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加征电动车关税终于尘埃落定了!根据《环球时报》6月12日消息,当天欧盟对外宣布,从7月开始,将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采取加征额外关税措施,加征的关税按照欧盟说法,“视获得政府的援助程度而定”。



如无意外,目前确定的是分别加征比亚迪集团17.4%、吉利汽车20%、上汽集团38.1%的关税,其余中国“配合调查但未单独抽样”的电动车生产商则被统一加征了21%的关税,而所谓的“不配合调查”的生产商将被加征38.1%的关税,但从中国进口的特斯拉电动车可能会另外规定。

此外,还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其一是5月14日,美国白宫宣布,将把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100%。消息传出之后,就一直有声音在鼓噪,希望欧洲也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同样加征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诸如美国埋在欧盟里的暗桩冯德莱恩也一直在上蹿下跳,反而是同样对华态度不佳的德国绿党蹦床妹贝尔伯克态度一反常态的谨慎。



其二是欧盟在此次加征关税中的不同观点,目前欧盟内部基本分为三派,法国要求对华加征电动车关税是最为上心的;相比之下,德国、瑞典和匈牙利就非常谨慎,毕竟,德国车企在华有巨大的商业利益,瑞典则有个沃尔沃;而匈牙利就引入中国电动车品牌在当地设厂谈的正热乎呢……



根据欧盟的规定,这一轮加征关税只是一个“临时性措施”,持续4个月,正式举措会在11月之前敲定,如果那个时候还没有转机的话,就是中长期措施了。

如何看待欧盟加征关税

网上一直有一种说法啊,说这是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错队”的报复?大伊万觉得,这种观点根本就搞错了逻辑关系,说得好像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在北约一边,就能躲过这一刀一样。



实际上,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电动车战略优势实在太大,欧洲是真的拍马也赶不上了,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大众旗下ID.3电动车。同样一个车型,在中国出售价格甚至不到15万元人民币,也就是1.91万欧元,便宜点的低配版本价格甚至只要1.52万欧元,但同样的低配型号在德国要卖3.99万欧元,比中国足足高了两倍还多!即使考虑到进口的关税,中国产的同类电车还是要比欧洲便宜,以至于大众搞出了名场面——将从私底下进口的ID.3车型给全部当众销毁了。



大众ID.3事件从背后反映出来的,实际上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也就是从最早的金属冶炼和锻造铸造,再到锂电池制造,再到整个车身系统,以及车机系统方面的全面优势。我们的产业链更加齐全,我们的工业水平更高,尤其是在涉及电动车的产业链方面——电池、电动机、智能化车机系统等领域,我们的比较优势异常明显。同时,这还没有考虑到我国电动车产业全国一盘棋格局、极其便捷的交通所带来的物流成本极大降低。

比亚迪“海豹”的全自动生产线





那么同样是造电动车,你们欧洲人的水平自然赶不上中国人的水平,造同样一款车,我就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采购物料,全国范围内最快的速度将物料组装成为汽车。换做是你欧洲,你的电池没法自产,车机等于空白,电机也没法自产,都得从外边采购,万里迢迢的海运到欧洲再进行组装,那么谁的成本更低,谁的生产效率更高,这还用得着说吗。



所以,目前摆在欧洲眼前的情况是明摆着的,电动车产业是真的竞争不过中国,且不说生产出来的电动车,成本被我们秒得连个渣都不剩了,在最关键的电动车智能应用场景方面,欧洲连门都没摸到,还认为所谓的智能化车机就是配个大屏幕,装上Carplay的事儿……这就相当于,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战斗机之间的代差一样,完全没救了。



目前唯一能救欧洲车企的,也就是燃油车势力在欧洲根深蒂固,加上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多多,电动车想要铺开的话,在充电桩建设上多少还有些问题,这让电动车在欧洲的渗透率严重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电动车迟早把欧洲的那些燃油车企给打的喘不过气,重新上演苹果对诺基亚的故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欧洲就算现在不加关税,也是迟早要加的。



