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作为外贸十强省份之一的河南,进出口大幅下跌23.4%,一季度进出口额净减少了486.8亿,这背后主要源于河南外贸出口高度依赖富士康,而受到国际环境及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富士康出口金额下降58%。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河南被安徽超越,安徽今年2个月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达122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其外贸规模升至全国第九、中部第一;河南则跌出全国前十,退居中部第二位。与此同时,郑州也被武汉、合肥等中部城市紧追。

在2010年引入富士康以来,这家巨无霸企业一度占郑州出口额超过80%。作为“全球最大苹果手机生产基地”的郑州,伴随着苹果iPhone的增长,这让河南得以连续10余年稳居中部外贸第一。而今年第一季度富士康的出口数据下降了58%!

富士康重点撤往印度。郑州外贸依赖富士康,富士康依赖苹果。摩根大通分析,2025年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将占全球总产能的25%。

而富士康则计划将位于印度金奈的一座现有工厂产能翻倍,力争到2024年,年产约2000万部iPhone,员工数量也增加2倍至10万人。



富士康的产能转移对中国手机产能形成了影响。目前中国手机产能已经从高峰期的占全球70-80%,下降到占全球60%左右。

从手机数量看,2023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是5761万台,比2022年减少14.5%,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河南省手机出口数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0.7%。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跌幅。

因此,无论如何,郑州手机制造业都要接受富士康不断撤退的现实,很多人对此情况茫然无措,谁能接棒富士康,又有谁能安置那么多劳动力?

富士康的撤离早有迹象,影响多大?

因为地缘政治的因素,让郭台铭坚定了产能分化的决心,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富士康加速撤离,影响有多大呢?

从2010到2023年,郑州外贸总额暴涨了近17倍,富士康功不可没。代工模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郑州乃至河南的经济体系里面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富士康本身就是制造业技术与竞争力的代表,如今富士康不断把产能转移印度,那么谁来顶上?

从产业层面说,富士康空出来的产能迟早有其他代工厂填补,典型的是比亚迪。今年库克访华,去了多家中国本土公司,其中包括比亚迪、长盈精密以及蓝思科技在内的多家苹果供应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以苹果供应商的身份与苹果CEO库克会面,展示了智能制造技术以及为苹果生产的零部件和产品。



库克为何要拜访比亚迪?因为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占集团收入的20%,富士康的份额或给比亚迪了。比亚迪目前为iPhone、iPad、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提供玻璃、结构件和组装业务。尤其是去年8月份时,比亚迪曾斥资22亿美元收购EMS代工厂捷普,捷普也是苹果的代工企业, iPhone、iPad、AirPods等相关苹果产品也曾是这家公司代工的,因此,比亚迪收购捷普,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以比亚迪的体量,伴随着代工业务的发展,立讯精密、比亚迪对富士康空出来的产能替代效应是存在的。看看郑州比亚迪的出口规模和增速就可知,比亚迪在逐步顶上来。

而从个人打工者来说,影响会大一点,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肩头都是一座大山。比亚迪或者其他代工厂进入郑州,要很快对富士康实现替代,还不容易,毕竟建厂或者产线布局、承接产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手机产业链是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富士康不断向印度转移产能,部分供应商,可能因为缺少订单,企业裁员在所难免。这影响到是部分工厂与产业链上的工人。

现在的大环境确实不比从前,富士康过去虽一直被打工人称为“血汗工厂”,但整体待遇在郑州是算中上水平。业内人士也开始担忧:富士康不断外迁,那些失业的工人该何去何从?

因此,富士康的产能转移,也将影响到当地的就业机会与人口流入,在过去,河南从来不用为人口担心,是绝对的劳务输出大省。但在2023年,河南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减少57万人,减少量居全国第一。从2021年到2023年,河南人口流失已经超过130万人,约等于消失了一个齐齐哈尔。

富士康转移产能带来的影响,如何破局?

从长远来看,郑州市还是能慢慢回复到以前的水平,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元气大伤也是事实。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不要过度依赖跨国巨头,一定要把本土的巨头培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当年天津在这事上面踩过坑,花大力气引进了诺基亚和三星,诺基亚遇到危机的时候,当地还给了100亿的财政补贴,结果打了水漂。

河南太过依赖富士康,而这些年又是地缘政治危机,又是工成本上涨,从富士康撤退给打工人带来的短期损失来看,一个地方能否长期发展,关键还是要扶持当地本土企业,发展产业链中小企业,通过本地的龙头企业来拉动自己的供应链生态,帮助他们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外资或台资的产能转移,短时间出现空缺的问题,以本土巨头为核心,跨国海外巨头为辅的战略,确保外资或台资大企业去留都不影响当地的整体产业布局,跨国巨头走掉,产业链依然在,只要产业链整体还在,就能吸引其他的大企业入驻,补上产能空缺。

荷兰就是一个典型案列,飞利浦不行了,从产业链中又孵化出了阿斯麦,就是对这套逻辑的最好的验证。

从当前来看,郑州摆脱富士康依赖的一个方向是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力。郑州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正式投产,根据规划,比亚迪郑州基地未来产能有望达到百万量级。



不过,富士康不断外迁,押注印度,印度市场的盘子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大,如今苹果销量在中国大跌10%,库克看到危机,重新重视中国市场,强化中国大陆供应链,富士康不断外撤的一个负面效应是,从当下中印代工与制造业格局来说,富士康在印度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在华为、比亚迪的发力下,中国手机供应链会进一步强化,中国市场作为苹果的主战场不会改变,而撤出的产能与订单夜将被其他厂商分流。对于富士康来说,在印度市场能得到多少很难说,在中国市场失去的份额,恐怕未来想回头,也再也拿不回来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