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提到的这家店是位于奥体中心附近一家新开的咖啡店,为什么会引起争议,还得从店主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帖子说起。

和一般的咖啡馆不同,这个咖啡店明确将“儿童禁入”设为店规。
这项规定,的确把话题度拉满了。在店主的这篇帖子下方,积累了近4000条评论,赞同和反对的声音两极分化。大部分网友对咖啡馆设立“儿童禁入”规定表示赞同,认为店家有权制定自己的规则。



有家长在评论区表示,虽然自己也有孩子,但并不觉得这种规定有问题,“自己出门不带小孩的话,也恨不得找个没小孩的地方清净一下。”


当然评论里也不乏有反对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歧视,也有家长表示这种做法感觉被冒犯。


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设置这样的规定?线下顾客们的反应如何?志玲决定去店里看看。
“儿童禁入”规定发布后老板电话被打爆,半夜都会接到投诉
上周,志玲来到这家位于奥体中心附近的咖啡馆。工作日的下午,门口三三两两坐着几桌顾客。
在门口的吧台上,志玲发现立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No kids!本店谢绝儿童,谢谢配合!”

在沟通中得知,这家咖啡店的老板是一位05后的小姑娘,虽然年轻但接触咖啡已经快3年了,因为喜欢咖啡才开了这家店。她话不多,语气温柔,引导客人点单后便埋头制作咖啡,与社交平台上犀利的风格反差很大。

为什么会设置这样的规定?店主坦言自己本身并不厌童,只是之前遇到过很多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前我在一家咖啡店工作,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有些小孩就在店里跑来跑去,万一摔跤或受伤,作为店员是要负责的。”有几次她委婉提醒顾客看管好自己的小孩,结果换来的是顾客的不理解,“她很凶地说关你什么事!当时我就想,以后如果我自己开咖啡店,我肯定会禁止儿童进入。”
不过据店主表示,虽然投诉的人不少,但也有很多顾客会特意到店里表示支持。开业不久,在某点评网站上已经有数十条好评留言。


面对当下的争议和投诉,店主表示这也是一种双向选择,希望能给其他来店的顾客更好的体验。店主告诉志玲,其实一开始做这个决定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争议肯定会很大,有想过的,不过我不后悔。”
多地营业场所谢绝儿童入内?
禁止儿童进入营业场所向来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今年不少游客出门旅游时发现,在云南、青岛等地也出现了禁止儿童进入的标识。有些酒店的家庭套房,注意事项中特意强调“该房型不可携带儿童入住”。

社交平台上,关于熊孩子的吐槽越来越多,呼吁设置儿童专属车厢、专属影厅、专属餐厅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设立“无儿童区”的声量也越来越大。
去年6月,知名餐厅“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被曝拒绝12岁以下儿童就餐,此举当时也引发了网友大量讨论。
在一篇名为“北京新源南路新荣记太败好感”的帖子中,网友称,预订时被电话告知门店不接待12岁以下小朋友。该网友认为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侵犯了儿童群体权益。

对此,涉事门店回应称,推出上述举措系出于安全考虑,且并非强制性举措。餐厅没有强制禁止12岁以下儿童就餐,“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新荣记部分门店是这样,我们也只是引导(带孩子的顾客)到包间,不是拒绝,欢迎所有客人来就餐”。
工作人员继续解释道,“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店内有两个开放式厨房,大厅棱角比较多,还有烤鸭炉,“这些环境设计可能有安全隐患,因此不适合儿童”。
该帖随即引发网友讨论,不少网友对“新荣记”这一规定表示支持,认为“商家有接不接待的自由,顾客有去不去的自由,可以理解”。


也有网友吐槽该门店侵犯儿童权益,明摆着是歧视政策。

除北京新源南路店之外,工作人员称,“新荣记”杭州西溪店和上海南阳路店以及北京悉昙“荣府宴”也有此规定。“新荣记”杭州西溪店由于附近有西溪湿地和湖,且大厅是开放式厨房,出于安全考虑,门店不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在大厅就餐。
熊孩子的问题不应上升到全体不要让“厌童”成为一种舆论霸凌
微博上曾有一起投票——你支持儿童禁入区普遍化吗?

1.7万人参与投票,其中有一万人支持儿童禁入区,超六千人表示反对。

公共场所为什么“谈娃色变”?“儿童禁入”为什么会成为争议话题?一方面,不想被打扰是人类正常的需求,加上一些家长的不作为、不管教则更让人气愤。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放大了这种矛盾,当社交媒体上全都是儿童的“负面信息”,更加剧了人们的“厌童”情绪。
从本质上看,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在公共场所的很多行为,都是生理表现而非道德问题,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缺乏基本的控制能力。而且并非所有孩子都无休止吵闹,也并非所有家长都不明事理,以个别熊孩子熊家长的现象给整个群体贴标签,显然是不公平不理智的。
不过理解和照顾都是相互的。社会对儿童应有基本的宽容,但“熊孩子”要管教,“熊家长”更应该被教育。没有人天生就知晓规则和边界,都需要家长慢慢引导和管教,作为进入社会的第一课,父母有义务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像网友说的:“讨厌的是不尊重公共场合的所有人,包括成年人。”

无论在网络空间还是现实世界,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少带节奏、不因个别案例盲目贴标签,社会戾气也会少很多。
餐饮店铺、公共场所设置禁童区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