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国香港举办了第一届大湾区香港学校教育展,参展的香港中小学校有100多所,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涌入了3万多名观众,大部分都是内地家长,大家的热情让主办机构感到意外。

一边是为孩子能去香港读书挤爆会场的内地家长,而另一边,是许多香港中小学因为生源减少面临困境,有的不得不走到了关门歇业的地步。

2023年9月,香港一家有着64年建校历史的玫瑰岗学校,在开学季之时因为招不到足够的生源,宣布将在2025到26学年结束后停办中学部,并在明年开始停收中一学生。该校自建立以来为香港培养了许多人才,这里也是张国荣和陈慧娴的母校,她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让香港市民唏嘘不已。

就在玫瑰岗中学宣布停办的翌日,另一所创校55年的华富邨宝血小学也公告,将于2025到26学年起停止收录小一新生,并在2028到29学年结束后正式停办。

其后,有60年历史的著名幼稚园“根德园”也向家长发出通告,指下学年起将不再接受新生的入学申请,直至2025到26学年正式闭校。这股闭校潮来势汹汹,根据香港教育局的资料,2023年上学年已有21所幼稚园停办。

在移民潮的影响下,加上香港生育率持续低迷,香港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19学年至2022学年全港累计减少近6万8000名中小学生,意味着不少中小学近些年均面对收生不足的问题。这个学生人口结构性下跌的难题在未来仍未见到解决的曙光。

香港教育局今年4月向立法会特别财委会提交最新数据,推算未来五年中小学学龄人口。适龄读小一的人口今年有4万9600人,2029年将跌至3万1500人,跌幅逾三成半;适龄读中一的人口今年有6万8300人,2029年将减至5万4300人,跌幅两成。

空旷的香港学校,唯一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只有内地的生源。

在过去,香港人对于内地学生赴港读书的是有所抗拒的,香港学校本身也并不重视内地生源。想当年,许多港人的大陆子女在香港只能报读几所传统的左派学校,例如创知、香岛和培侨等,其他的学校都不愿意招收或者很难进入。

但是现在,香港社会对于内地生源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受访的香港家长都表示,很欢迎内地学生来港读书。

这其实是香港和内地之间经过长期的磨合、理解,频繁往来之后出现的和谐。以前一些香港人看不起和排斥内地人,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香港人的优越感已经不复存在。

而且在香港生源的不断减少的趋势下,许多香港学校都开始出各种招数抢着招内地学生了。香港中文大学大学通识学部讲师蔡思行说:“香港大部分本地学校仍使用广东话和英式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未能适应东亚地区普遍分别用普通话和美式英语教授中英文的大环境,对大陆学生未来到其他地区升学存在隐性衔接问题,接下来或要考虑增加普通话教学。”

香港未来一定会出现许多用普通话教学的学校,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内地家长送孩子来港读书的人数未来也会不断增加。香港教职工组织教育工作者联会及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去年9月中以问卷形式访问300多名非本土人才,了解他们对子女在香港受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75.8%的非本土人才选择让子女来港就读中小学。

这两年,香港通过“优才计划”、“高才通计划”等等人才引进政策,招收了数十万这样的内地人才,他们之所以愿意来香港,很大一点考虑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因为有了香港身份之后,就可以送孩子去读书,享受香港的公立教育资源。

相比于内地城市教育的激烈竞争,香港的教育优势明显。

即便从最功利的角度来对比,香港学生的选择更多元,机会更多。除了可以留港升读大学,也可以以香港为跳板,报读海外学府,甚至返回中国大陆读大学都有优势。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内地家长只是在网上听说了香港教育怎样好,却并没有实地去考察,深入了解香港教育系统,该怎样安排孩子入学等等。所以一旦香港有一些大型的教育展,根本不用怎样宣传,就靠着小范围的通知都能让数万名内地家长闻风而至。

香港想要留住这些内地人才,让他们真正“以港为家”,而不是只把香港身份当成一个跳板,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