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90年代爆发的台海危机充分暴露了解放军空军的重大缺陷,解放军空军不但无法与美军对抗,连台湾地区空军也在技术水平上占据绝对优势。



一:被压制的年代

90年代,两岸关系重新进入全面对抗态势,解放军的任务转向统一祖国以及反介入的战争,1995年-1996年,解放军展开登陆联合作战演习,大批两栖舰艇和物资抵达福建沿海,沿海开始征用大批民船,平时很少飞机的前线机场也集结了大批作战飞机,导弹部队陆续进入江西、浙江、广东,台湾民众纷纷赶往银行提取存款和买机票跑路,美国得到情报是15万解放军可能以演习作为佯动,真实目标是进攻金门、马祖,美军紧急向台湾附近部署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大有介入台海危机的态势。



美军介入的方式可能由最初的军事示威逐步升级到设立禁飞区,解放军虽然拥有规模庞大的陆军,但缺乏大规模投送能力,海军舰艇也难以在西太平洋展开大规模反介入行动,虽然潜艇可以穿越第一岛链,但面对当时美国强大的反潜兵力,解放军需要为渡海作战提供空域安全和将敌方反潜机和舰艇逐出台湾附近海域,这就让中国空军成为台海作战中最重要的力量,1996年,解放军集结了有近8个歼击机团,意图采取不间断的大规模空战夺取战区制空权。



然而中国空军在这一时期的落后状态使得在夺取制空权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如果美国介入,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拥有F-14和F/A-18战斗机各20架,两个航母战斗群作战能力远远超过中国4个歼击机团,而且中国战斗机在台湾以西没有任何空情保障,很难对美军航母战斗群构成威胁,而美国的卫星、预警机、电子支援系统甚至能深入中国内陆,毫无疑问,解放军不仅空情保障处于劣势,而且兵力和技术也存在巨大的代差。



当时的中国空军主要装备是歼-6战斗机,还有歼-7I和歼-7II战斗机,最先进的歼-7E战斗机,1993年8月才开始交付,至1996年才交付了60架,这些歼击机都是配备近距空空导弹昼间轻型战斗机,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指挥模式还是50年代的苏式战术,由地面雷达引导战斗机编队到目视发现目标,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和海南海军航空兵各有一个歼-8歼击机团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以及4个歼-6甲或歼-7C型歼击机团,而台湾1976年开始接收的256架F-5E/F战斗机全部具备下视下射能力。



台湾自行研制的IDF战斗机1988年首飞,也在1993年开始交付,该机配备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比中国空军尚未服役的歼一8II战斗机还先进不少,美国也将F-16战斗机作为国际援助型号对外销售,F-16战斗机配备的AN/APG-66型火控雷达探测距离达46千米,而中国歼-6甲战斗机和歼-7战斗机探测距离仅有不到10千米,歼-8战斗机最大探测距离也仅为28千米,而且都没有下视能力,一但台湾获得F-16战斗机,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苏-27战斗机的到来

台湾岛比荷兰还小,但战斗机规模和于冷战时的法国空军相当,军事力量部署的密集程度也是世界第一,在如此狭小的地方集中如此规模的战斗机,美国介入后还成倍增加,空战强度可想而知,中国空军却没有能够持续高强度作战的能力,中国空军长期装备航程短、机载设备简陋的歼-6战斗机和歼-7战斗机,主要依托目视搜索,防空作战中需要部署大量的地面防空系統和多架战斗机重叠的巡逻空域,防止目标从不同高度和方向逃脱。



这是因为苏联空军战术原则是将轻型战斗机部署在环境恶劣,起降限制少,地勤简单、距离前线50-200千米的前线机场,重型战斗机部署在距离前沿200-500千米的战役纵深,歼-6战斗机和歼-7是轻型战斗机,留空时间短,只能在距离机场400千米外巡逻一个半小时,必须准备大批战斗机接替,歼-8战斗机航程大,但航电和武器和歼-7差不多,中国当时科研力量还无法解决这个燃眉之急,恰逢中苏关系缓和,苏联经济状况恶化,正打算外销先进武器来渡过难关。



苏联最早推荐的是米格-29轻型战斗机,中国兴趣不大,急需外汇的苏联决定推销当时并未允许出口的苏-27战斗机,苏-27战斗机是当时最先进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专门为了对抗美国F-15战斗机而设计,二者的加速性机动性差不多,但苏-27战斗机不但用于争夺制空权,还用于国土防空军高速截击,所以内油比F-15战斗机多一倍,航程远80%-90%,不过苏-27战斗机机体材料比美国落后,苏霍伊设计局就设计了可以提供30%升力的升力体机身,即使重量大30%飞行性能与F-15战斗机持平。



