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危机期间关于解放军的行动有很多传闻,流传最广的是解放军计划利用演习掩护直接发起两栖作战,后因计划泄露而流产,就当时的海空军装备而言,解放军当时有这个能力不?



一:台海危机始末

1995年6月,中国决定以大规模演习威慑鼓吹分裂中国的李登辉,7月21日1时,解放军江西铅山导弹基地发射2枚东风15弹道导弹,22日零时和2时再次发射2枚东风15弹道导弹,7月24日2时与4时又发射2枚东风5弹道导弹,均命中距离481千米的台湾岛富贵角北方70海里处的弹着区,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军出动192架次飞机,59艘舰艇在东引岛28海里处进行军演。



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军出动610架次飞机,81艘舰艇在在闽南沿海进行军演,10月31日到11月23日,步兵第91师在东山岛举行两栖登陆作战演习,但是没有完全达到威慑目的,1996年3月,台湾大选在即,解放军决定进行大规模针对性军事演习,演习分为两个阶段,3月之前,数个旅的二炮部队和后勤物资向福建和江西集结,第二阶段在台湾海峡附近的港口集结88艘舰艇。



3月8日,从福建永安和南平导弹基地各发射4枚2枚东风15弹道导弹,落在高雄和基隆外海,3月12日至3月20日,解放军海、空部队展开实弹军事演习,3月18日至3月25日间,解放军展开联合作战军事演习,台湾情报人员判断解放军可能会利用演习掩护发动两栖突击,美国卫星发现解放军集结的规模并不足以发动有效的两栖突击。



但台湾情报人员向美国展示解放军叛徒刘连昆的情报,情报显示解放军会以演习的方式将大批舰艇运动到台湾附近,突然摧毁跟随监视的台军舰艇和飞机,同时二炮部队以数波弹道导弹突袭台湾指挥通信和防空系统,舰船和作战飞机随即转入攻击台湾主要军事基地,两栖部队迅速抵达登陆地区,大批民船会继续将沿海集结的地面部队越过海峡。

美国相信了这个结论,对美国而言,台湾的战略价值无与伦比,一但解放军攻占了处于第一岛链中心位置的台湾,中国就可以向整个太平洋投射军力,进一步控制整个亚洲,因此作出了强硬的反应,于3月11日从波斯湾抽调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台湾海域和在西太平洋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航母战斗群的出现使得态势急转直下,情报中的军事行动没有发生。



二:当时台湾的反应

东风地地导弹掠过台湾海峡后,白天的台北市响彻着尖锐的防空警报声,大批军警阻断交通,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军人站岗,警车的警笛声不时呼啸而过,平时人声鼎沸的街头一片死寂,行驶中的私家车全部停下来,任何有掩蔽物的地方都聚集着躲避的人群,几十分钟后,警察指挥恢复交通,寂静的大街又恢复喧闹,但紧张气氛仍然存在。



有些人很悲观,觉得大陆可以随时打过来,如果发生战争,他们马上会飞往外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套“撤离计划”,但没有一个人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拾行李、什么时候买机票,美国也清楚知道台湾海峡是一个战争陷阱,美国空军十分担心嘉手纳空军基地受到导弹袭击,海军则担心中国的潜艇会袭击航母,冲突会迅速升高到失控的地步。



当时台军判定,解放军可能先进攻离岛,再以歼灭增援的台海、空军主力,此时台军购买的F-16、“幻影2000”战斗机和“康定”级护卫舰尚未交付,“经国号”战斗机仅交付2个中队,现有的F-5E和F-104战斗机又不敢去挑战解放军的苏27战斗机,海军3艘“成功”级护卫舰和7艘“阳字级”驱逐舰防卫本岛都勉强,难以增援外岛。



台湾主要分为金门、马祖、澎湖和台湾本岛,其中金门和马祖非常靠近大陆,是前沿警戒阵地,金门岛距离福建不超过20千米,完全处于解放军炮兵的打击范围内,此时台军的选择很难,如果增援外岛,极有可能赔掉大部分海空实力,即使侥幸扛住第一轮进攻,被封锁的外岛物资也支撑不了太久,如果不增援外岛,外岛毫无疑问地被攻克,这对岛内士气是一个重大打击。



台军只能寄希望金门、马祖等外岛凭借堡垒有效迟滞解放军的进攻,这些岛屿底下早就掏空,大山里布满了坑道,可以供守军长期驻守,台军决定保存海、空军防御本岛,外岛守军只能各自为战,尽最大的可能拖住解放军,为了让外岛守军坚持更久一点。台军不断往外岛增兵,守军满员率达到90%以上,还从本岛抽出24辆“工蜂六”火箭发射车赴金,其中一个火箭排进驻到距离大陆咫尺的大胆岛,



