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早在去年7月,日经中文网就报道,美国正在重新构建稀土磁铁供应链,因为是可以使用在纯电动汽车(EV)的战略物资,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把中国占有很高份额的生产工序转移到美国国内。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企业的投资步伐在加快。



在如今,据美媒消息称,美国的稀土供应链正在成型。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建立起了从采矿到冶炼分离、金属和合金、下游钕铁硼等稀土功能材料的产业链。



在美国这条稀土供应链中,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但目前来看,马来西亚或是一个关键角色。

美国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有望实现到2027年国内稀土元素供应链满足国防需求的目标,形成了包括MP材料公司、Ucore公司、Lynas公司、Defense Metals Corp公司等在内的企业供应链。



尽管规模和盈利能力仍待观察,但其补链和延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这条产业链的建立过程中,马来西亚可能帮了大忙。



在今年3月下旬,根据新加坡媒体《海峡时报》报道,马来西亚作为仅次于缅甸的第二大稀土金属矿石出口国,希望向中国寻求投资和技术援助,建设稀土加工工厂。

马来西亚想要中国稀土技术背后,一方面是西方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有限,且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均高于中国,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已经成为美国稀土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但马来西亚没有稀土深加工技术,这显然也将大大制约他们的稀土在美国稀土供应链上的议价能力。

马来西亚现任总理安瓦尔,曾经强调他们对于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不感兴趣。但事实上,从美国建立的稀土供应链体系来看,马来西亚是想在这条稀土供应链中尽可能谋求更高的地位。

路透社指出,马来西亚稀土矿储量约3万吨,相对于中国4400万吨储藏量(占有全球稀土市场大约85%的份额,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和销量第一),在全球占比不大,但从总量上来看,依然是非常庞大,足够出口全球众多国家,稀土加工产业同时还能提供上万个就业机会,稀土开发占其国家GDP的40%以上,对于马来西亚来说,限于稀土开采技术,包括吉特的矿藏是一块价值万亿的稀土宝藏无力开采,这限制了马来西亚的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自己储备量大,但是中国需求量也很大,也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7月,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稀土占进口总量的8%。

中国不缺稀土也不缺技术,但但当前,美国正在全球建立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产业链,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把矿送到我们家来提炼,我国和美国在稀土方面处于相互依赖的局面,但如今美国试图把中国排挤出去。



如果要把中国排挤出去,关键是要拥有中国稀土技术,让其掌握在美国供应链公司手里。因此,马来西亚寻求向中方申请进口稀土加工技术,一方面是可以开发本国价值1万亿林吉特的矿藏,一方面,美国稀土供应链的开发,马来西亚会成为关键一方。

毕竟,尽管许多其他国家都拥有稀土加工技术,但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17种稀土产能的生产国,拥有着令欧美国家垂涎的从开采到精炼的全套技术,能够应付目前马来西亚发现的17种稀土元素加工需求,且已开始精炼马来西亚矿藏。马来西亚地下蕴藏着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与任何其他国家合作无法让所有稀土元素得到提炼,且产生的价值会较低。

因此,只有中国能帮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也确实需要帮忙,中国与马来西亚一直有合作以及中国过去对马来西亚的投资也很大。马来西亚是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产业链延伸与争取的对象,也表态了不在中美之间站队。似乎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但问题是,如果马来西亚掌控了稀土开采技术,那么届时就可以一举拿下美国稀土供应链中更多的订单,提高议价权,美国的稀土供应链体系反过来对中国构成压力与竞争。

原本蒙古国也是一个美国的重要稀土供应国,但由于位于中俄之间,这个地理位置是个麻烦,蒙古作为地缘政治中的小国,要如何实现稀土向美国输送,依然充满了挑战。



因此,马来西亚的重要性就提升了。马来西亚寻求中国的稀土技术,可能一次请求不成,未来会有多次,国内是否要为马来西亚破例,或许一方面要考虑国家安全,一方面要考虑美国稀土供应链成型过程中,马来西亚的关键角色地位。

稀土核心技术要保留,印度经验是重大教训

马来西亚一方面在去年禁止稀土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可能无法从马来西亚进口稀土,但同时,马来西亚却成为了美国稀土供应链的重要供应方。那么这项禁令到底是针对谁的呢?

因此,在种种风向背后,有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从商业因素来看,马来西亚并不具备稀土加工所需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如果中企贸然投资,面临长期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对等的风险,最后可能就会变成亏损的黑洞。

在当前不确定性的国际外贸环境下,稀土对外生意模式的关键是,大家互惠互利,但对于关键技术要有所保留,其实我们在关键技术的出口上,过去曾经有吃过亏。典型是与印度的合作。

过去涉及到国之大器的关键的技术产品出口,包括盾构机、光伏产品等也一直在面向印度出口与项目落地。在国内企业的帮扶下,原本依靠进口中国光伏组件的印度,现在已经变成了出口国,数据暴增。印度2023~2024财年光伏装机量超15GW。



另一方面是中国手机过去密集在印度建厂,但如今印度手机产业已经快速崛起,成为印度第四大出口产品。

印度《经济时报》5月23日报道,根据印商工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24财年(印度财年到Q1)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高达达156亿美元、增长同比42%,一跃成为印第四大出口产品。



而中国的情况则是,手机出口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郑州富士康出口金额下降58%。富士康不断将产能向印度转移,力争到2024年,年产约2000万部iPhone,员工数量也增加2倍至10万人。有业内人士叹息,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遭遇杀猪盘不说,还赔本赚吆喝,送给印度人一个大产业。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稀土供应链上的技术地位与主导地位不能丢,核心是把技术抓住自己手里,如果马来西亚成功地从中国获得稀土加工技术,依赖当下美国建立的稀土供应链体系快速成长,反过来将降低中国稀土的产业链价值。

中国应该联合其他稀土出口国家组成稀土出口国联盟,制定稀土出口价格及规则,推出自己的行业标准,基于当前特殊的外贸环境,核心技术如在自己手里,掌控主导权,同时建立由自己主导的产业链模式,互惠共赢,非常关键,我们的生意模式要变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