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Steam上发售了一款叫做《Bodycam》的游戏,游戏的卖点就是极为拟真的视效,让游戏画面看着像是真实世界。


《Bodycam》发售后不久,就在Steam上有了1.3万评价,好评率72%。根据SteamDB,游戏最多有1.6万名玩家同时在线,且几家不同的数据提供方给出了游戏的预估销量,在20万到40万之间。

考虑到这是一款由两个17岁和20岁兄弟开发者,独立制作的游戏,这成绩已经非常亮眼了。而且目前游戏在各大主播间挺火,销量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两个制作人也算体验到了一夜暴富的滋味。

然而,这份暴富,却很可能是建立在对灵感的剽窃上的,而且很多玩家甚至没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
《Bodycam》之所以会如此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2023年4月,一款真实向视效的FPS游戏发布了一款预告。在预告中,游戏画面的拟真程度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几乎不像是这个时代的游戏。


这预告在全球游戏圈掀起了波澜,当时几乎每家游戏媒体都在报道,X和油管上的预告播放量,很快就突破了2000万,算是超级大黑马。那之后,人们就一直在等它发售。
然而,这款拟真FPS游戏,不是我们今天说的《Bodycam》,而是叫《Unrecord》。

实际上,哪怕现在,许多玩家也没意识到自己玩的游戏被“调包”了。最近几天,在游戏相关视频的评论区里,陆续有人意识到《Bodycam》和《Unrecord》竟然不是同一款游戏,也不是同一家公司制作的,许多人对此表示很震惊。
弄混两个游戏很正常,因为《Bodycam》看上去完完全全就是《Unrecord》的翻版。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前者是PvP游戏,而后者是PvE了。
为什么这件事,得用上疑似“剽窃灵感”这么重的词呢?因为两个游戏的相似度,已经不是简单的撞车问题了。
在《Unrecord》的实机演示预告发售后,许多游戏业内人士都在分析这款游戏为什么有如此逼真的视效,仿佛在技术上来了一次飞升。
他们得出的结论有:首先游戏使用了堪称中小厂利器的虚幻五引擎,且运用了虚幻五最新的光照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游戏加入了许多在FPS游戏中,革命性的尝试。

例如,游戏是通过鱼眼头戴摄像机的视角看出去的;而且所有的人物面部都做了模糊处理,避开人脸展示;此外,游戏在角色的行走、瞄准、呼吸和举起武器的方式上下了大量功夫,让整个姿态更像是真实人类的反应。
所有这些小细节都是精心调配的,当它们全部结合在一起时,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有人曾做过实验,这些细节中但凡少了一两个,都达不到《Unrecord》的拟真感。

所以虽然《Unrecord》的开发商只是一家小开发商,却做到了许多大厂都没做到的画面效果——哪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取巧的方式。
猜猜怎么着,《Bodycam》基本上一比一地复制了以上提到的所有特点。从鱼眼镜头,到拟真的人体形态,到光照技术和对人脸的模糊处理……甚至在一个关卡中,它使用的虚幻五素材,都和《Unrecord》是一样的,所以视觉风格看着简直和《Unrecord》如出一辙。

《Unrecord》

《Bodycam》
让《Unrecord》爆火的预告是23年4月发布的,但实际上,游戏的第一个展示视频在22年10月就发布了。当23年4月的预告发布后,《Unrecord》遭到了大量质疑,许多人认为它根本就是一段录像假冒的游戏,以至于IGN当时不得不借助22年的预告,用相同的素材验证了游戏的可行性。

而《Bodycam》的第一个预告,在23年9月发布,热度并不高。且预告发布后10个月,两兄弟制作人就把游戏上了线。

油管官方账号的第一个预告,只有不到8万播放
更鸡贼的一个疑点是:当时《Unrecord》在海外引发了全社会向的各种热议,包括其模仿美国警察执法录像的画面风格,会不会让游戏引发更多暴力。而在这些出圈的讨论中,许多主流媒体都没有用《Unrecord》在标题里称呼这款游戏,而是直接将其称为“Bodycam FPS(穿戴式摄像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这就难怪,至今依旧有很多玩家以为自己玩的《Bodycam》,是当初的《Unrecord》了。
所以《Bodycam》的制作人做错了吗?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他们应该没错,因为《Unrecord》的成功,不是靠技术突破达成的,所以没有高门槛,而且它的视效是多种奇思妙想结合后的产物,并非某个特定的技术,于是也难以申请专利保护。
这些决定了,《Unrecord》很容易被模仿。所以预告爆火后,《Unrecord》的制作方也加快了制作进度,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然而他们还是失败了。

《Unrecord》

《Bodycam》
反观《Bodycam》这边,虽然大部分灵感都不是自创的,但制作游戏的两兄弟也确实是有两把刷子,才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做出一款可运行的游戏,来跑赢这场“竞赛”了。
可惜的是,这场“胜利”,也没有那么光荣。因为《Bodycam》有严重的赶工痕迹,缺少内容,BUG很多,连光照效果都不断在失效,有些房间再进去后,亮度都截然不同了。
事实上,游戏里有两张地图,一部分用的就是《CoD》和《CS:GO》中的经典地图Nuke Town和Dust 2,只是给它们高清化处理了。这可以说是一种“致敬”吧,就看你买不买账了。


所有这些毛病,都能在评论中看到,所以看来,《Bodycam》毕竟不是一款为了让玩家有良好体验,而选择现在上线的游戏,它的首要目标似乎更像是赛跑。

至于游戏本身,只能说,《Bodycam》的两兄弟也许做了些剽窃灵感的事,但他们并没有完全忘掉游戏的内核,所以《Bodycam》依旧有不错的可玩性,且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譬如,游戏的拟真不仅在画面上,还有其相对更写实(也更吵)的枪声,以及隐藏在地图中,难以发现的敌人,或者是镜头与枪口视角略微有延迟的拟真处理。

而且游戏的地图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基本上就是现实建筑,用素材拼凑到了一起,很少和玩法结合;枪械平衡也很糟糕。但这反而增加了写实感:因为在现实中,交火的地点不是为了交火而生的,所有的武器强度,也没有平衡。
总之,它确实提供了一种独特的FPS游戏体验,让人能更沉浸地体验反恐的压迫感,对一些玩家来说,它比许多PvP游戏都要更刺激。
至于游戏背后的商战和道德争议,恐怕也只能停留在争议的层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