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她把消化系统查了个遍,愣是没找到问题出在哪,直到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指出,她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为何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痛、腹泻、便秘和大便形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多发病,患者多为20~50岁的中青年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病症慢性持续,或可频繁发作,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学习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医学界经过多年探索发现,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于是一些研究人员将目光聚集到“肠道菌群”上。
肠道不仅是食物和代谢废物的“搬运工”,还是肠道菌群的“战场”,上千种细菌聚集于此,总数量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如果说黏膜是保护肠道的“城墙”,那么有益菌就是“守卫军”,当它们足以与“入侵者”致病菌抗衡,肠道就会安然无恙,但如果菌群失衡,致病菌“异军突起”,“城墙”就易被攻破。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会影响免疫系统,再加上肠道拥有约5亿个神经元,肠神经系统甚至中枢神经系统也会紊乱,导致肠道蠕动异常、敏感性升高,从而变得容易“激动”。
当情绪波动增大,高度紧张焦虑,或食用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后,肠道菌群都可能失衡,进而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别不把肠易激当回事儿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显示,我国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4%~11.5%。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背景下,患者数量不容小觑,但仅有约1/4会到医院就诊。
由于人们对肠易激综合征认识有限,甚至对疾病名称都很陌生,缺乏对肠道“小症状”的警惕,且腹痛、腹泻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往往可以忍受并可能迅速自行缓解,导致人们误以为它们只是暂时的不适,没当回事儿。
肠易激综合征会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年,给身心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例如频繁的腹痛和排便可能导致社交回避、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体重波动甚至营养不良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正视该病,置其背后的肠道菌群失衡问题于不顾,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如何让肠道“冷静”下来
虽然肠道“一点就着”,但只要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规律,防患于未然,就能让肠道保持“冷静”。除了保持精神愉悦、坚持锻炼、戒烟戒酒、预防肠道感染外,均衡膳食也是关键的防复发措施。
其中,适当摄入乳酸菌素片等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可以选择性杀死致病菌,帮助肠道“养出自己的有益菌”,进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日常留意肠道健康,通过一些必要的自测来察觉肠道“小情绪”,有助及时应对肠易激综合征,是有效控制该病的重要一环。(建议出现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
关注到大众普遍缺乏肠道自查意识的社会现状,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发起“拯救IBS公益计划”,提醒大家主动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养成日常调理肠道的健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