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的“周刊现代”发布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对于中国人在日本购买寺庙的风潮进行了采访和分析。

中国人为什么买日本庙?日本的和尚更会念经吗?

当然不是,说到底,还是为了能够更快移民。这也算是中国人移民日本的新思路。

王女士的商业宏图


原来,在日本购买寺庙就可以申请经营管理签证,经营的主体就是这家寺庙。而寺庙又与普通的公司不同,管理人可以称为“宗教法人”,日本的宗教法人基本不交税,而且申请永住权和归化入籍也比普通的经营管理签证更容易。

报道里还采访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王女士,在中国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王女士,近年来移居日本。最近王女士有一个心愿,就是买到一间心仪的日本寺庙。

王女士看不上那些偏远破败的寺庙,她想要一间有历史感的,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庙宇。

王女士非常有商业头脑,她说,目前日本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以后的丧葬业肯定需求量很大,我的目标是买到一间带有墓地的寺庙,并且最好是新建10年以内的墓地,因为时间太久的目的就没有什么法事的需求了。

整个商业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步,在日本买一间带有墓地的寺庙,地方不能太偏,年代不能太久,确保客流量。

第二步,请一个当地的宗教人士来当住持,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让劳务派遣公司请个临时工来当,临时工一般月薪是20万日元,而一次法事收到的布施也有3、4万日元,一个月做7次法事就能回本。

第三步,可以将寺庙改建成民宿 ,主打宗教特色,吸引国际游客,将“寺泊”这种文化推广流行起来,不愁没有客源。

第四步,等到寺庙不想干了,可以转手卖掉,庙产买卖不用交税,还又宗教法人这么一个优势,不愁找不到接盘的买主。

王女士对自己的这个商业计划很满意,她说:怎么算都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过去寺庙买卖被“洗钱”盯上

在中国富人们还没有盯上日本的寺庙买卖时,过去这项交易经常被日本黑道用来洗钱。

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呢?

报道还采访了一位在日本从事宗教产业经纪六年时间的山本先生。

山本君说,日本的寺庙出售一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和尚们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毕竟他们的主业是念经不是开公司。还有一种是寺庙找不到继承人,不想荒废的话只能公开拍卖。

不过并不是所有宗教产业都是可以出售的,日本大概有18万个宗教产业,其中只有7000个独立团体是可以交易买卖的。单独一个“宗教法人”资格的售价就在3000万到5000万日元左右(约138万-230万人民币),再加上房产和墓地的话需要1亿日元左右(约460万人民币)。

在过去来咨询的大多有日本黑道背景,他们对山本君也很直接,明白告诉他自己“想要洗钱”。

但是现在来咨询的中国客户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更多的是像王女士那样,将日本的寺庙当成了一个新版商业计划,如果还能顺带拿个日本移民身份就更好了。

寺庙商业化,中国人的新赛道

寺庙商业化这件事,在中国和日本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中日两国的寺庙在商业化上都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在日本的一些大型寺庙里,对于祈福都是明码标价,基本意思就是“捐钱多,祈福就多;捐钱少,祈福就少;不捐钱,就没有祈福”。

但是中国人去日本经营寺庙,还算是一条新赛道。

相信凭借着中国人灵敏的商业嗅觉,对于中日两国之间资源的跨界整合,研发出多生态产品,通过自媒体传播获取免费流量打造私域池子,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输出价值观为产品赋能,能够更好打出一套组合拳,对于日本同行进行降维打击……

颤抖吧,日本的和尚们,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将东渡日本,让中国的创业者们告诉你们,佛经不是这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