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毕业到现在,算下来差不多15年的时间。回想刚毕业时的意气风发,梦想着改变世界,到步入工作后被社会一遍遍捶打,被现实一天天蹂躏。当初的梦想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变成了房贷车贷孩子的培训费。无论当初有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华,绝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地沦为平凡人。


在我的大学同学中,拥有四五千万净资产的人寥寥无几,可能两只手数得过来。B哥算是其中一个。


B哥在上大学时就拥有众多让我羡慕之处。尽管他平时也天天跟我们一起白天打游戏,晚上撸串烧烤,学习好像也不怎么操心,但只要考试前静下心来看三天书,总能考到系里前三名。他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脸,说话做事也慢条斯理,所以跟朋友都处得好。


凭着遥遥领先的成绩,B哥顺利保研。读研期间B哥开始和同学创业,又开启了另外一条完全不同于大家的职业路线。当我们毕业拿着二三十万年薪的时候,B哥一年的创业分红就100多万了。正当我们羡慕时,B哥却将公司交给别人打理,开启了另外一段创业,艰苦奋斗四年时间,赶上了双创的好时候,B哥将公司卖掉,和合伙人每人套现五六千万走人。


B哥那时便是我们同学中的人生赢家,数千万的净资产,400平的大house,两个娃,两辆百万级的车,生活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小富长乐了。


我听到B哥要从北京离开,举家迁回省会城市时,内心大大地咯噔一下了。在我们同学的眼中,B哥是少数的人生赢家,没房贷没车贷,小几千万存款,需求不大的话也足以过躺平的生活了。突然要离开北京,放弃曾经的一切和美好的未来,这是为啥呢?


带着对富人阶级脑回路的不解和探究,我和B哥做了一次深聊。


Q:为什么突然决定回到老家的省会城市?


A:回省会城市是考虑了很久的事情。总体来看是从全家幸福指数最高的角度来考虑。


一是在北京其实还是有压力的。虽然看起来有些资产,其实大多数都在房子上,现金并不是很多。


北京的生活开支还是很高,每年除了房贷(本来是全款后来因为利率低又做了抵押贷),家里开支基本在120~150万之间。


但这几年其实没什么进项,一是因为两个人都没正经上班,二是一些投资收益都很差。主要是前几年风险意识不强,投了一些线下的店,但因为疫情基本都亏掉了,大概用了大几百万。股票和基金在2020、2021年还赚点钱,但2022、2023年又都亏了。所以总体来说过去四五年亏了不少钱,净资产是减少的。


二是在北京做事情太难了。同一个事情放在省会城市做和放在北京做,相比的话北京竞争加大一倍,成本提高一倍。而且这几年下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事情做。回到省会城市——一是可以将北京的一些新模式、新商业复制到省会城市去,二是试错成本低很多;三是同学、人脉关系也都还熟悉,做事情也还容易。


三是回到省会城市,整个家庭的压力会小很多,幸福指数直线提高。首先是气候好,我们那儿(南方沿海省会)冬天很舒服,夏天虽然热点,但也还能受得了。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孩子能充分户外,不像北京,冬天其实很难受,主要是孩子没法户外。其次是生活成本低很多。我们打算算了一下,要保证目前的生活水平,回去之后大概一年只需要花五六十万。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疗,但是在大城市就需要至少120万。三是房子价格很便宜。大几百万就能买一套别墅,能留出很多可流动资金。不像大城市一套房就要两三千万。


Q:孩子读书怎么办?


A: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们也考虑过,其实最开始不愿意去主要就是因为孩子的教育。但后来我们也想通了。我们回去读当地最好的国际学校,学校也已经搞定了,一年学费不到10w,然后我们还会保留北京的户口,到时候再看情况,是不是要回北京高考。另外就是,我们香港优才办下来了,到时候以香港身份考内地学校、香港学校都是一种选择。


其实孩子教育更多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另外,我们的教育理念其实更多还是快乐健康,并不希望一味追求成绩。为了这种若有若无的可能性,让我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大大降低,说实话也不知道是对是错。还有就是我们那里大家对教育没有那么推崇,孩子长大了,家里都是想着让他做生意,所以教育并不是那么卷。


但我们回去之后,各种可能性也还是有。当地最好的学校,一年考国内、国外的名校也不少;更何况北京户口、香港优才我都保留着,还是有未来的可能性的。


Q:老婆也愿意过去吗?


A:我老婆虽然是北方人,但回我们那她其实也是同意的。我们每年都回去,尤其过年的时候,那边气温、阳光、空气,她是很喜欢的。到我们那边之后,最大的问题是社交的问题。她其实早就不上班,几乎生活都是围绕着孩子转,在北京虽然有朋友同学,其实一年聚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她去我们那也是能接受的。


Q:医疗问题考虑过吗?


A:坦白说医疗问题基本没考虑过,虽然说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丰富,但等到孩子真生病,儿童医院也是人满为患。小病其实都不用担心;小孩一般也没什么大病。真要有什么大病,那就直接去当地最好的医院呗。实在不行,再回来北京治疗。家里人都买了医疗险,这些其实我倒并不担心。


Q:原来的社交资源都没了,是不是可惜?


