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刷到好几条新闻,特别适合连在一起看:

 #产科关停 

3月11日,江西赣州一家三甲医院宣布关停产科。



从去年年中开始,全国各地已有多家医院宣布关闭产科分娩服务。

江西这家医院只是关停潮中的一朵浪花。

现在,生孩子的家庭变少了,公众对于产科的需求必然随之萎缩。

但医院运营产科的成本却非常高。不管你一天接生多少个孩子,都必须24小时开着产房和手术室,配着医生和助产士。

而且这个科室风险大,收入低。一旦发生意外,医院、科室、医生都要承担极大责任。

权衡之下,好多医院选择关停产科,也算是“趋利避害”。  



很多把青春献给产科的医生自我调侃说:“这或许不是坏事。”

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可以转行做兽医。

至少后者收入高,风险低,还不用值那么多夜班。

 #幼儿园关停 

和产科关停同时冲上热搜的,是幼儿园关停的消息。





2023年,全国在园幼儿减少535万,幼儿园减少5610所。

  

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幼师选择转行进入美甲、直播、社工等行业。

而招不到生的民办幼儿园则摇身一变,变成了“托老所”。

毕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社会不再需要那么多托儿所。高品质的托老所,才是真正的朝阳产业。

 #撤点并校、乡村教育塌陷 

今年“两会”的时候,不少政协委员都提到了乡村教育塌陷的问题。

过去二十年来,在经济学家的强烈建议下,基层一直在搞“撤点并校”。

现在随着农村生育率走低,“撤点并校”愈演愈烈,某些省份甚至规定,要在2025年前撤并掉200人以内的乡村小学。



“撤点并校”的初心是通过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把教育资源集中到城镇地区,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进程。

但这种操作却在无形中加大了城乡差距。

于是,留守儿童上学的路途更远了,乡村辍学率有所回升;

城镇的寄宿学校变多了,校内霸凌之类的事件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现在农村人也不爱生孩子了,乡村教育萎缩是必然的趋势。

但我们仍然希望“撤点并校”的步子能走得慢一些,等一等那些还在乡村留守的孩子。   



上述新闻只是少子化时代的前奏。

生育率降低的客观趋势,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2

一些人把上面这些说成是黑天鹅事件,把这事定义成一种“忽然发生的、出人意料的风险”,然后表示入错了行。

但我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黑天鹅”,这是妥妥的灰犀牛啊。明明有一只巨大的灰犀牛向我们跑来,你却刻意忽略不见,好像只要不看,犀牛就不会冲过来一样。

还是停止这种幻想吧。

纵观人类历史,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欲望就会降低。  

 



看一下全世界的统计数据,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都满足以下规律:

穷国比富国爱生孩子。

农村人比城里人爱生孩子。

学历低的比学历高的爱生孩子。

没啥钱的比有点小钱的爱生孩子。

看看世界生育率靠前的国家,其实基本是全世界最穷最落后的那一批国家。

因为那里的女性没有选择、也不懂得避孕,所以只能一直一直生孩子。



还有,如果一个国家女性受教育的水平普遍提高了,生育率也会显著降低。



中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一样。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传统时代,多生一个孩子意味着家里多一个耕地的劳动力;可在城市生活中,多一个孩子就意味多一份高额支出。

所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不再相信多子多福的传统理念。

与此同时,现代化又赋予了我们极为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比起生养孩子,有趣的事情可太多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为了养孩子,耽误自己的生活品质。

全世界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而且生育率一旦下去,就几乎不可能再上来。

除非这个国家遭遇战争、灾难或者巨大的倒退,才可能重新让生育率提升。再不然就是只能引入落后地区的移民。

很多人说,如果国家多给生育津贴,或许能刺激生育率提升。

但这个还真不好说。

你看欧洲,政府给的待遇算好了吧。

发补贴、送保障房、减税……能给的几乎都给了。

可这根本无法刺激白人家庭多生孩子。

很多时候都是那些移民和吉普赛人会为了得到政府福利拼命生孩子。

一些保守主义者在评价这种现象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他们带来了很多孩子,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我一直觉得补贴这东西是个玄学。

