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中时新闻网》率先报道,对岸F-16V使用美制“狙击手”吊舱锁定大陆歼-16、轰-6K的消息,并公布了总长数秒的现场画面,一时间风起云涌。外界对经过大幅升级的F-16V表现如此惊人有些诧异,更对歼-16处于这种劣势有些担忧,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



▲这一幕让很多人惊讶和担忧

所谓“狙击手”吊舱,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1年,为美国空军和空中国民警卫队设计,集成光电和红外瞄准系统,为战机提供目标侦查能力的外置机载设备。

这款吊舱性能相当出色,2001年就收获美军8.43亿美元订单(总计522个吊舱)。之后23年又不断应用新技术予以改进,至今已是世界顶尖水准,在全球拥有27个国际用户,总计交付1500多个。

问题在于,“狙击手”吊舱当初只是用来探测对空、对地目标,虽然能支持制导武器打击地面目标,但并不能引导空空导弹打击空中目标。

换句话说,F-16V挂载“狙击手”锁定歼-16、轰-6K后,并不能以此直接攻击后两者。



▲在机腹下方挂载“狙击手”的F-16

按照美国空军战术设计,“狙击手”侦察得到的对空信息,需要传回后方经过处理后,才能作为攻击基础数据交由其他平台使用。因此,《中时新闻网》提到的,“配合AIM-9X几乎一击必杀”,是不可能的。

美国空军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开发新一代“军团”吊舱,拥有对隐身战斗机的被动探测和攻击能力,去年随F-15部署日本时,还曾引起不小轰动。当然,如此先进的“军团”,目前并没有交付给对岸,其“狙击手”也只能锁定歼-16和轰-6K这种,本身就不具备隐身能力,又是在军演中毫不掩饰行踪的型号。



▲“狙击手”不能直接引导空空导弹

最让对岸恼火的是,其F-16V机队虽然有141架,但2018年美国允许出售的“狙击手”吊舱,却只有18具。除了“狙击手”视场太窄、空中搜索能力有限且无法引导空空导弹的问题外,近千万美元的单价也是个重要因素。

23年前美军采购“狙击手”的单价,虽然只有160万美元,但这些年性能不断升级导致造价飙升,再加上美元贬值和出口利润,“狙击手”国际市场价格已达到千万美元级别。事实上,光电侦察吊舱因为设备昂贵,素来就有“战斗机最贵吊舱”称号,各国如果不能自产都不会买很多。连巴林当时采购F-16V时,也只订购了19套“狙击手”,对岸自然也不例外。



▲国内公开展示机载吊舱的情况不是很多

数量有限、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这就是对岸“狙击手”吊舱的现实情况,指望其帮助F-16V机队,对抗大陆规模庞大的歼-10C、歼-16和歼-20A机群,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岸也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一再向美国请求采购更先进的“军团”。2023年8月,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批准对台湾出口配属F-16V的红外搜索追踪系统,总价值约5亿美元。声明中提到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马丁,并且还提及当年7月价值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计划。因此当时外界认为,这就是总价上限5亿美元,以“军团”为主的重量级军售。



▲“军团”对F-35都有一定意义

从美国空军对F-16、F-15的挂载试验来看,“军团”能使三代半战机具备对抗隐身战机的有限能力。本质上就像早年战斗轰炸机挂载近距格斗弹后,面对战斗机具备最基础自卫能力一样。同时,对抗其他非隐身战斗机时,则拥有明显探测优势。

换句话说,等到“军团”交付,对岸F-16V机队就真的拥有和歼-10C、歼-16平起平坐,甚至是略占优势的探测能力。问题在于,“军团”交付时间很慢,估计要等到2026年甚至是2028年之后,短时间根本用不上。并且即使其真的交付,也解决不了200多架歼-20A的威胁。



▲歼-20是对岸无法逾越的门槛

现代机载吊舱,本来就是通过外置新技术设备提升战机性能,却又不需要对机身动大手术的有效办法,其中光电侦察吊舱又是其中佼佼者。但这种办法始终无法突破机身原有限制,“军团”提供的隐身目标探测距离,始终比歼-20A对三代半战机的探测距离,要差一大截。

中国空军前后投入数百亿美元,打造了雄踞东亚的庞大歼-20A机群,美国空军都不得不暂避锋芒。

对岸的技术和资源非常有限,就更不可能正面对抗歼-20A机群,些许投机取巧的办法也只能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