但苏联电子工业落后,苏-27战斗机的航电重达2250千克,而F-15战斗机才600千克,尽管如此,在很长时间里是唯一能抗衡F-15的战斗机,中国空军抓住时机启动了“906”工程,经过两轮谈判中苏签订协议进口20架苏-27SK型战斗机和4架苏-27UBK型战斗教练机,及配套的武器弹药和相关设备,1992年,20架新生产苏-27SK型战斗机和4架苏-27UBK型战斗教练机,还有2架从苏霍伊设计局直接购买的苏-27UBK型战斗教练机全部交付中国。



三:强差人意

苏-27SK型战斗机在中国空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超长的航程、超强的外挂能力颠覆了中国空军很多传统训练方法及作战想定,甚至军中一度流传台军一怕东风弹道导弹,二怕苏-27战斗机,三怕基洛级潜艇,于是1995年再次引进22架和飞机生产线,两批苏-27战斗机分别装备芜湖的空3师9团和湛江的空2师6团,台海危机爆发后,空3师9团全程参与了“成功5号”和“联合96”演习,但只是还没形成战力,只能发射火箭对地突击作为宣传。



用具备中距空战能力的苏-27战斗机发射火箭也显示出中国空军的困境,尽管苏-27战斗机很先进,但中国空军缺乏指挥自动化系统,缺乏预警机,沿海的空情保障主要依靠设立于海岸500至1200米的高山警戒雷达,这些雷达有50至80千米的低空盲区,己方战斗机在雷达盲区内作战很有可能遭到敌人预警机指挥的战斗机伏击,台海气候复杂,战斗机难以有效截获地面雷达指示的目标,不得不与地面反复核对目标位置,而当时台湾的F-104G、F-5E、IDF都具备全天候空战能力。



当时中国空军只有苏27SK战斗机装备的是脉冲多普勒雷达有下视能力,歼-8战斗机有昼间型、歼-8I全天候型、歼-8B型,昼间型配备的雷达和歼-7战斗机是一样的,对空搜索能力也别无二致,歼-8I型配备的JL-7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仅有十余千米,部分歼-8I战斗机还配备更差的SL-4雷达,歼-8B型配备了最先进的208A雷达,探测距离也不过25干米,而且歼-8B战斗机1996年列装,飞行团主要装备都是是歼-8I型,武器也仅仅只有霹雳--8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歼-7战斗机则配备更差的霹雳近距格斗空空导弹。



歼-8B战斗机装备的还是单脉冲雷达,不具备搜索和攻击低空目标的能力,下视搜索时,目标信号会湮没在难以分辨的雷达波束主副瓣触地杂波中,因此,歼-8B战斗机只能采取多高度、多层次部署,即在低空部署一个单机或双机向上搜索,中高空部署一至两个单机或双机平视搜索,组成全空域搜索区,同时还需要地面补盲雷达防范敌方从低空偷袭下层机组和远程空情雷达掌握中高空敌我态势,这种战术需要的兵力至少是台湾战斗机的三倍以上。



每次必须出动多架战斗机才能拦截一架低空目标,这大大削弱了中国空军与对手的兵力对比态势,也迫使中国空军保持大批轻型战斗机,这些轻型战斗机缺乏中距空战能力,就算获得地面空情预警也没有先敌开火的机会,只能一边不停地规避敌机发射的中距空空导弹,一边接近目标,具备中距空战能力的战斗机可以在对方接近的过程先实施两轮导弹攻击,苏27SK战斗机有下视下射和中距空战能力,一个单机或双机组搜索空域相当4至6架歼-8B战斗机,防空责任区能力也是歼-8B战斗机的3倍,但数量仅有76架。



四:翻转之年

1996年至2002年之间,台湾总计交付了130架IDF战斗机,1992年向美国购买的150架F-16A战斗机和1993年向法国购买的60架“幻影”2000战斗机也陆续交付,美国还交付了600枚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法国也交付了960枚米卡中距空空导弹,加上台湾自研的天剑2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台湾就有270架具备中距空战能力的战斗机,其中中距空战能力最强的是“幻影”2000-5战斗机。



