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尼采

布林肯来了,布林肯又走了

他下榻上海和平饭店,在凌晨,被外滩的钟声惊醒,随后听到的是《东方红》的音乐。



外滩钟声

外滩的钟声,起始于1928年,当时报时的钟声是《威斯敏斯特》,那一年,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自主协议》,也正式被美国承认为法理政府。

那一年的中美交涉中,国民政府最大的愿望,并不是争取关税自主,更不是贸易开放,而是把美驻华公使馆迁移到南京,升格为大使馆。

当时,远东事务司司长项贝克傲慢的回复:

如果此时和中国互换大使,是对中国政府宽大为怀的政治礼物;但问题是,中国是否已具备此一条件,它在国际义务上的履行是否能符合大使级国家之身份。

一转眼,94年过去了。

布林肯来访中国,第一站选择了上海,然而,没有红地毯,没有仪仗队,现场只有一辆警车。



接待的官员在视频中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上海外事办负责人,还有两个是美使馆官员。



鸿门宴

布林肯夜游了上海豫园,品尝了南翔小笼包,和耶伦一样,他没有去包厢,而是在大厅里就餐。

两个月前,他在慕尼黑会议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言:

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会在菜单上。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re on the menu

很多中文媒体,把他的这句话翻译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劝刘邦,刀在别人手里,我只是被宰割的鱼肉,还不赶快跑。

也就是流传千古的鸿门宴。

随后,他看了CBA比赛,最后住进了和平饭店,《繁花》大火之后,这个宝总住过的地方,迎来了第二春。

当他打开窗户,想俯瞰上海外滩的美景时,迎面而来的,是中国052导弹驱逐舰——淄博舰。

其实,此次来上海的的军舰还有一艘——和平方舟号,和布林肯下榻的和平饭店有着相似的名字,不知能给他什么启示?

晚上,布林肯录了视频,背后的上海中心大楼,顶滚灯闪烁着“祝人民海军生日快乐,人民海军忠于党”。



4月23日,是中国的海军建军节。



筹码

布林肯访华前,美国把TikTok剥离新法案和一揽子援外法案打包通过。

这是布林肯们多年来的谈判诀窍:

如果没有谈判筹码,就虚空制造一个筹码出来。

1987年,41岁的特朗普出版了《交易的艺术》,他说,我一生最喜欢读的第一本书,是《圣经》,第二本,就是这本《交易的艺术》。



在书中,特朗普提出了自己的“热处理”打法。

——用虚张声势的破坏手法,来破坏谈判。

破坏本身,就是一种谈判筹码,一旦对方表露出软弱和对谈判的热切希望,就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来重建谈判。

于是,在虚张声势的破坏中,利益就从虚空中制造出来了,中国有句成语叫“空手套白狼”。

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这本书英文名是《The Art of the Deal》,“借鉴”了《孙子兵法》的英文翻译《The Art of War》。

同样都是艺术(Art),但两者的区别,一个是战争,一个是交易。

其实,战争即交易。



孩子

看过布林肯“精彩表演”的朋友,可能会想到布林肯的前任蓬佩奥。

这两位国务卿,一个粗俗,一个斯文,看似反差极大,其实都处在同一个世界大格局之下——中美激烈竞争的时代。

正因如此,不少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都认为布林肯在对华政策上,会延续彭佩奥的强硬对抗策略,只是在具体手段上更具“民主党”特色,布林肯不像蓬佩奥那种大开大合的莽汉打法,而是更有半阴半阳的气质。

其实,在二战后的二十多位国务卿中,有一个布林肯能够对标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杜勒斯。

上一次中美关系恶化,来自于两大阵营的冷战,而杜勒斯则是历史上美苏冷战初期制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

关于杜勒斯,很多人都知道他跟周恩来总理的那段往事。



日内瓦会议上,杜勒斯向美国代表团下令,任何人都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打招呼或握手。在一次会场上,周总理看到杜勒斯走过来,理所当然地向他迎去,并伸出了手,谁料,杜勒斯装没看见,扭头就走,显得极没教养。

有记者问杜勒斯,国务卿先生,你在日内瓦期间,除了在会场上和周恩来讨论问题,还有其他非正式场合的会面安排吗?

杜勒斯耸耸肩,回答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坐的车和周恩来的车在日内瓦大街上相撞。

这种绷着劲扮硬汉的忸怩作态,让杜勒斯成为全世界的揶揄对象,,但杜勒斯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他提出了一套理论——大国往往亡于内部矛盾。

他虽然是强硬派,却不主张美苏开战,而是更希望苏联内部出问题,或者更具体一些——苏联的下一代出问题。

他说,如果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会继续有孩子的话,而他们的孩子又有孩子的话,他们的后代将获得自由。



星星之火

杜勒斯最希望的事,变成了布林肯最怕的事。

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人们,掀起了反抗美国和以色列暴行的运动。

如同星星之火,席卷全美高校。

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德克萨斯大学……



中国家长们不惜花费百万,送学生去留学的“文明摇篮”,纷纷变成了反美的摇篮。

哥伦比亚大学108人被捕,纽约大学曼哈顿校区有150多名抗议者被捕,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54人被捕,南加州大学50多人被捕,在埃默里大学,警方使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警方在德州大学的逮捕行动中还打伤了学生,造成了流血事件。

数百位学生被逮捕,甚至连摄影的记者,路过的大学教授和老太太都不放过。

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墙头,出现了狙击枪和观察哨,枪口对准了聚集的学生。



而“美国去死”的宣传册,开始疯传美国高校。



随后,就是熟悉的“境外势力”,佩洛西声称,学生的背后是俄罗斯。

杜勒斯在60年前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自己。

不知道身在和平饭店的布林肯,能否听到大洋彼岸故乡的枪声。



尾声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的前一天,外滩停奏《威斯敏斯特》乐曲。

2003年后,《东方红》继续在外滩唱响,一直到今天。

一直到布林肯度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夜。

不知这长鸣的钟声,能否让他真的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