还为外岛战车营换装了28辆M60A3坦克,储备了3个月的粮水,运送来的弹药多到弹药库都装不下,只能开挖掩体存放。随着解放军演习达到高潮,外岛守军也紧张到了极点,许多单位官兵都统一写好了遗书,日夜不停地挖掘散兵坑,人人步枪钢盔和防毒面具不离身,连吃饭和休息也要带着,坦克加满了燃料和弹药,炮兵部队也做好了射击准备,连预备炮位也堆满了弹药,,直到到1996年5月以后才解除。



三:登陆作战的难度

当时的解放军陆军刚经历过8年边境战争的锤炼,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和对流血牺牲习以为常的心态,无论是经验还是士气都比长年缺乏战争锻炼的台湾地面部队有优势,装备也比台湾地面部队要新,很多人认为解放军能迅速实现祖国统一,但事实上并不太乐观,最为不利的问题就是需要跨海作战。



而解放军海空军正处于80年代的的转型时期,装备水平很不乐观,多数装备都是五六十年代水平,尤其是空军,战斗机主要歼-6、歼7和少量的歼8,基本是昼间战斗机,70年代,台军获得了大批美国武器,台湾空军的F-5E型飞机和F-104型飞机综合作战能力都比歼-8有优势,而且优势一直保持到90年代初期为迅速扭转装备落后的现状,空军在1990年引进了苏-27SK战斗机。



在1992年交付了24架,苏-27SK型战斗机具备中距空战能力,部署于芜湖基地可对北台湾地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并没有改变两岸空军态势,解放军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普及全天候作战训练,台湾空军70年代末已经全部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飞行员水平高于解放军,苏-27SK还存在指挥系统不配套的协同难问题。



建在福建省海边的的对空雷达探测距离仅勉强越过海峡中线,但无力顾及台湾本岛空域,尽管解放军战斗机拥有数量优势,能够以轮番空战模式瓦解台湾空防体系,但海峡地区空域有限,解放军缺乏空射制导武器,落后的临空轰炸在台湾的现代防空系统下战损率将居高不下,只能作为辅助兵力,这样的话解放军海军就要承担袭岸,封锁,提供防空纵深和护航的所有任务。



这时的解放军海军装备发展几乎是停滞的,舰艇和作战系统都是五六十年代仿制的苏联型号,只有仅有7艘驱逐舰和护卫舰配备舰空导弹,即便集中使用也无法抗击台湾战斗机平均每小时2至4批次,每批次8至12架次战斗机和24枚空舰导弹的袭击,如果加上导弹艇和岸舰导弹,来袭导弹还会翻番,大型舰艇只能在大陆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边沿遂行封锁和破交,即使这种任务也很难完成。



台军驱护舰主要部署在台岛东侧掩护商船队进入日本领海,并截击解放军舰艇编队,台军驱护舰的主要反舰导弹是“雄风”-1型和“鱼叉”,解放军海军的海鹰一号、上游一号导弹极易受干扰,刚刚研制成功的鹰击八导弹仅配备了053H2护卫舰和少量的024导弹艇,总共不到25艘,射程也仅为42千米,不仅导弹落后,大部分舰艇的电子设备同样陈旧,非常容易被截获和干扰措施,雷达探测能力连渔船上的民用小型雷达也不如。



这样封锁海上通道,为船团提供护航、压制登陆地带等任务只有021和024导弹艇承担,021型和024型导弹艇可以攻击舰艇、港口和储油库等目标,配备了适合防空的自动舰炮系统和单兵使携式防空导弹,不过这些小型近海战斗舰艇没有雷达,缺乏电子战系统、作战性能有限,还要台湾海军大批性能更好的导弹艇,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海军的跨海投送能力不足是最大问题之一,1978--1995年总共才服役7艘072型和1072II型坦克登陆舰,最多一次可运送一个坦克连和或者是一个步兵营,很大一部分投送任务要征用民船,如何组织和护送大量载量航速民船又是一个大问题,如果美军介入,对登陆船队发动打击,无法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与物资上岸,而且民船只能运载步兵和轻型火力,登陆部队缺乏装甲兵和重炮,又没补给物资,就会成为像金门之战一样被包围全歼。



即使到了2004年,中国海军67艘驱护舰中仅有2艘956级驱逐舰拥有射程25千米的防空导弹,18艘051级、052A级、051B级、053H2G和053H3级驱护舰拥有射程10千米的防空导弹,其余47艘仅有37毫米舰炮作为防空火力,海空军只有240架苏-27、歼-11A、苏-30MKK战斗机,根本对抗不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可以说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掌握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美国手中。

