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表达了相同观点:夏天更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邢正涛
夏天是如何“扰乱”心跳的?
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可分为跳得快、跳得乱以及跳得慢3种情况。
天气炎热时,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波动,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反应。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休息不足,加上出汗较多,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诱发心律失常发生。
202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近4万例男女心律失常患者,以及美国华盛顿州金县488名男性类似患者的数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
夏季夜间升温1℃,英国组60~64岁男性心律失常风险升高3.1%,但在更年期较长的男性和女性中无类似规律;
美国组中,65岁及以下男性这一比例上升5%,但在65岁以上男性中没有类似规律。
简单总结,夏季夜间温度轻微上升,就会增加60岁以上男性心律失常风险。
研究人员解释,夏季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大量血液聚集于体表,供应心脏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
而且,天热人体出汗多,血液变得黏稠,这都会使人的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加重,诱发心律失常。
5种心律失常各有“小脾气”
心律失常的家族成员众多,它们都有各自的“小脾气”,发作时表现各异。
1
早搏
它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又名“期前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即心脏过早地跳了一次。早搏可不引起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心前区“落空感”、心悸、头晕、乏力等表现。
2
房扑与房颤
房扑发作时,心房会以220~360次/分钟的极快速度发生冲动,造成心室率也明显加快,长时间存在可能形成血栓。
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房颤发作时,由于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瘀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90%的几率会将血管堵塞,阻断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3
室上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上速”,患者心率一般为160~220次/分钟,也有慢至130次/分钟或快达300次/分钟的。
患者可有心悸、眩晕、胸闷、气促等症状,少数症状较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衰、心绞痛。症状的轻重与发病时的心房率、心室率,以及持续时间有关。
4
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
连续出现3个以上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动过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转为室颤。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转复心律。
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无症状或有轻度心慌、心悸等表现,持续性室速患者可表现为心慌、胸闷、心绞痛、少尿、气急、头晕、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出现休克、晕厥,甚至猝死。
5
缓慢性心律失常
指心跳节奏减慢,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
轻度缓慢性心律失常不会出现相应症状,但如果情况较严重,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血压降低、恶心、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等临床症状。
一套攻略避免夏季心律失常
突然发作的严重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猝死的高危因素。因此,夏天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
睡好觉
心律失常及心脏病患者,建议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
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睡前不宜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不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
避免做剧烈运动
适合心律失常人群做的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
运动中应感觉良好,不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现象,若有上述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
饮食清淡
可以多喝一些汤粥,如苦瓜粥、菊花粥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解暑消夏。
穿衣不能太紧
心脏不好的人衣服不要穿得过紧、太热,平时千万别贪凉,不要对着空调直吹,洗冷水澡,或猛喝冰镇啤酒等。
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摸脉搏,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发生。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大多数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最常用。
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测不出来。此时,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心脏24~48小时的跳动,捕捉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