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近期印度高温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印度新德里气温飙涨到52度,印度至少19名选举官员被热死。对于印度而言,极端高温天气,将对印度制造构成了巨大挑战。



印度总理莫迪就任后,提出了“印度制造”,要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一些西方国家也在积极培养印度等国以重组全球产业链。

印度制造业近年来的成就不可否认,在制造业中,印度汽车销量位居全球第三,根据印商工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24财年(印度财年到Q1)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高达达156亿美元、增长同比42%,一跃成为印第四大出口产品。



另外,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4月印度钢铁产量同比增长3.6%,达到1210万吨,使印度成为全球五大钢铁生产国中,唯一在4月产量保持增长的国家。

尽管印度针对外资的杀猪盘长期以来广被诟病,印度制造业发展依然亮眼,但印度制造业强国战略可能要被高温天气拖了后腿。

因为对于工业生产而言,稳定的水力、电力供应与强大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高温可能会让这一切充满变数。

从地理位置来看,印度位于热带地区,靠近赤道,全年太阳辐射强烈,特别是在夏季,印度大部分地区直接承受强烈的阳光辐射。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大空调”,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气温避免了类似印度的酷暑,高山峻岭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印度北部平原地区在夏季更加炎热,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温天气的形成。



夏天最热的时候可能同时停电停水,印度制造业面临重重挑战。

印度中央水利委员会称,上周印度150座主要水库的储水量仅相当于设计储水量的24%,为五年来最低水平。

从今年3月开始,印度南部科技重镇“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就面临前所未有的缺水危机。据官方数据显示,该市主要水源高韦里河的每日供水量为14.5亿升,但该市的每日需水量为20亿升,缺口巨大。缺水危机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如购买昂贵的替代水源、调整生产计划等。

如今在52度的高温下,缺水更加严重,大量企业缺工业用水,并严重影响水力发电,而高温下的用电量的激增造成了电力的“入不敷出。

现如今,印度大部分地区正在出现停电现象,新德里部分地区停电已经超过8小时,用电高峰期的印度可能面临经常计划性停电。

制造业依赖非常稳定的电力,大量手机、家电、半导体工厂、汽车工厂在印度落地,把用电量需求拉满。停电就意味着停产,这将打乱企业正常业务营运与生产周期的安排。尤其是40-50度的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的故障率呈指数级的增长。



此外是低生产效率和高旷工现象会影响工厂产出和整体经济。有研究报告针对高温对印度制造业的影响发现,当每日最高气温升高1度,产出下降3%。持续的高温增加了印度钢铁厂和制衣厂的工人缺勤率,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印度经济在炎热年份中的整体下降的原因。



根据该报告,对于无法调节气温的工厂,高温会导致工人生产效率下降,当体力劳动工作场所高于27摄氏温度时,温度每升高1度,生产效率会下降4%。



现如今印度气温高达52度,基本上已经不用谈生产效率有多高了。

目前印度的温度,这要投入多少额外的制冷成本才能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以及AI、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是耗能大户,需要稳定且强大的电网支持。强大的电网与电力成本,在印度,将会越来越缺。



去年,苹果、波音、富士康、联想、戴尔、惠普等制造业大厂积极排队挤进印度,或少算了印度高温给制造业带来了恶劣的工业化环境与大量的用水、发电成本与空调制冷成本,印度一直以来被认为工人效率不高,这或多或少有印度高温天气的影响。



中国的工厂,大多数是没有空调或者空调不够用的,强如上汽集团也没有能力在夏天让厂房保持30度以下,除非设备太娇贵承受不了高温。中国的空调普及率和发电能力远超印度了,厂房里的工人依然要冒着中暑的风险工作。

40~50度的天气对印度来说,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在印度仅有5%的家庭有空调,在“小上海”孟买,一三五间歇停电也是家常便饭,印度工厂用空调几乎是一种奢侈。

工厂没有空调,公共卫生系统面临压力,热射病、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对工业生产造成影响。

电力短缺造成了偷电猖獗,印度每年生产的电力,有27%会因为“偷电”损失掉,根据世界银行估算,印度各电力公司的负债总和约等于印度GDP的3%。

在去年,日本Digima网站刊文提醒日本企业在印度所面临的偷电现象和电费系统的不完善。日本企业在印度建厂必须安装自己的发电系统,以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



而高温同样对物流与供应链造成影响,运输与存储条件可能因为印度的极端高温天气变得不稳定,尤其是国际冷链运输的风险加剧,也影响原材料的运输与分销。尤其是电力消耗严重,为了应对高温,各大工厂、药厂都要增加冷却系统的使用,这将增加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生产成本。

超越中国,印度要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没戏

印度高温,成了制造业的拦路虎,印度的制造业规模越大,用电量、用水量越大,高温带来的这种困境加剧了水电资源的匮乏困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的制造业规模进一步的上行空间。



印度高温对制造业的暴击伤害,其实让我们庆幸,因为中国当前的制造业发展,也得益于国内良好的工业基础设施、全球最强的电力设备,但一个值得感恩的是中国没有印度这样的高温天气。

印度这样的高温天气,叠加缺水缺电的环境,天然让制造业缺乏更高的发展层次,高温还会加速机械设备的老化,生产效率、故障率、维护成本都随之而来。一系列问题,这对于想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印度一直有一个超越中国制造业的梦想,印度也一直朝着这个梦想前进,但是中国好在有四季皆宜的气候条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没有极致的严寒与酷热,更不像日本那样地震海啸频发。青藏高原阻断了南亚的热流,长江黄河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巨大的财富——发电和运输。

中国的四季分明、地理景观的丰富多样以及资源的丰富,给我们发展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这也让大量外资愿意留在中国,因为在印度,无论是城市环境、水电基础设施、气候条件,与中国都不在一个层面,这些方面,受限于资源禀赋与自然气候环境,是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就能获得。

因此,这背后透露的真相是,热带地区无强国,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受限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印度工业化被气候限制的死死的,当工业用水用电指数级增长的时候,叠加夏季高温,就很难满足,这意味着印度制造当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受限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现状以及基础设施情况,就很难再向前走到更高层次,而中国无论是从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以及资源丰富度、人口数量以及技术纵深扩展来看,都不受太大的限制。

因此,尽管印度制造业在高速发展,但是要追上并超过中国,基本上没戏。

不过,印度的高温是一个信号,地球是一个整体,从更长远来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我国气候系统多个层面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要在追求工业化的过程中,做到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并强化我们的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极端抗压能力。

印度的夏季高温或给制造业大厂反思,在未来,工业制造业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将是吸引外资流入、打造制造业强国土壤与强大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竞争能力。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