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上午,巴勒斯坦各派别内部和解对话闭幕式举行,各派代表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团结的《北京宣言》。

          



          

巴勒斯坦的各派别为什么要在北京搞和解对话呢?中国又为什么能成巴勒斯坦各派别的话事人?

          



巴勒斯坦的政治、军事派别非常多,军武菌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多半产生于40年以前,到了今天除了宗派主义外已没有什么实质性分歧,所以咱们就先讲讲目前对巴以问题和中东局势有较大影响力的组织。



          

第一拨是法塔赫、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其中,法塔赫即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的核心,实际控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该组织起源于1959年,以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为核心,在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成立,后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反以抵抗力量。该组织自称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但实际上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组织。

          

1967年,法塔赫加入PLO并迅速主导,建立军事基地于约旦,但因民族主义倾向与约旦国王冲突,1971年流亡黎巴嫩,后卷入黎巴嫩内战。

          



          

19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巴解组织逐渐放弃反以立场,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并于1993年签订奥斯陆协议,承认以色列存在,同意在1967年前边界内建立巴勒斯坦国。

              

1994年,巴解组织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作为临时政府,但巴勒斯坦国实际控制权有限,经济、军事受制于以色列。

          



▲阿拉法特就是法塔赫的领导人

          

进入21世纪,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试图通过抗争争取更多权益,但遭遇失败,领导权落入更激进派别手中。法塔赫虽控制国家安全部队,但战斗力有限,且内部出现分裂,激进派成立阿克萨烈士旅等组织,而且巴解组织自身也面临腐化和教权化问题,2003年宪法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在教权化竞争中不占优势。

          



          

第二拨是人阵、民阵和其他泛左派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FLP)是巴解组织内第二大泛左翼势力,起源于1950年代,后左转采马列主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各国失败后,多个左翼小团体组成人阵加入巴解,但迅速分裂,形成多个派系,比如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PPSF)、人阵总指挥部派(PFLP-GC)、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民阵,DFLP)、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革命阵线(PRFLP)等。

          



          

这些派系多具左翼民族主义色彩,主张游击战和恐怖袭击,获得苏东及左倾阿拉伯国家支持,与西方新左翼城市游击队合作,被视为恐怖组织。

          

人阵曾组建抵制投降路线阵线反对法塔赫,但逐渐丧失巴勒斯坦人支持,至1991年瓦解。现人阵趋向强硬,与哈马斯等教权派联系,参与反以斗争。

          



          

然而,人阵、民阵等组织目前边缘化,总指挥部则成为叙利亚政权工具。各派别拥有各自武装组织,比如,人阵的武装组织是阿布·阿里·穆斯塔法旅,民阵的武装组织则是民族抵抗旅,而总指挥部派的武装组织叫圣战者加布里尔旅。   

          

第三拨是哈马斯、吉哈德和巴勒斯坦穆兄会,其中,哈马斯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立法会中的多数党,控制加沙地带,拥有武装组织卡桑旅。

          



          

吉哈德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运动,其武装组织为耶路撒冷旅,它与哈马斯都源自埃及穆斯林兄弟会,该组织是全球最早的伊斯兰原教旨运动组织之一。

          

在巴勒斯坦,随着穆兄会影响力逐渐增强,哈马斯组织最终于1987年正式成立,成为以色列的大敌。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哈马斯与一些国家的关系破裂,导致它孤立无援。

          



尽管如此,哈马斯仍在巴勒斯坦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积极参与对以色列的斗争。同时,吉哈德也一直是巴勒斯坦强硬派的代表之一,与哈马斯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并不妨碍它们在推动巴勒斯坦解放的事业上共同努力。

          



          

2006年之后,由于巴勒斯坦各派力量因为自身利益和幕后金主的指使而彼此交恶,甚至不惜兵戎相见,因此力量大幅削弱,根本跟以色列没法对抗,于是要么向以色列认输,要么就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宗派,而稳占上风的以色列,自然是再也不屑于跟他们妥协了。

          



          

说起国际调停,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美国,而美国之所以能够跻身于大国政治圈子,走的其实就是调停这条路。



          

在美国之前的大国政治成员,都是通过击败老成员来展现自身影响力的。比如,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沙俄在拿破仑战争后充当“欧洲宪兵”、德国统一之时的三次王朝战争等。

          



          

但是,美国却不一样,它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优势和地理优势,通过调停其他大国矛盾来确立自己的大国地位。

          

美国自19世纪末开始,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跃居世界第一,进入到大国行列了。

              



          

然而,成为大国和加入大国政治、参与世界秩序的外交博弈从来都是两码事,真正的大国是要在大国外交博弈中,发挥它的影响力的,而美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就要从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次关键调停开始说起了。

          



          

1905年3月31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访问摩洛哥丹吉尔,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公然挑战法国在摩国的影响力,引发了国际紧张局势。

              



          

英国为保海上霸权,与法国联手对抗德国,导致双方剑拔弩张。此时,老罗斯福适时介入,凭借其超脱地位及强大实力,成为各方认可的调停者。

          

老罗斯福先是支持德国召开国际大会的诉求,佯装迫使英法妥协,然而,会议中美国实则倾向英法立场,使德国最终失利,却无从直接归咎于美,美国的巧妙操作确保了其在各方间保持了中立与尊重。

          



          

此举不仅化解了危机,更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要知道,当时的国际中心是在欧洲,英、法、德又是这个中心最主要的三大国,最后居然是美国调解他们的矛盾,这无形当中美国就具备了仲裁者的地位,这也让美国由此进入大国政治。   

          



          

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沙俄独霸中国东三省,威胁到了列强“门户开放”政策,尤其是美国利益,美国虽私下支持日本,却公开保持中立,从战争一开始,老罗斯福就向各国发布照会,要求其他列强保持中立,同时希望日俄战争局部化。

          



          

美国这么说,也是列强在华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因此也获得了英、法、德等国的赞成,由于有了英、美的背后支持,英国又通过《英日同盟》援助日本,因此,日本迅速取得了战场优势,沙俄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此时的日本也已经精疲力尽。   

          


          

就在战争胶着之际,老罗斯福提出条件调停,要求日本在东北门户开放,并承认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日本接受。随后,日俄代表在美国朴茨茅斯市签订《朴茨茅斯条约》,结束战争。

          



          

美国当年正是通过这两次调停,分别在欧洲和亚洲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从此跻身大国政治俱乐部,迅速完成了将实力兑换为影响力的步骤。

          

而如今,中国已经凭借自身影响力,于去年春天成功地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三方达成协议,并发布了联合公报,带动了中东地区的和解潮。

              



          

今年4月份,中国成功让法塔赫与哈马斯在北京举行了会晤,并取得积极进展,现在又把巴勒斯坦十几个派别聚到北京握手言和,这波操作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