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东坡上海中心店已悄然闭店。作为眉州东坡在2017年进入上海市场的首家店铺,上海中心店的关闭似乎有些尴尬。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眉州东坡的上海中心店的所在地。店铺外围被包裹起来,但内部并未在施工。附近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家店在年前已关门歇业。


不过,施工负责人魏先生告诉记者,眉州东坡并未完全歇业,只是将一半的店铺面积归还给物业。“原本眉州东坡是500多平,现在剩一半,马上4月10号就要进场(施工)了。右边一半店铺租给谁了不太清楚。”


眉州东坡集团客服在采访中回复称,上海中心店已经闭店了,对于后续是否有其他的布局,目前没有接到进一步的通知。


△原本眉州东坡的店铺位置已经关闭施工(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不管是缩小面积“降本增效”,还是彻底退出上海中心,眉州东坡酒楼在上海中心的故事似乎并不那么顺利。


定位为中高档川菜,在“酒楼”不再适用的当下,眉州东坡正以“小酒馆”和麻婆豆腐专门店的形式在上海加速开店。而对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来说,餐饮店铺的兴衰,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上海餐饮趋势的变迁。


从酒楼到小酒馆,眉州东坡“瘦身史”


上海居民孙女士是眉州东坡的忠实粉丝。数年前一次出差北京,她在眉州东坡酒楼被一道东坡肘子惊艳,此后念念不忘。当眉州东坡在上海中心的第一家店开业时,她迫不及待就去尝试。


虽以四川眉州为名,但眉州东坡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1996年6月6日,眉州东坡酒楼顶着“元帅家厨”“川菜泰斗”甘国清传人的姿态高调亮相。


“酒楼”二字也可见其野心。做中高档川菜,以“高大上”彰显实力,这是眉州东坡的初始定位。


创立初期,眉州东坡以400平米左右的店型居多,甚至开设上万平米超级大店。2017年,眉州东坡同样以酒楼形态入驻“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店铺面积达500多平。这是眉州东坡的上海首店。


但根据天眼查显示,这家店已于2024年1月29日被注销。


如果现在在上海地图里搜索“眉州东坡”,“酒楼”不见踪影,大多数是“眉州东坡小酒馆”和麻婆豆腐专门店。


2020年底,“小酒馆”成为餐饮业炙手可热的新模式。先启半步颠、凑凑等品牌相继入局,眉州东坡也进军了小酒馆品类,在北京西直门凯德MALL入驻了国内第一家“眉州东坡小酒馆”概念店。此后,这一模式在上海被大量复制。


麻婆豆腐特色店则是眉州东坡在上海的首创。瞄准大爆品麻婆豆腐,其在上海开出了多家眉州东坡·麻婆豆腐特色店。


与店面一同缩小的是眉州东坡的人均价格。孙女士回忆,2015年在眉州东坡酒楼的人均消费在100元以上,价格在川菜中是较高的,周围的客人也是以请客吃饭为主。但现在在上海眉州东坡的价格便宜了很多,但菜品口味也不再惊艳,“有点像预制菜的味道了”。


根据大众点评显示,眉州东坡·麻婆豆腐特色店的人均消费在85-95元不等,小酒馆店人均消费则在95-105元左右。


快餐化,年轻化。传统酒楼模式需求显著下降的背景下,这是眉州东坡作出的抉择。上海中心酒楼店的“砍半”,也就不难理解了。


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曾在2021年透露,眉州东坡的餐饮板块已启动上市计划。眉州东坡旗下公司王家渡已完成A轮融资,由复星资本领投近亿元,并启动上市计划。预计在2022年底递交材料、2023年上市。


不过,截至目前,眉州东坡餐饮板块和王家渡的上市计划都没有进一步的动向。


△上海中心一半以上的餐饮店铺都集中在裙楼的“上海之品商场”。(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新开餐厅改走亲民路线


除了经营模式的变化,对于一家区域“门面式”的分店来说,不管是选择歇业或缩小店面,营业额降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不是眉州东坡一家店铺面临的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在上海中心大厦看到,即使是周日晚上的饭点,餐饮店铺人流量也极低,每家店的消费者都在个位数左右,大量座位空置。


△饭点的上海中心大食代里几乎没人(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一家餐饮店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工作日中午生意会好点,老乡鸡等快餐店偶尔要排队。


按照商户指南,上海中心目前共有30家餐饮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两种:集中在B1、B2层的餐饮店铺,以快餐连锁为主,包括陈香贵、老乡鸡、大食代等;高层的餐饮品牌则注重高端化,如68层的米其林餐厅莱美露滋,是人均1800元的法餐厅。


2016年启用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从诞生时就戴着“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二高楼”的光环。不管是追求高层的风景,衬托自身的高端品味;还是借助“第一高楼”的名号作为自身营销的卖点,餐饮企业选择入驻上海中心的原因都没那么“单纯”,平常选址最为重视的商场客流量并非首要考虑条件。


举例来说,一些外地品牌会将上海中心视作打入上海市场的重要一站。如中式餐饮老乡鸡,将连续进驻“中国第一高楼”“中国第二高楼”作为营销点,“岳云鹏在上海中心老乡鸡店排了半小时队”,也一度作为话题登上热搜榜。


而对于上海中心来说,从入驻时间来看,早期餐饮招商的重点在于精品餐厅,如首批开业的晶浦会、翠园、醉辉皇均为高端粤菜馆;68层中、日、法三家高奢餐厅,鲜璟台、雲上銭屋和莱美露滋由浦江荟集团一手打造,在2019-2021年陆续开业。


近两年,主攻低价的连锁餐饮品牌陆续进驻。从老乡鸡到大食代,再到如今占据商场楼柱广告位的紫菜包饭好朋友,“低价”都是核心卖点。去年底开业的白领餐厅,位于上海中心大厦和金茂大厦的地下2层连廊交界处,人均消费30元左右,是目前日常最受欢迎的餐厅。


此外,记者注意到,西贝莜面村等餐厅门口都摆出了“团餐预订”的广告,试图在萧条的零售生意之外增加一些创收的渠道。


△上海中心大厦内新开了许多快餐店铺。(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眉州东坡选择将更低价化、快餐化的麻婆豆腐专门店作为上海市场的核心的同时,上海中心的餐饮选择,也在遭遇人流的检验。


或许,在追求务实的当下,眉州东坡也不再需要“中国第一高楼”为它撑起长三角市场的面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