A:其实社交资源分两类,一类是非常亲密的同学朋友,这些确实会有些可惜和遗憾。我们同学关系都很好,几乎每两个礼拜就会一起遛娃,一起打麻将,还是很开心的。但没办法,必须得有取舍;另一类就是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说实话这几年没做什么事情,合作的也少了。如果没有事情干,那么这类合作伙伴也就没价值。


回去之后,我原来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家里的亲戚朋友在那边都有一定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了,其实很多关系都很好,重新聚起来也很容易的。


Q:回去之后想干什么?


A:目前有几件事情在筹备。但总体来说,整个人的经济压力是小很多的。把北京的房子卖掉,扣掉贷款,大概能回来将近2000万,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资产,现金估计差不多4000多万,在那边买个房子,最多最多1000万就可以了,剩下的绝大部分都用来买理财,一年估计怎么也有100万的理财收益,剩下的钱跟你(指南哥)一起投点股权。至少有了这100万的理财收益,一年啥都不干,其实是不用担心的,至少能给家里有一个兜底。


说实话,疫情前市场好,还想折腾折腾,想再多赚点钱,做点大的事情。也折腾了几年了,现在做事太难了。再加上现在这形势,就没那么大的野心和想法了。踏踏实实的,给家里有一个保障,自己再做点赚钱的生意就差不多了,也不想着改变世界了,自己小日子先过好吧。


Q:为什么不移民呢?


A:说实话,找不到太多移民的理由。很多人移民出去,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有原罪,担心不安全;二是担心未来的形势。我其实这两个担心都没有,移民出去真的除了孩子的教育可能好点之外,我找不到什么理由。出去了,我能做什么?大概率什么也做不了;也没有朋友;好山好水好无聊。‍‍‍‍‍‍‍‍‍‍‍‍‍‍‍‍‍‍


但我回到老家省会,也一样好山好水,好吃好喝,有朋友有事情做,一样衣食无忧。


你说眼界问题,这东西又是一个若有若无的东西,眼界更多是孩子的眼界,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定了,再说没事业要眼界又有什么用呢。‍‍‍‍‍‍‍‍‍‍‍‍‍‍‍‍


Q:真要回去了,心里有不舍吗?


A:最开始确实还是有不舍的,也正是因为不舍才犹豫了很久。但后来也想通了,其实不舍的是那个虚无缥缈、似有似无的机会。之前总觉得,北京创业机会多,人脉资源也都在北京,孩子的教育资源好,对自己、对孩子都有机会。但其实想想,这个机会具体是什么,却很难具体化,它就是若有若无地悬在你前面,这就像在狗的头上用棍子挂着一块肉,永远也吃不到,却还在不断地奔跑。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不舍、才会犹豫。


其实后来想明白两个道理。


一是人到中年要务实。年轻的时候可以为机会、为希望、为那些虚的东西而付出代价。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人生格局差不多定型了,有老有小,也不敢去赌,更不能让家里人为了自己的希望和机会承受压力。


二是高维打低维,也许机会更多,竞争优势更大。我们在大城市真算不上什么,回到二线城市,也许眼界、思维方式、学历、知识都会高一点,将大城市、国外的新方式、新模式带到二线城市,也许做事情更好做。


所以其实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也没什么不舍。我跟你(指南哥)不一样,你毕竟上班,投资这个行业可能还真得在一线城市,我毕竟好几年没做什么事情了,没有事业的牵绊,所以更容易做出这个决定……


跟B哥聊完之后,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做出了类似的选择。前几年另外一个同学也从一线城市离开去了南京,也是早就算是财富小自由的人了,2017年的时候他就住进了三元桥裘马都300平的house。到了南京过上了游山玩水的躺平生活,好不自在。


其实B哥说的那些道理,我何尝又不懂,只是真要做出这样的决策,又何其艰难。曾经我们在北上广深打拼,希望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岁月催人、社会捶打人,当步入不惑之年时,梦想已经埋藏在心底,生活和家庭的责任扛在肩上,我们的人生似乎已经看到了定势,而将更多的希望寄予家中孩子的身上。


当我们再说起梦想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情愫流淌在心间,那种情愫谈不上是一种哀伤,也谈不上是一种无奈,更多的是对生活、对社会、对命运的顺从吧。当我们还年轻时,命运当头打我们一棒,我们会撸起袖子跟它干一架;当我们人到中年时,命运打我们一耳光,我们揉一揉被打的一边,又顺从的伸出另外一边脸。他们管这叫成熟。


大概两个月后,B哥在几个老友的群里发了几张老家省会的照片,阳光明媚,海清河晏,绿茵葱葱。B哥在群里说,刚付完别墅的款,400多平600多万……我们都在群里羡慕,一个崭新的幸福生活正在朝B哥走来……


当身边的朋友一个个从曾经一起拼搏的城市离开时,你会感觉这座城市越来越不属于你。或许它从来不曾属于你、我,它只是承载了我们一段全力以赴拼搏、不顾一切挥洒的青春而已,而我们的归宿在何方,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孜孜以求在寻找的答案……


当我们还年轻气盛时,总感觉只要努力伸出手去,就能抓住世界;当我们已经步入不惑之年时,才明白也才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充其量只能抓住我们自己的生活,甚至更多时候连自己的生活都抓不住。


大多数中年人,纵使心中万千不甘,眼下也只能接受现实、接受平庸,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最优的解,和自己和解,和家人和解,和整个世界和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产资产配置指南(ID:lpgatekeeper),作者:南哥(曾经的投资人、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