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做梦和睡眠质量关联起来,但“一夜无梦”就代表睡得更香吗?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于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张慧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占成
经常做梦是没睡好吗
事实上,几乎每个人每天睡着之后,都会做梦。一般认为,梦是正常健康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记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为什么会做梦?
根据脑电波状态,人的睡眠周期大致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期)。
睡眠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睡眠,肌肉活性降低,偶尔有肌肉抽搐;
第二阶段:呼吸、心率减慢,体温轻度下降;
第三阶段:深度睡眠开始,大脑产生较慢的δ脑电波;
第四阶段:深呼吸,呼吸节律稳定,肌肉活性受限,脑电波以δ波为主;
最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脑电波加速,进入梦境,肌肉松弛,心率增快,呼吸浅而急促。
梦境无论是深度睡眠期还是浅度睡眠期都会产生,只是我们能够记得的梦更多出现在浅度睡眠期,所以做梦跟是否进入深度睡眠并没有直接关系。
每晚人们处于快速眼动期的时间占15%~25%,不同人的快速眼动期比例相仿,只是每个人梦感程度有较大差异。梦感强者会说“一个晚上都在做梦”,梦感弱者觉得自己“从来不做梦”,这些都属正常。
什么影响了我们对梦境的记忆?
睡眠状态:夜间容易醒来的人,通常是在做梦的过程中苏醒的,对梦境的记忆更清晰。
性别因素:女性往往对梦的内容更感兴趣,潜意识中乐于记忆它们。
年龄影响:人们对梦的回忆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该系统自出生后持续发育到成年早期,之后放缓,因此在童年晚期和青春期早期会记得更多梦的内容。
性格特征:美国爱荷华大学调查发现,想象力丰富的人更有可能做生动的梦,并在醒来时记住。因为思维“活跃”者在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之间的切换障碍更少,更易记住梦。
常做噩梦可能提示身体问题
有时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梦,如反复噩梦、梦境中出现身体疼痛或伤害等,这些现象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更可能出现呼吸问题,会导致大脑供氧量降低,引发噩梦。
据统计,心律不齐导致做噩梦的几率增加3倍,胸闷、胸痛导致做噩梦几率增加7倍。
低血糖
如果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能会在凌晨惊醒,伴有做噩梦、出汗、心悸、手足颤抖等情况。
睡眠呼吸暂停
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睡觉时如果时常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会使人感觉胸闷,从而引起噩梦。
精神压力大
国际梦研究协会研究发现,失去爱人、目睹重大事故等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进而引发噩梦。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也可能让人做噩梦。
缺少睡眠
当睡眠被打断再次入眠时,容易做噩梦,反过来,做噩梦又会让人越发难以入眠,形成恶性循环。
5个习惯改善失眠多梦
有人做梦时会半夜惊醒,或醒来后感到身体疲惫不堪,可能是身体或精神因素干扰了睡眠,建议养成以下5个习惯,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临睡前不吃东西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称,睡前吃零食会使大脑更活跃,易做噩梦。建议睡前1小时就不再吃东西,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饮料,尽量戒烟限酒。
卧床时间不要太长
最好等困了再上床,不要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或干别的事。早上也不要赖床,醒了之后就及时起床。
增加体力活动
多做运动,如做操、跳舞、打太极拳、练瑜伽等,有助于减轻入睡困难、加深睡眠,但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并保持相对安静。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学会释放压力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主动调节不良情绪,避免长期精神压抑或过度紧张等。可在睡前抽出5~10分钟冥想,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