2001年10月,苏27SK战斗机首次与幻影2000战斗机,虽然能先敌锁定,但也对幻影2000战斗机的多目标跟踪能力大为震惊,明显感受到第三代改进型战机带来的挑战,“幻影”2000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轻型战斗机,在设计上强调超音速拦截,大迎角机动格斗能力不强,“幻影”2000-5战斗机在“幻影”2000战斗机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



苏27SK战斗机采用双垂尾翼身融合布局,边条翼加42°后掠梯形翼,二元多激波楔型进气道,静安定度放宽至5%,两台AL-31F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22.5千牛,载油系数达0.41,“幻影2000-5战斗机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发动机加力推力100千牛,载油系数0.29,进气道为1/2圆带激波锥的三元进气道,好处是重量轻,阻力小,小迎角性能好,但侧滑时容易造成气流畸变,性能随着迎角的增大而下降,再加上三角翼阻力大,航程只有1440千米,无法与航程达3680千米的苏27SK战斗机相比。



“幻影2000-5战斗机爬升、加速还是持续盘旋角速度都不是苏27SK战斗机对手,只有瞬时盘旋角速度优于苏27SK战斗机,不过这个优势被苏27SK战斗机的R-73大离轴角空空导弹和头盔瞄准具抵消了大半,但苏27SK战斗机航电已经落后,座舱用的是70年代的机械式仅表,雷达只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幻影”2000-5配备的RDY雷达计算速度为APG-70雷达的4倍,可同时攻击4个目标,座舱装有广角平视显示器及3个下视显示器,在超视距空战中占据优势。

苏27SK战斗机配备的R-27中距导弹分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制导,“幻影”2000-5配备的“米卡”中近距导弹也分主动雷达制导和被动红外制导,R-27半主动雷达中距导弹最大射程80千米,“米卡”最大射程50千米,两者导引头对5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均为20千米,红外制导的R-27中距导弹是为了增大对方干扰难度,红外制导的米卡”中近距导弹是为了便于后勤保障,理论上“米卡”导弹射程不足是弱点,但R-27中距导弹实战几乎是百发不中。



如果不论导弹性能,双方以900千米的时速在相同高度相向飞行,苏27SK战斗机在80千米外发射第一批中距导弹,44秒后导引头进入自导阶段,此时双方相距58千米,苏27SK战斗机发射第二批中距导弹,双方相距50千米时第一批中距导弹击中目标,双方相距44千米时第二批中距导弹进入自导阶段,苏27SK战斗机发射第三批中距导弹,双方相距36千米时第二批中距导弹进入自导阶段,苏27SK战斗机发射第四批中距导弹,全程共用87秒,其中2批遭遇目标,1批进入自导,1批处于中继制导阶段。

而“幻影”2000-5战斗机在相距50千米时才发射第一批“米卡”中距导弹,相距39千米时导引头进入自导阶段,“幻影”2000-5战斗机发射第二批“米卡”中距导弹,局面对苏27SK战斗机相当有利,而且“幻影”2000-5战斗机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导持续机动能力差,在规避机动中将很快耗尽能量,近距空战将难敌苏27SK战斗机,总的来说,苏27SK战斗机电子设备较落后,“幻影”2000-5战斗机导弹射程不足,超视距空战空战中难免吃亏,胜负取决于双方飞行员的训练水平。



苏27SK战斗机的引进使得中国空军装备水平得到改善,1998年至2006年中国利用俄方散件组装了4个批次105架歼-11A战斗机,又从俄罗斯进口了28架苏一27UBK战斗教练机,并针对苏27SK战斗机的的缺陷开始研制全面国产化的歼11B战斗机,歼11B战斗机虽然全部采用了国产武器、发动机雷达及综合航电系统,但也全盘继承了苏27战斗机的飞行性能缺陷,2000年中国还引进了100架苏-30MKK战斗机,加上自行研制的歼-10战斗机在2006年后开始列装,两岸战斗机差距开始翻转。



五:结语

到2024年,中国空军在重型战斗机、重型隐形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轻型战斗机的数量已经压倒了美国空军,质量,机龄还更上一层楼,再加美国海军可动用航母和亚太基地群数量远低于中国的空军基地,出动速度和规模都处于绝对劣势,中国在台海地区还有先天地缘优势和宽大的正面和辽阔的纵深,美国空军已经不是对手,而台湾空军更不值一提了,而且仅有的几个基地在解放军远程火力打击之下起飞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