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三个月的上涨势头还在继续,显示国内需求有所回升。不过当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下行走势也没有明显改变,北京当局提振经济的挑战任然不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数据,4月份这一指数公布之前,中国的进口数据也好于预期,因此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政府过去几个月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在拉抬消费者信心方面似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六(5月11日)公布的数据,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高于3月的0.1%,也高于路透社通过对经济学家进行调查作出的0.2%的预期。
“排除食物和能源价格,消费者通胀数据显示需求回升,特别是在服务行业,”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高级经济师徐天辰向路透社表示。
不包含食物和能源的核心通胀指数4月上涨了0.7%,高于3月的0.6%。
总体来看,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比前一个月上涨0.1%,比路透调查预期的下滑0.1%要好,而且扭转了3月1%的跌幅。
路透社说,大多数中国经济研究人员认为,官方的统计显示工厂和服务业活动仍很低迷,北京面临的挑战仍很艰巨,而且目前的涨势也可能难以持续,这也为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建立了理由。
“公用事业部门涨价也可能是另一个潜在的推手,”徐天辰对路透社说。
“某些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影响到它们所能获取的补贴,这有可能迫使它们为了平衡预算而将额外的成本转嫁给家庭,”徐天辰又说。
地方官员正在为处理高达13万亿美元的市政法人债务伤透了脑筋,而中国国务院则已要求债台高筑的某些地方政府延缓或停止某些国家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
“价格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在恢复,供需结构持续改善,国内需求和价格回升的前景是乐观的,”路透社引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的话说。
“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仍在低位,而且制造业仍然面临压力,反映出有效需求仍显不足,行业内的复苏仍不够平衡,”周茂华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生产者物价指数(PPI)4月同比下跌2.5%,比上个月下跌的2.8%略有缓和,但却标志着一年半以来持续的下滑。
而中共中央政治局稍早更开会指出,要运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RRR)和利率等政策工具推动经济成长。
“考虑到政治局会议有关‘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的判断,政策支持应该会趁势而动,即加强预期管理和创造更多的消费情景,”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中国政府为今年设立的经济成长目标是5%左右,但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北京当局不再出台新的政策支持,实现这一目标存在很大的挑战。
(本文部分内容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