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江苏连云港等候装船出口的比亚迪电动车。(2024年4月25日)


中国海关总署周五(6月7日)公布了五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长强劲,同比增幅达到7.6%;而进口增速从前一个月的8.4%大幅回落至1.8%。

中国五月份的实际增长幅度超出了路透社专家调查得到的预测。专家们估计,这个月的出口增幅为6%。五月份的出口增幅延续了中国出口从四月份出现的强劲增长。四月的增幅虽然只有1.5%,但它扭转了之前下滑的走势。

五月份的出口总额为3023亿美元,这是从2023年四月以来的最快增速。进口总额为2197亿美元,增幅1.8%,低于之前预测的4%的增幅。

美联社说,五月出口强劲增长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去年同期的基数很低,去年五月中国出口下滑了7.5%。

路透社周五的报道说,新的数据说明,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努力成效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在艰难寻找可持续复苏途径的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喘息之机。

但是,这组数据并没有回答出口涨势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问题。在中国房地产危机的长期拖累下,中国的国内需求依然相当疲软,这一直是笼罩中国经济何时走上稳定增长轨道上的一片阴影。

四月和五月两个月的数字剧烈波动情况也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相当突出。出口增速从四月份的1.5%提高至7.6%,而进口增速则从8.4%放缓至1.8%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纽曼 (Frederic Neumann)认为,“整体出口数据出人意料地好,这符合目前的趋势,出口量确实不小。”

路透社引用纽曼的话说,“中国目前竞争力很强,即便是贸易限制也不会真正减缓出口的增长势头。”

但是,纽曼表示,“如果美国的需求减弱,那么全球贸易周期将会迅速衰竭。”这样,中国指望的更为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战略就必须激活内需引擎,纽曼补充道。

路透社说,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超过预期,三月份出口增长和工业产出数据都显示,全球需求的改善可能有助于中国经济复苏站稳脚跟。但是,最新的指标反映出中国国内消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人们早些时候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

最近两个月,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关系大幅度恶化,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而欧盟也表示将对中国电动车采取针对性惩罚措施,预计从七月开始对中国企业加征关税。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加征关税的幅度。

美联社引用伦敦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黄之春的话说,“外国的关税不大可能对(中国的)出口立即构成威胁。如果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它们(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加快出货抢在关税开征之前,这样中国的出口可能会出现小幅增加。”

中国经济出现进一步疲软迹象



中国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政府近期公布的了中国制造业指数显示5月中国工业生产出现萎缩,出乎分析师预料的是反映服务业和建筑业状况的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出现下滑,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个坏消息。

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近期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是中国政府公布的系列统计数字显示,自从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连同高速增长已难以持续。

中国出口和房地产市场脆弱

具体而言,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作为中国工业生产的晴雨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一个月前的 50.4 点降至 现在的49.5。

大家知道采购经理人指数高于 50 表示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 50 则表示萎缩。

不仅采购经理人指数三个月来首次收缩,制成品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从 4 月份的 50.6 点下降到 5 月份的 47.2 点。

而且中国制造业并不是 5 月份唯一陷入困境的行业。中国的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同样有所下降,5 月份为 51.1,而 4 月份为 51.2。

分析指出细节非常重要,虽然中国经济的不同指数总体仍略高于 50 点的临界点,但有一些疲软的迹象,如中国建筑业的新订单指数从 4 月份的 45.3 降至 5 月份的 44.1,服务业的业务活动分指数也从上个月的 50.3 降至 47.4。

中国出口持续下滑、房地产行业下降势头加剧,中国青年失业率飙升,普通人消费支出乏力等,从更长期看,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连同高速增长已经成为过去。

中国青年失业严重拖累消费

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些指数的公布绝非好消息,尽管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强于预期曾带来一股乐观之风。这也为今年实现接近 5%的官方增长目标提供了支持。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虽然中国政府对经济复苏寄予希望,在5月中旬再次出台系列刺激经济复苏措施,如由受外需带动出口而刺激国内产业生产,并得益于房地产行业危机的减弱,但是这些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问题是中国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这让中国人购买了下降,中国国内消费疲软。

地缘政治环境紧张

由于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上持续紧张,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如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近期生效,凸显欧洲27国寻求原材料的自主和供应的多样化,以确欧洲保能源供应安全。

另外亚洲开发银行(ADB)近期发布2024年经济展望,预计中国经济将持续现“降温”。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在去年5.2%的基础上放缓至4.8%,明年将进一步放缓至4.5%。特别是中国70%的储蓄都投资于房地产。面对目前的房地产危机,包括个人在内的各方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可能会持续下去,从而影响消费者支出和私人投资。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的经济比重18%,亚太地区中国的邻国期望北京能够抑制房地产危机,因为这将影响区亚太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