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军武菌对网上“神秘力量无人机一小时内全歼克钦军武装三个营”的谣传进行了辟谣,然后就有小伙伴表示疑问,难道中国没有一个小时消灭三个营的能力吗?

那么,军武菌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咱们要搞明白三个营有多大规模。营通常隶属于团或旅,由若干个连组成,通常属于同一类兵种,会再拥有一个营部连或其它战斗支援单位,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是执行战术任务的基本单位。

▲营部指挥所直接隶属于师以上单位的营称独立营。按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营(摩步营、机步营)、坦克营、炮兵营、导弹营、空降兵营、电子对抗营、工兵营、通信营、雷达营、防化营、汽车营等。战斗营通常辖3-5个战斗连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

▲苏联二战时轻型坦克营一个营的编制人数因国家和军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很多国家的陆军中,一个标准的步兵营通常由大约300到1000名士兵组成,但这个数字并不固定。像冷战结束前,苏军摩托化步兵营辖 3个摩托化步兵连以及火力支援、防坦克、通信、技术保障、供应等分队,编390余人。俄军21世纪初时的摩步营编510人,辖3个摩步连、1个迫击炮连等。

美、英军的营编有较多的战斗支援和勤务保障分队,美军机械化步兵营,辖3个机械化步兵连、1个战斗支援连、1个营部连等,编890余人。英军摩托化步兵营,辖4个摩托化步兵连、1个营部连、1个管理连等,平时编 650人,战时编800余人。

我军目前合成营以标准500人的步兵营为基础,一般下辖营部、3个装甲步兵连、2个坦克连、1个六门炮的炮兵连、1个作战支援连、1个后勤保障连,一共8个连级作战单位。参照美军标准,合成营编制人数包括:营部(40人),装甲步兵连(120人)×3,坦克连(50人)×2,炮兵连(50人),作战支援连(130人),后勤保障连(140人),总计820人左右,主要装备包括28辆坦克,步战车35辆,自行迫榴炮6辆,其余80多辆各类辅助车辆.

当然解放军的合成营肯定与美军的编制装备人数不一样,而且我军轻、中、重合成营都根据自己的任务有各自的配置方式,所以人数和规模还略有不同,上面的人员编制及装备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参照而已。

现在大家基本都大概知道一个营有多大规模了,在作战时合成营的作战纵深距离差不多是6-10公里,作战接触面宽度差不多800-2000米左右,即使按最小的算,那也是散布在4.8平方公里的作战地域内,三个营就是14.4平方公里,如果按最大的算,那就是20平方公里。

对于这么大规模的目标,一般会采取火力覆盖的办法,像我军的PHL-03自行火箭炮使用杀伤爆破集束弹头时,单发毁伤半径在100米左右,毁伤面积也就是3.14平方公里,一辆火箭炮车12发连射的话,杀伤范围则是37.6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辆PHL-03自行火箭炮一个连射就已经能覆盖三个营的作战地域了。

如果换成我军目前口径最大的PLZ-05榴弹炮,使用杀伤效果最强的是不加增程全膛高爆弹,单发炮弹有效杀伤半径50米左右,有效杀伤面积大约0.00785平方公里,理论上要想覆盖14.4平方公里的地域,就需要1835枚炮弹,要想覆盖20平方公里的地域,就需要2548枚炮弹。

但是,实际作战环境毕竟不同于理论,考虑到地形起伏造成的遮蔽,装甲车辆、掩体对人的防护,以及地形地物对弹药杀伤的影响,实际上即使再增加几倍的火力都不能保证能在一个小时内将三个营全部歼灭,否则,当年在范弗利特弹药量洗地的情况下,美军应该早就占领上甘岭阵地了。

有网友也提出来了,要想在一个小时内歼灭三个营,可以用无人机啊,在俄乌战场上大行其道的自杀式FPV无人机不就很好用吗?

要知道,要想这么大规模的歼敌,肯定要用到无人机蜂群技术,也就是用大量无人机彼此配合、彼此协同,完成某个指定的任务,包括侦察、拦截、干扰、攻击等。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6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这跟民用无人机动辄上千架组成字幕不同,后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人工编程就可以实现各种造型,而前者则需要各个无人机之间,进行高水平的分工协同,分享各自探测到的敌情数据,协同制定攻击方案和分配各自的航线,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没有人力干预,是无人机通过人工智能自主实现的。

这其中的关键技术在于无人机上的计算能力,以及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容量。其中以通信容量的解决最为困难,如果蜂群数量上升到30架左右,就会面临极大的障碍,难以克服。





可以说,30架这个数量,就是无人机蜂群技术的一道坎,此前美国陆军就曾经因为搞了个30架的无人机蜂群吹嘘了很久,中国电科后来在陆地演示中放飞48架规模的蜂群,就已经超越了美军。

而一个合成营一般都800多人,将近200辆各类车辆,那么要歼灭一个营就需要至少1000多架自杀无人机,三个营就得3000多架,如果按无人机蜂群算的话,那就得60多个蜂群。

这么多蜂群拥挤在这么大点的地方,通信能不能互不干扰都是个问题,再考虑到无人机杀伤人员和装备本身也有一定概率,并非一击必杀,所以数量必然还要翻番,这其实都是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军参战的43个主力师中,38个师被全歼或被打残。但是到俄乌战争中,却几乎没有营或者团级建制单位被全歼的消息。

去年6月16日至18日,在扎波罗热战线西面的卡缅西克战线,俄乌双方曾围绕派特科哈特村和热列比扬基村阵地反复争夺。当时,乌军投入了第128山地突击旅,以连级战斗群展开部队,每一个连级战斗群,分成十多个步兵战斗小组,另有专门的炮兵、大口径机枪、迫击炮和坦克装甲车进行支援,这些装甲车直接抵近开火,掩护乌军步兵小分队分波次抵近阵地。

对面的俄军则动用了摩步第19师、格鲁乌第22特种旅、南奥赛梯志愿兵,甚至还有莫斯科州动员兵,各种炮火、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全部往上招呼。从16日到17日,俄军南奥赛梯第4基地步兵营在派特科哈特村正面,打败了乌军一轮又一轮冲击,但是17日深夜,乌军第128山地突击旅战斗群最终还是冒着俄军猛烈火力,冲进了派特科哈特村西部区域。

经过一整夜战斗,俄军南奥赛梯步兵营300多人基本全部阵亡,包括副营长艾文戈在内基本都战死在阵地上。一个500人的建制营经过了三天才损失殆尽,这跟海湾战争中美军砍瓜切菜的打法完全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海湾战争中的伊军士气很成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美伊武器存在代差。

但是,放到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这里,这两个原因都不存在,所以也就打成了啃骨头的硬仗了,当然了,一个小时歼灭三个营并非神话,关键是要看谁跟谁打。咱们既没必要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毕竟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告诉过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