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劝告大家:别去俄乌冲突前线参战,没必要。

最近俄乌冲突中的一名中国籍的雇佣兵潘林(音译)获得了俄军的军事最高勋章——圣乔治勋章(又译圣格奥尔基)勋章。

俄国方面甚至专门派了个视频给大家展示这位中国籍的雇佣兵。

中间这位就是有趣的是,这位潘林后来在网上表示:想离开战场,但是所在部队参谋长却说无能为力,除非司令部批准。

          

首先,有人说他获得的勋章级别很低,叫四级乔治十字。

圣乔治勋章就是十字勋章样式,两者就是一回事。

这个说法是对苏/俄勋章奖章体系不了解,闹了笑话。

圣乔治勋章本来就是有四个级别,第一次立下战功就是授予第四等的圣乔治勋章,第二次授予第三等的圣乔治勋章。

不少参加过一战的苏军将帅就拿过圣乔治勋章。

比如朱可夫元帅有2枚,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有3枚,布琼尼元帅拿到了1-4等所有级别。

1-4等圣乔治俄罗斯联邦又恢复设立了圣乔治勋章,依然是1-4等,发给在作战中歼灭敌人,成为表率,有典型的忘我行为以及英勇行为的俄军军人。

由于俄罗斯沿袭自苏联的金星奖章是既可以发给军人,也可以发给平民的,圣安德烈勋章也被规定为俄罗斯最高民事和军事勋章。

所以圣乔治勋章是俄罗斯军人的最高军事奖励,要求佩戴在其它勋章和奖章前面。

          

那么潘林是立下什么战功了呢?

从他发的内容来看,这位在俄军炮兵部队,34岁,四川资阳人。

这次立功也不是消灭多少敌人,而是战场救护。

据俄方介绍,他是在巴赫穆特地区立功。

有人可能要说:等等!巴赫穆特之战不是打完了吗?

没错,巴赫穆特是打完了,不过双方在巴赫穆特附近的一些地区还在交战。

只不过巴赫穆特这个地名现在名气太响,现在说这些地区的时候,依然提巴赫穆特。

潘林所乘坐的车辆被乌军的巡飞弹命中,驾驶员阵亡,另外一人腿被打断,而潘林的头部也负伤。

不过潘林给伤员进行了包扎,打了止痛针,组织撤退,用手机上的翻译应用向俄军后续部队解释了情况,安置了伤员然后又返回前线。    

有人可能要问: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我猜他组织撤退,加上提供的战地最新情况给后续部队不少帮助。

俄军也考虑给外籍士兵鼓舞一下士气,所以就给他颁发了勋章。

炮兵日常(注意这种账号一般会写影视拍摄之类的字眼)

潘林说想离开战场,他自己说他理由是合同已经到期了。

不过我翻了翻的发言记录,反推一下他去参战的时间:

他首次发去俄乌冲突前线参战的内容是2023年11月份。

还有一条说2023年9月负伤,住院4个月。

又可知俄军的合同是一年一签,因此这合同到期的说法只怕不成立。

          

我猜两种可能:

1.他打算冷处理一下自己在网上的名声,万一被人盯上了,对他自己不利。

毕竟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从来没有鼓励过大家跑到俄乌冲突前线去参军打仗。

他这么一闹,俄国官方应该不会以他为典型来大举宣传了。

          

2.潘林拿到勋章之后也获得了俄军的一笔奖金,他觉得军饷加上这些奖金是一大笔钱了,如果就此脱离战争回国就能过不错的生活,何必继续在前线打仗?

          

这里就要说到潘林参加俄军雇佣兵的动机。

潘林以前是干什么的?

为何参战?

有个视频里俄方人员说潘林以前是полицейский,这个词的意思是警察的。

但俄国对警察的官方称呼是Полиция,以前是Милиция,不是一个词!

他本人表示自己就是一个流浪者,流浪到俄罗斯去参战而已。

我猜还是有3种可能:

1.他听不懂所以没有反驳。俄方也说他不懂俄语,要么用简单的英语,要么用手机上的翻译应用和俄军交流。

2.他为了分到危险性略低的兵种,编造了自己的经历。

3.他以前当过辅警,所以俄方没有用俄语中警察的正式词汇来描述他。

从潘林发的各种内容来看,他不是步兵,分到了炮兵部队。    

 

 布琼尼元帅      现在跑去参加俄乌冲突的第三国人员动机是各种各样的。

许多人都提到一些人跑去就是为了军饷,特别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

他们本地也没有什么高薪工作岗位,就是想来俄乌前线搏一搏运气,活下来就能拿到比他们自己国家高得多的收入。

          

真正说是因为支持俄罗斯去参加俄军的,你最起码在网上的发言符合俄友特征吧?

总之这位潘林不像,他只有去年11月左右发的一条具备此特征,其它都是什么日常。

之前有个呼号叫东方的,他的发言风格就很有这种特征——经常发一些战果,然后在评论区时不时与乌友对线。

这种才是货真价实的俄友。

          

潘林反复强调的一点我很赞同,那就是:

别去俄乌前线参战。

外籍士兵跑去参战,本身就是鱼龙混杂。

比如不少去俄乌前线参战的中国人都提到了一些参加俄军的尼泊尔人,就是为军饷,没有专业军事素质。

训练的时候,他们居然欺骗别人说俄军只发两餐之类的,达到让他们自己多吃多占的目的。

打起仗来畏首畏尾,在战场上简直就是梦游。

这种队友就是拖后腿的,谁能放心在战场上把后背交给他们?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

俄军看起来也没客气。

他们招募了不少这些没有多少专业军事技能的外籍士兵,部署在一些比较危险的地段,让他们承受乌克兰军队第一波打击,然后根据交战的情况,再投入自己的部队作战。

因此,别觉得自己玩过看过几部抗日神剧就觉得简单。

俄乌冲突的烈度在近些年来的局部冲突中是空前的,交战高峰一天能发射几万发炮弹,显然不是各种节省成本加哄观众开心的“战争片”能表现出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