欧洲对华加电动车关税,根子其实在这儿,那直接原因就更加复杂了。比如美国加征电动车关税在前,撺掇欧盟加征电动车关税在中,欧盟跟进加征电动车关税在后,你说这其中没有美国在捣鬼,那真是鬼都不信!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完全说是人美国佬在背后戳,欧盟内部也是各怀鬼胎,法国和德国的矛盾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法国是想加征电动车关税的,反正法国车在中国已经死球了,也不怕中国反报复回去,毕竟本来就没有,那谈何失去?但德国就不行了,德国车企在华是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存在的,一个大众集团在华营收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所以德国就横八竖挡着不让法国佬加关税。两方因为加个关税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法德内斗,法国想借着这个机会坑德国一把,德国就想再抢救一下。



同时,还不排除小马哥想拿着这个事儿再凸一波人设。毕竟,小马哥今年以来狂的不行,几大常任理事国都被他踩了一个遍,对美国他就口嗨说要建立欧洲联军取代北约,对俄罗斯他就嚷着要派兵支援乌克兰,对中国那就是对咱们的优势产业加征关税了。可以说,马克龙本年属牛的,几个常任理事国他都想招惹,无非是实力不济,颇有些小丑跳梁的幽默感而已。

我们该如何应对

欧洲出手加征关税了,我们怎么办?大伊万的观点,在战术上,反报复回去,在战略上来说,根本不用怎么办:



说战术上反报复回去,我们现在还没动手呢,欧洲的农民和奢侈品行业已经坐不住了。据《环球时报》报道,欧洲最大的农民游说集团Copa-Cogeca表示“你们莫挨老子,老子不想成为电动车关税战中无辜躺枪的一方”……

事实上,外界也在纷纷猜测中国可能会选择什么方式反报复回去,目前猜测最大的可能就是选择此事中跳的最高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西班牙,在农产品方向报复回去,跟在后面混的意大利可能会在奢侈品方面报复回去。



从战术上来讲,这种报复方向是很合适的,大伊万昨儿在微博上还说呢,谁说只有法国的葡萄酒才好喝,只有西班牙的5J火腿才好吃?智利的葡萄酒一样好喝,云南的云腿你拿来做月饼一样好吃,这种农产品本身就有极大的可替代性,君不见咱们的国产鹅肝、国产鱼子酱把欧洲产品比得尾灯都看不着的往事?



然后是各种奢侈品,说真的,奢侈品真的是智商税,大伊万前几天才知道VCA的紫玉髓居然完全不是玉,就这么个玩意儿说是一个镶嵌工艺就敢卖两万七,你不如直接去抢银行得了。在这方面加加关税,筛选一下奢侈品的受众,让小仙女们别有事没事去交这个智商税,大伊万举双手双脚赞成。



从战略上来讲,其实咱们对于欧盟加的这个关税,一笑了之就行。毕竟,现在德国车企在华业务也在不断地受到电动车打击,这方面大伊万自己是有体会的,有之前在奔驰4S店当销售经理的高中同学,去年就跳槽到蔚来去了……大伊万自己开的是个大众,上次去4S店保养,客户经理告诉我他也准备跳槽到新势力去,这都证明了传统燃油车牌子处于江河日下的状态。



对于我们也对于欧洲来讲,真的是长江黄河永远是不会倒流的,就算是欧盟加了这么点关税,相信咱们的电动车在欧盟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更何况我们后续还会在欧盟设厂,直接欧盟造车欧盟卖,进一步规避关税问题。所以,只要我们按部就班的把电动车产业发展好,加强国内的渗透率,那么,欧盟的这次加关税,最后大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后,大伊万还要重复一下之前的观点,电动车产业以咱的观点,真正的希望在中东和非洲,美国市场是完全没指望了,欧洲则是由于基建问题,加上燃油车势力深厚,想要破局难度很高。唯有这些新兴国家,无论是从基础电力设施的建设,还是从电动车的受众,还是从电动车充电设备的建设上,都是一片蓝海。中国的电动车未来大概率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电动车必将提升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