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此同时,他又是虐猫圈赫赫有名的“血肉艺术家”。
据网友讲述,此人的黑历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种:
电击室友喂养的流浪奶猫、活剥猫皮;
在宿舍虐杀流浪猫,拍摄视频广为传播;
把虐杀的猫咪做成红烧猫肉,送给流浪汉吃;
在海外平台发表极端言论。
这人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今年打算考研去南京大学念粒子物理专业。
他的初试成绩相当出彩,在所有考生中排名第一。
可即便如此,还是在复试环节被南大“刷”了。
原因疑似是“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南大明确提到,网上关于徐某祥的负面传言部分为真。
很多网友为南大的决定叫好。
大家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该把这种思想扭曲的“定时炸弹”隔绝于校园之外。
这么做,也是在保护其他师生。
几天后,徐某祥又去兰州大学参加调剂复试。
好多网友追到兰大微博底下,呼吁兰大向南大学习,刷掉他。
最后,面试官直接给他打了“复试不及格”,连思政考核环节都没让他进,就把他淘汰了。
看到虐猫考生的核物理研究之路戛然而止,大众终于松了一口气。
人们坚信,像核物理这种关乎国防,又能影响人类命运的学科,应该掌握在德才兼备的人手里。
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投身其中,想想就让人瑟瑟发抖。
事件似乎尘埃落定,但它引发的蝴蝶效应才刚刚开始。
看着虐猫考生研路坎坷,一批旁观者心生怜悯。
他们说,针对徐某祥的问题,公安局早就约谈过他和他的家人。这孩子也写下悔过书,承诺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既然如此,为啥不给人家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是虐了猫,可追着他穷追猛打的网友却是在虐人。”
时政大V胡锡进也说,咱们应该秉持“治病救人”的宗旨,给涉事同学一点出路,别把他的人生“一棍子打死”。
不少大V这次选择和老胡站在一起。
告诫大家:
“教育是疏,不是堵。”
“浪子回头,金不换。”
“虐猫考生是个人才,他只是有些顽劣,但没有犯法。”
更激进的博主把矛头指向南大,认为南大刷掉虐猫考生是校领导“弄权”迎合舆论,不符合研究生考试的程序正义。
他们提出,招生录取应当取决于具体的成绩,而不是抽象的道德。
这些人还质问南大:
拒收虐猫学生是否意味着,只要一个人“失德”就没资格在中国读研究生?
如果是的话,那些pua女生的渣男大学生,是否也算“失德”?
是否也没资格读研?
以此类推。
酒驾、打鸟、出轨、做人流的同学都可能因为“失德”,被剥夺读研的资格。
再想深一点:
自由定义的“失德”,极易带来权力的寻租与滥用。
只要院系领导看某考生不顺眼,就可以指着他的行为瑕疵,用思想品德审核“卡”他。
历史爱好者更联想到了汉代的教训。
怀疑思政审核可能成为特权阶层排斥寒门子弟,垄断教育资源的工具。
还说:“将品格考察凌驾于成绩之上,是教育的倒退,历史的倒退。”
……
看了这些话,我觉得有必要帮大家厘清几个问题。
首先,很多人觉得南大的做法有违程序正义,这完全想错了。
只要仔细读一下教育部印发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就会发现文件里头多处讲了思政和品德考核的重要性。
录取办法一栏更是明说,根据考生的成绩、思政表现、身心状况择优录取。
所以,南大pass徐某祥,完全符合程序正义。
只看分数不看品德,反而违背录取原则。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环,研究生考试既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也不像高考那样“唯分数论英雄”。
人家招的是科研人才,讲究的是择优遴选、优中选优。
矫治问题青年,根本不在人家职权范围内。
更现实的情况在于,读研是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导师招生如同企业招聘。老师们必然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审视学生,挑一个最顺眼的学生。
当年我们读研的时候,别说“虐猫学生”了,很多老师甚至不想招得过抑郁症的同学。
而除了身心状况,你的长相、性别、性格、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学术背景等等都可能影响导师对你的观感,进而影响面试结果。
虽说咱们呼唤教育公平,但在当前的导学制度下,确实无法做到绝对公平。
其次,贸然招收虐猫考生,可能遗患无穷。
试想现在有所学校收留他,这人就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在彻底祛除心魔之前,他的行为仍然具有不稳定性。
读研过程中如果遇上挫折,受了刺激,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
大量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不会因为社会对他宽容对待,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相反,很多情况下,惩戒是最好的矫治。
高校拒录也是在变相教育他,告诉他失德的代价,引导他自我反思,敬畏生命。
第三,社会并没有对徐某祥赶尽杀绝。
相较于那些因为虐猫虐狗直接被开除学籍的人来说,能够顺利毕业的他已经很幸运了。
凭那张土木工程的985文凭,他仍然可以找地方谋生,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况且,你看这么多网友同情他,他们应该都会以包容之心接纳他成为同事。(的吧?)
另外,很多网友认为虐猫不犯法,徐某祥只是行为存在偏差。
这话是片面的。
尽管我国法律没有明确指出虐猫违法,但虐猫并录制相关视频涉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仍然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
当时警察蜀黍没有拘留他,已经网开一面了。
就在全网热议徐某祥何去何从的时候,媒体找到了他。
现实中的他看起来比很多网友淡定,走在马路上都没戴口罩掩饰自己。
记者问他:
愿不愿意为此前的行为向公众道歉?
如何看待自己面临的舆论压力?是否觉得自己遭遇网暴?
他只说了一句:
“我需要更加慎重、更加全面,更加长时间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看到这段,我挺无语的。
无论是否出于真心,他这时候只要说句“对不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危机公关。
可人家没有道歉,也没有为自己辩解。
更没有为自己辟谣,告诉公众,网上那些传言是否真实。
整个态度相当抽象。
有人贴过徐某祥去年的发言,其中写到:
“在杀动物这件事上,我的感性和理性是统一的。”
“我认为这样做没有错。”
如果他至今坚持这种观念,那么就像老胡说的,他的当务之急是“认真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唯有如此,才能早日消除外界对他的防范心理,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而我也赞同老胡说的,在此人知错悔过、修复三观之后,给予他一些出路。
一则是因为“浪子回头金不换”。
只要他痛改前非,就该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二则是因为“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
把一个“问题青年”逼上绝路,绝非明智的选择。
最后,我们还是希望研究生选拔的机制能够不断完善,为社会找到真正品学兼优的人才。
别再让林森浩、姜文华的故事重现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