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坦克的出现曾彻底颠覆战争样式,不过一切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坦克,作为各国陆军地面的突击主力装备,现在正在接受严苛的挑战,而且愈发向“死胡同”迈进。坦克传统的三大属性,防护能力、机动能力和火力,似乎已经没法再获得超越瓶颈的飞跃式发展了。这一切预示着,坦克应该已经到了要被“替换下场”的时候了。那么问题来了,取代坦克的会是谁呢?如今机器人很可能是替代者之一。



▲被摧毁的俄军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回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车臣战争、南斯拉夫地区武装冲突、俄格战争、俄乌战争、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军事冲突等等近现代军事战争和冲突中坦克的表现,不难发现坦克的“陆战之王”地位愈发不保。究其原因,坦克就是一种“突击工具”,本质在于把己方的作战人员,安全地送达到预定的战略地点,并且实施人员占领。不管坦克如何发展,这种思路大体没变过。所以坦克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完成士兵的安全投送,其强大的火力主要是为了保障它的突击能力,防护性也主要是为了把人安全运送抵达预定地点。然而坦克明显已经“突”不动了,面对单兵反坦克导弹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甚至是经过改造的廉价穿越机,坦克都已经很难应付。



▲被摧毁的“豹”2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机动性方面,现代坦克的重量往往在40吨到60吨左右,所以即使开到极速,肯定也没有办法比无人机和导弹跑得更快。防护性方面,坦克具备远超装甲车辆和普通车辆的防护能力,但是面对如攻顶反坦克导弹,或者穿甲能力动辄上千毫米均质装甲钢的导弹、反坦克炮弹和反坦克武器也完全招架不住。从火力角度上来说,用坦克来攻打对方的坚固防御工事,远不及威力强大的航空炸弹来的有用。坦克的三大性能都在衰落,所以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才会越来越差。



▲俄军的“柳叶刀”3型巡飞弹,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在俄乌战争中,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军队,都曾经在一定规模上使用坦克突击,但效果都不理想。事实证明,在现代化的反坦克手段面前,这些坦克的下场一定就是“惨不忍睹”。从成本角度上来说,一辆坦克的制造成本,往往在大几百万到上千万美元之间,但是反坦克导弹甚至巡飞弹的价格,可以降低到几万美元的程度。比如用极为廉价的,只需要几千甚至几百美元的穿越机,绑上一个RPG,对坦克攻顶打击,往往就能将一辆坦克炸得粉碎。现代战争中坦克的生存能力、防护能力、突击能力,都已经远不如以前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了。因此基于现代战争下的各项条件,在新的战争思维的引导下,放弃坦克,转而研发新的突击武器平台,已经成为了必然。那么机器人会是一个合适的选项吗?



▲解放军的四足机器人,图片来源:网络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化的四足或者两足机器人,能够参与的作战场景,已经全面覆盖了坦克步战车的作战范围,甚至可以取代一部分士兵的功能。比如中国曾在2021年展出过一款重量250公斤的四足机器人,它可以负载160公斤的货物,往返于火线之间,运送物资和伤员完全不成问题。如果这款机器人身上背的是160公斤的TNT,当它跑到预定地点并且起爆的时候,威力可想而知。



▲解放军的四足机器人,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运载或者具备自杀式袭击的机器人之外,解放军甚至已经装备了一些有潜力取代士兵机器人。它们具备融合步枪的功能。不仅能够静态打靶,还可以参与室内近距离作战(CQB)。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单兵作战,而且可以完成复杂的协同作战任务。如果以编队或者小组的形式来连接诸多机器人,它们完全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战斗配合。操纵他们的作战人员,只需要经过极为短暂的培训之后,就可以立刻上岗。战争就好像是坐在电脑桌前玩游戏一样简单,而且还可以实现多人配合。这些机器人可以装备反坦克导弹、自杀式武器、枪械,可以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闪转腾挪,即便是损失掉了也并不可惜。它们完全可以替代坦克原本的功能,让坦克彻底下岗。



▲《终结者》中的T-800战斗型机器人,图片来源:网络

而机器人之所以一定会成为未来战场上的主力,还有一个不可辩驳的理由,就是机器人可以把人类完全从前线剥离出来。坦克的核心思路,仍然脱离不了“运送人类成员”,但如果人类都不会大量出现在战场上了,那么坦克又需要去运送谁呢?另外,战斗型机器人完全符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准则。所谓保存自己就是人类不需要出现在前线了,却能够实现占领对方关键阵地、打击对手、消灭对方武器装备和有生力量的功能。

我们不妨畅想,未来战争的胜负,应该不是取决于谁的坦克数量多,谁的士兵更多了,而是转移到了机器人研发和制造的竞争上:哪一方能够大量装备更为智能,而且更为廉价的机器人,将大有可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像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的体力耗尽时,就必然到了要被替换下场的时候了。类似的,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必然会愈发降低,而它被机器人取代,很可能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