,30岁被命运扼住了喉咙。走到年末才想通,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个天选最悲惨的人。作为2020年全球人口大减员中的幸存者,我暗自庆幸,我还有阳光空气和上帝。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纠错中完成蜕变、成长,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你的错误,然后重新开始, 你的时间就是你的筹码,直到你用完它为止。

19/20

@木图

坐标:山东青岛

今年疫情期间,百业凋零,公司裁员,首先从年过50的人开刀,于是我失业了。现在找工作好像45岁已经是底线,50岁的人在职场上备受嫌弃,好像只能去看个大门、当个保安了。后来,我做了几个月的网约车司机。

不开网约车只看到万家灯火,开了网约车却知道家家有家家的不同。 我喜欢和乘客聊天,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开网约车也是个辛苦活,但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只要肯干,不管多大年纪,这个社会不会抛弃你的。

12月初,我终于收到了新公司的Offer。

20/20

@我继续改名

2020年,疫情期间,事业单位,收入一分未少,更加珍惜工作。想换房,不富有,看房焦虑,压力巨大。孩子小升初,不是学霸。孩子的身体问题,经过快两年的治疗,终于快圆满了。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待解决,就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每个都得努力地活着。愿疫情早日结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