上流家庭不用看它,中产家庭看不上;

底层家庭看了之后还是瞻前顾后,因为人家也希望优生优育,集中精力培养好一个孩子,让TA带领全家实现阶层跃迁。  

 

不知道我们以后会不会有类似欧洲的生育激励政策。

但最好不要太高估激励效果。

无论如何,低生育率都是大势所趋。

柳叶刀最新的文章预测,未来全人类的生育率都会大幅下降。到2100年,全世界只有非洲的6个国家生育率能超过世代更替水平。

绝大部分国家都会面临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的问题。



3

在低生育率这头灰犀牛正奔袭而来的时代,社会注定会有许多变化。

首当其冲的是母婴行业。

月子会所会更加精品化和奢侈品化。

绝大多数月子会所将没有客源,开不下去。但开下去的那些月子会所,则会比现在更贵更奢华。

现在你看收费十几万的月子会所感叹太贵了,到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入门价格。

更多的月子会所,可以转型变成高端养老公寓。

而母婴品牌“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只要卷不死,就得学会往死里卷。



还有教育行业。

那些招不到学生的民办学校得学会转型,不然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对师范生来说,想进体制内当教师会越来越难,而且教师可能再也不是“铁饭碗”,因为学校也不需要那么多老师了。

过去,我们一个班有五十个人甚至六十个人。未来可能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看看那些人口生育率低的发达国家,也基本都是小班化教学。

前几年好多地方就在试行“教师退出编制”的机制。

有些是要求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且不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退位让贤”;

有些是要求老师们竞争上岗,先做出教学业绩,再给编制。 

   



总之,打破“铁饭碗”,拒绝“躺平”,压实编制,宁缺毋滥,会是教育系统的新风向。

房地产行业会受影响。

好多专家都在提醒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供给是过剩的。

14亿人都住不完,未来人口少了,房子估计更加过剩。

每个独生子女都能从长辈手里继承好多套房子。 

 



乐观地想:我们终于不用谈房色变了。

悲观地想:等我们这代人卖房变现的时候,房子已经不值钱了。

我们的消费结构也会跟着大环境变动。

所有和孩子相关的行业都会逐渐萎缩。

 

所有和养老相关的产业都会迎来发展机遇。

在反映市场价值的梗图里头,老人的地位注定会被往前提一提。



另外,我们的社保体系会深受影响。

未来交社保的人越来越少,需要用社保的人越来越多。社保体系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种背景下,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比如德国退休年龄早就到67岁了。



下面这些专家建议,或许都会照进现实:









最后,低生育率时代,养老产业一定会更发展且精品化。

过去,每家都有好几个子女一起赡养老人。

现在,大家都是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一下就重了很多。大家连自己都没养好呢,根本没精力分出来照顾老人。

未来,更多人根本就没孩子。

他们因为没孩子,天生就比其他老人能多攒很多钱下来。同时也没人继承他们的财产,所以老了以后没有顾虑也更想得开。

这些人晚年行动不便时,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有养老需求。而且是精品化、高端化的养老需求。

现在其实已经有不少高端养老公寓了。

公寓依山傍水,基本都开在风景最好的地方。

提供健康且丰盛的一日三餐、每日体检、专业医生。

老人在公寓里可以社交、娱乐、免费按摩、运动等等。

但这只是一部分,未来,当有钱且想得开老人越来越多时,肯定会有更奢华的商业养老设施。

……

在可预见的未来,生育率降低会带来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这些。

对于这些,你当然可以视而不见或矢口否认,甚至痛骂指出改变的人。

但这都不会影响那只硕大的犀牛向我们狂奔而来。

宏观层面,我们影响不了什么。

但是微观层面,看清形势,早做准备。

免得那只犀牛冲得我们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