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的陈晨,总是考到一半就怯怯地举手申请上厕所。“每逢紧张时刻就肚子痛”这个令人尴尬的毛病,一直纠缠她到工作后:面试时没聊几句就不得不离席,述职时忍着腹痛一脸“痛苦面具”,出差时上吐下泄耽误行程……她因此错失了不少良机。

体检时她把消化系统查了个遍,愣是没找到问题出在哪,直到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指出,她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为何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痛、腹泻、便秘和大便形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多发病,患者多为20~50岁的中青年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病症慢性持续,或可频繁发作,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学习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医学界经过多年探索发现,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于是一些研究人员将目光聚集到“肠道菌群”上。



肠道不仅是食物和代谢废物的“搬运工”,还是肠道菌群的“战场”,上千种细菌聚集于此,总数量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如果说黏膜是保护肠道的“城墙”,那么有益菌就是“守卫军”,当它们足以与“入侵者”致病菌抗衡,肠道就会安然无恙,但如果菌群失衡,致病菌“异军突起”,“城墙”就易被攻破。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会影响免疫系统,再加上肠道拥有约5亿个神经元,肠神经系统甚至中枢神经系统也会紊乱,导致肠道蠕动异常、敏感性升高,从而变得容易“激动”。

当情绪波动增大,高度紧张焦虑,或食用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后,肠道菌群都可能失衡,进而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别不把肠易激当回事儿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显示,我国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4%~11.5%。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背景下,患者数量不容小觑,但仅有约1/4会到医院就诊。

由于人们对肠易激综合征认识有限,甚至对疾病名称都很陌生,缺乏对肠道“小症状”的警惕,且腹痛、腹泻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往往可以忍受并可能迅速自行缓解,导致人们误以为它们只是暂时的不适,没当回事儿。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忽略轻微的不适以保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有些人可能因为尴尬感而不愿意谈论肠道问题,同时预防和治疗知识的缺乏也让他们不容易重视这些症状。不关注、不重视、不行动,导致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会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年,给身心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例如频繁的腹痛和排便可能导致社交回避、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体重波动甚至营养不良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正视该病,置其背后的肠道菌群失衡问题于不顾,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如何让肠道“冷静”下来

虽然肠道“一点就着”,但只要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规律,防患于未然,就能让肠道保持“冷静”。除了保持精神愉悦、坚持锻炼、戒烟戒酒、预防肠道感染外,均衡膳食也是关键的防复发措施。

其中,适当摄入乳酸菌素片等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可以选择性杀死致病菌,帮助肠道“养出自己的有益菌”,进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日常留意肠道健康,通过一些必要的自测来察觉肠道“小情绪”,有助及时应对肠易激综合征,是有效控制该病的重要一环。(建议出现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

关注到大众普遍缺乏肠道自查意识的社会现状,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发起“拯救IBS公益计划”,提醒大家主动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养成日常调理肠道的健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