四:封锁的可行性

实际上,最实际、最可行的战法是封锁,台湾是外向型经济体,粮食、能源、生产原材料和产品都依赖吞吐量为3454万吨的基隆港、4360万吨的台中港和6000万吨的高雄港进出,一旦被封锁经济就会垮掉,位于海峡东侧中部的台中港易被空军和水雷封锁,东部的花莲港封锁难度较大,但年吞吐量不过2033万吨,即使没被封锁也维持不住经济的运行。



位于台湾岛南北端基隆和高雄港距离大陆较远,封锁则要靠潜艇,解放军的033和035型潜艇尽管相当陈旧,没有潜舰导弹,控制海域不到10千米,但总数达80艘以上,远远超出台湾反潜能力,潜艇只要瘫痪基隆港和高雄港就能达到目的,基隆港临近台北,向东几百千米就是日本奄美诸岛,受到琉球群岛上的美军反潜飞机和台北地区防空导弹阵地和空军机场掩护。

为减少直接对抗,尽量减少己方潜艇损失,最好的办法是用潜艇在西海岸港口外和主要航道上布设水雷,迫使其停止航运,但是水雷在台湾海军的扫雷作业下并不能彻底阻止航运,潜艇还要伏击其运输船队,巴士海峡以西和南海北部海域远离台湾本岛,有利于减少损失,但容易引起各国反对,因此伏击区只能设立在台湾本岛附近海域,特别是覆盖澎湖列岛的50千米x175千米区域。



福建沿海平均水深在50米左右,潜艇容易被反潜飞机和侦察卫星发现,但可以得到水面舰艇和航空兵部队的掩护,横渡海峡也只有60~100海里,033型潜艇以2节的时速潜航距离是350海里,横跨海峡不需要浮出水面充电,可以在伏击区潜航170~210海里,低速航行时机械噪音极低,几乎没有流体噪音和空泡噪音,反潜机机载搜索雷达不起作用,只能空投声呐浮标监测。

反潜直升机的持续搜索能力超过反潜机,但在岸基航空兵威胁下无法进行反潜作业,海峡水深50米-150米,潜艇随时可以关机坐底潜伏210~230小时,关机坐底时没有任何噪声源,被动声呐无法发现,必须出动水面舰艇使用主动声呐对海底密集拉网式搜索才能发现,潜艇如果从巴士海峡西侧的深水区进入封锁高雄港,航渡时间长,需要上浮充电,容易被S-2T反潜机压制。



高雄港远离美军基地,还是对台湾经济影响力最大港口,比基隆港更合适作为封锁目标,但前提是美军航母不介入,当然美国干涉的可能性很大,缺乏岸基航空兵掩护的潜艇损失会很大,解放军更倾向使用弹道导弹打击港区降低港口运行效率,当时解放军拥有约600辆弹道导弹发射车,主要作为瘫痪防空和通信指挥体系的远程火力,仅打击重点目标第一阶段就需要800枚战术弹道导弹,第二阶段需要1000枚。

然而解放军战术弹道导弹储备非常有限,加上东风11型弹道导弹圆概率误差约为50米,需要多枚弹药射击才能命中,而且解放军缺乏有效的侦察和监视系统,海岸的观通体系无法对台湾山脉西坡进行监视,高山雷达站只能探测到大型金属设施,解放军仅有少量电子侦察机和照相侦察机,还必须超低空目标区台湾上空,侦察时间短且危险性极高,电子侦察机难以在海峡上空长时间飞行。



使二炮部队对频繁转移阵地的时间敏感目标导弹消耗量更大,一但弹药储备耗尽,封锁就戛然而止,而封锁时间至少要持续半年以上才能有效,所以解放军当时的实力只能封锁金门、马祖,最多再封锁澎湖,金门岛只要部署在福建沿岸的岸舰导弹和炮兵就足以彻底锁死,马祖需要小型快艇和潜艇,澎湖列岛距离台湾本岛50千米,从嘉义县到澎湖的航线完全处在澎湖岛屏蔽之下,两地防空导弹又完全覆盖,比较难以封锁。

五:结语


战争不是儿戏,这种国运之战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意气之上,即使万一登陆成功,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中国与美国关系重新回到50年代,自2000年开始的经济腾飞被打断,也就很难说有今天强大的中国,世界格局也随着对中国的强大而改变,所以说当时没有开战是明智之举,有了经济的腾飞,解放军也从1999年开始大力投资装备建设,随着歼16、歼-20等新型战机大量服役,055和052D级等等新型战舰大量下水,各种弹道导弹不断增强,今天,解放军已经完全具体完成统一之战的物质条件,差的只是一道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