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国领导人成为了国家抗疫的主心骨,“聚旗效应”让领导人们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他们中的一些人在2020年政绩优异,一些人即将在2021年告别政坛。岁末年初,世界领导人们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又将在明年有何机遇挑战?iWeekly带你一览“世界领导人生存预言”。

新西兰:阿德恩

2020年,新西兰总理阿德恩领导的工党赢得选举胜利,以49%的选票收获超过半数的议会席位。这是1996年新西兰选举改革后首次有政党能独揽半数议席,单独组阁。这也是1951年以来,新西兰单一政党取得的最好成绩。

执政3年,阿德恩以关怀、善良与包容的行事风格赢得国内国外的支持,成为全球政治偶像。她带领国家走出恐怖袭击阴霾,对抗自然灾难,应对经济衰退。新冠疫情中,阿德恩又一次收获民心。

 


在新西兰实施封锁令期间,阿德恩政府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措施,成立联络中心和投诉网站,为需要的民众提供免费食物。阿德恩称新西兰的隔离政策为“Go Hard,Go Early”,意为“严格控制,尽早行动”。在新西兰500万居民中,截至发稿共报告约1800例感染案例,25人死亡。新西兰因此被评为全球防疫措施最得力、防疫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在疫情的关键时期,阿德恩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向民众通报情况、安抚民众的情绪。5月,民调数据显示工党获得55%的支持率,阿德恩本人的支持率则高达65%,创下历史纪录。

在第二个任期中,阿德恩与工党将致力于重振国家经济、解决住房问题、减少贫困。国际问题上,新西兰希望增强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阿德恩代表的政治文化被视为一种“反特朗普”的潮流。在极右翼与民粹主义逐步抬头时,她是一股反抗的声音。

巴西:博索纳罗


在新冠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比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更加轻敌。博索纳罗是一名极右翼政客,被称作“美国特朗普”。他对待新冠疫情态度傲慢,不止一次将这场大流行斥为“小流感”,并嘲笑那些按规定戴口罩的人群。7月,博索纳罗感染新冠。他在隔离期间解雇了卫生部长,中止巴西的防疫措施,甚至动用军队对付政敌。

 

目前,巴西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位居世界第三,死亡人数排名第二。巴西拥有100多万医疗专业人士的社会组织巴西统一卫生联盟阵线(UNISaúde)向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博索纳罗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充满了“蔑视、忽视和否认”,犯下了危害人类罪。

在巴西11月进行的地方选举中,中间派候选人战胜了右翼候选人,外媒分析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能排除博索纳罗在2022年再次当选总统的可能性。

埃塞俄比亚:阿比·艾哈迈德

2018年,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上台执政,自此,他便誓言通过打造民族团结意识来解决该国的民族分裂问题。2019年,艾哈迈德解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主导政治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以基础更广泛的联盟繁荣党代之。然而此举大大激怒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地区的执政党。

 


今年9月,提格雷地区政府不顾艾哈迈德的反对,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举行选举,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截至11月,已有数百名埃塞俄比亚平民被杀,数万人被迫逃离家乡。随后,即使艾哈迈德亲自宣布冲突结束,但战争和暴行已经损害了他作为自由派宠儿的声誉。2019年,艾哈迈德因提出了“旨在协调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边境冲突的五项倡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20年,埃塞俄比亚国内发生的一切都已经证明,艾哈迈德的荣誉来得过早。

土耳其:埃尔多安

对埃尔多安来说,2020年是对外趾高气昂、对内苦苦挣扎的一年。在今年内,土耳其向利比亚派遣军队,与希腊和塞浦路斯在天然气开采权问题上剑拔弩张,高调支持纳卡冲突中的阿塞拜疆……然而,外媒认为,这种冒险主义的行动正使土耳其被孤立。不仅美国和欧盟在今年对土耳其实施了制裁,土耳其与俄罗斯看似友好的关系实际也是零碎的、交易性的。

 


而在土耳其国内,埃尔多安的文化民族主义(7月,政府下令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从博物馆改造成清真寺)是该国经济困境的一个面具。今年,土耳其里拉暴跌、通货膨胀、利率飙升。对埃尔多安来说,不太顺利的2020年可能意味着更加艰难的2021年。

俄罗斯:普京

2020年,两件大事围绕着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是修宪,二是反对派领袖中毒案。

7月1日,俄罗斯宪法修正案全民公投正式举行。2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已完成俄罗斯宪法修正案全民投票全部计票,结果显示77.92%的选民投票赞成修宪,21.27%的人反对,修宪获得通过。这也意味着,现年67岁的现任总统普京将可在2024年继续参加总统大选,并在当选后一直连任到2036年。

 


另一件大事是俄罗斯反对派领袖中毒案。8月,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疑似遭人下毒暗杀,送医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纳瓦尔尼在10月1日受访时,直接指控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这起毒杀案的幕后黑手。对此,普京保持沉默,直至2020年度记者会才首度开口。普京表示,纳瓦尔尼中毒案与克里姆林宫“毫无关系”,纳瓦尔尼“依赖于美国特种部队的支持”,意图借此事提高其作为最高反对派人物的政治形象。

德国:默克尔

2020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迎来执政15周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坛铁娘子”“欧洲妈妈”。2021年,默克尔将卸任德国总理,并不再寻求连任。最新民调显示,有86%的德国人认为默克尔在执政的15年里“做得很好”。还有专家指出,越是临近任期结束,选民对领导人的政治领导力就越是认可,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甚至有人会希望这位领导人继续连任。但默克尔无疑在德国历史上创造了一座里程碑,她值得所有德国人留恋。尤其在疫情依然严峻、中美欧格局处在关键时刻的当下,很多人不禁开始提前“怀念”她的领导力。

 

默克尔走后,谁是下一个继任者?事实上,德国的政局原本非常明朗。有“小默克尔”之称的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在默克尔的支持下,于2018年接下了基民盟主席一职。由于其执政风格和默克尔很类似,舆论认为在她正式当选德国总理后,基民盟将继续按照默克尔的“中间路线”执政。但是,因克兰普-卡伦鲍尔未能阻止该党在图林根州的分部与极右翼的德国另类选择党共同推举自由民主党在该州执政,她于今年2月宣布不会角逐2021年的总理选举,并辞去基民盟党主席一职。

目前,弗里德里希·默茨、诺贝特·勒特根和拉舍特3位有志于领导基民盟的候选人似乎都不足以让人信服,尚且无法稳稳坐上总理之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任何政治家与默克尔的资历和执政多年的威望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

伊朗:鲁哈尼


2021年6月18日,伊朗将举行总统大选。现任总统鲁哈尼由于任期到期,将被禁止竞选连任。在鲁哈尼执政期间,伊朗经济衰退、通胀飙升,新冠疫情感染病例飙升至地区首位。

回顾2017年,鲁哈尼在伊朗大选中赢得第二任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竞选中承诺放松政治压迫,并利用伊核协议解除别国对伊制裁,刺激经济增长。然而,鲁哈尼在这4年间糟糕的表现给强硬派提供了大量攻讦他的弹药,并让其他温和派看不见胜利的道路。 



2019年2月,伊朗强硬派在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如果鲁哈尼能够在2021年迅速敲定协议,让美国重返伊核,他或许能借此削弱强硬派。然而,任何协议都需要得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批准。但由于哈梅内伊支持强硬派,鲁哈尼少了几分胜算。

以色列:内塔尼亚胡

12月23日,以色列议会议长宣布,由于联合政府预算案未能如期通过,第23届议会于22日午夜自动解散,将于明年3月23日举行新的议会选举。2019年4月以来,以色列已举行了3次议会选举。分析人士认为,下次选举与前3次不同,将“有新的条件和新的阵容”,选举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以色列本届政府由利库德集团和蓝白党联合组建。根据双方今年4月达成的联合政府协议,本届政府由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先出任总理,蓝白党领导人甘茨先出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为期18个月;到2021年11月,甘茨接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改任副总理。

 


议会解散后,内塔尼亚胡和甘茨相互指责对方违反执政联盟协定,将国家拖入了新一轮选举。尽管内塔尼亚胡支持在“总理轮换期”到来前举行提前大选,但他的最佳选举时间应当是2021年夏季,因为届时新冠疫苗预计可以在以色列国内大规模接种,这将成为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重要的政治成就;内塔尼亚胡也希望能在其执政期间通过豁免法案,使其免于腐败诉讼;日前刚刚崛起的、由利库德集团原成员吉德翁·萨尔(Gideon Sa'ar)成立的“新希望”(New Hope)党的势力也有望得到打压。《外交政策》认为,“一场艰难的甚至肮脏的竞选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