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关系悲观的人很多,关于两国冲突和对抗的分析可谓汗牛充栋,所以这几年给中美关系贡献最大“正能量”的应该说就是两国元首见面和通电话了。两国元首接触可以说已是稳定两国关系以及相关信心的关键支撑,昨天的中美元首通话就是这样,它可以说巩固了这样的战略判断:两国关系过去一段时间实现了一定的稳定,虽然严重分歧犹在,但是双方都希望中美关系实现某种企稳回升,至少能过得去,双方都希望防止不断下坠的螺旋。


这次通话中,双方确认美国财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将于近期访华。除了两国元首之间的深度沟通,这次通话还像是给两国今年高层互访搞了一次“开幕式”,通话和接下来的访问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情绪。



这次通话发生在美日菲三方领导人华盛顿会晤之前,也是在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赖清德520上任之前,台湾和南海是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最较劲的地方。另外,美国上周刚修订了新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这已经是美国在大约一年半时间里第三次出台半导体出口限制规定,一次比一次严厉,目标都是中国。美国打压中国发展,已经成为对中国的严重挑战。在新华社的通稿中,我们的领导人说“我们不会听之任之”,还说“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一个是针对台湾问题,另一个就是针对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打压。



▲首次“美日菲三边领导人峰会”将于4月11日举行。(图源:外媒)

中美的这些摩擦,包括台湾、南海、中国高科技企业成批成批地遭美方制裁,还有美方所关心的中国不理睬美西方对俄制裁,继续发展对俄经贸关系等等,任何一个都有很强的发酵、扩大能量,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所以,两国都有很悲观的人,全世界也一样,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情况会那样吗? 

这次通电话又是美方主动提议的。美方是中美关系的攻击方,2018年全面贸易战和随后科技战启动,美国都是挑起方,中国是应对方。但是现在使劲喊“负责任地管理好中美竞争,不让它演变成冲突”的也是美方,而且华盛顿对高层互访很积极。这说明,美方慑于中国巨大的体量和力量,对于美中走向战略对撞,是有所怵头的。



▲在中美元首重要共识精神引领下,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于2024年4月4日至9日访问中国。(图源:外媒)

美国想要遏制中国的崛起能力,但是对于把中国变成全面冲突的传统意义敌人,美国社会远没有做好准备。中美仍有巨大贸易关系和相互利益交织,完全切割必然是痛苦的,而与一个核大国在对方核心利益上不断升级敌对,又有可怕的不确定性。美国将中国确立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但是究竟怎么与中国“竞争”,他们心里并没有底,所以只能不断试探,“摸索”。



而这是与中国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国作为已经让美国有所畏惧的力量,怎么通过互动来塑造中美关系的走向就变得非常关键了。美方总是主动与中方对话沟通,除了他们担心自己竞争“过头了”可能导致不可控后果,还因为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有求于中国。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政府需要在“对华强硬”上有所表现,与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开展竞争;但是另一方面,它又要维护两国现有水平经贸关系的稳定,不能真把中美关系进一步搞砸,甚至发生两个大国的直接军事冲突,那样等于给特朗普送一个指责拜登政府处理对华关系无能的天大借口。另外,包括俄乌战争在内的其他国际议题,拜登政府很想稳住中国的态度,防止中方利用自己的力量给美方“上眼药”。



▲中美两国贸易自建交以来增长了200多倍,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目前中国是美国4个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38个州的前三大出口市场。仅对华出口就为美创造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7万多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年利润超过500亿美元。(图源:新华网)

所以大家看到了,美国虽然在高科技和地缘政治领域不断向中方施压,实则美方的软肋挺多的,中方的战略主动空间也挺大,华盛顿有求于中国的地方比我们有求于它的地方一点也不少。从这次双方各自公布的元首通话新闻通稿看,中方领导人希望双方重视解决的问题没有美方领导人希望中方配合解决的问题多,这就是一个实际格局。



拜登这次重申了“四不一无意”,即美方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虽然美方经常在行动中不履行承诺,但是它知道在这些中方最坚持的问题上,是不能与中国撕破脸的。我前面说了,究竟怎么与中国这个既是核大国又是超级经济体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打交道,华盛顿并不清楚,但当他们要向国内和西方反复表达“不能把竞争搞成对抗”的时候,说明他们有意愿在不断施压时避免与中国走向全面战略敌对和冲突。换句话说,他们不想把中国搞成公开和真正的敌人。



▲图源:新华社

对中国来说,我们也没有与美国开展这种复杂互动的经验。当我们仍有战略主动空间的时候,稳健无疑是最重要原则之一。我们大概需要尽最大能力把控中美互动的方向,将它朝着有利于中国继续发展和不进一步恶化中国战略大环境的方向引导。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展现战略达观和耐力,把华盛顿的那些犹豫点朝着积极方向推。我们大概需要更加自信:我们是有资源和能力实现这种主动性的。说实话,中美很难用传统意义的“敌我”来定义,两国相互究竟是谁,是什么,取决于一系列各自“摸索”和互动的结果。



总之,我们要朝着积极方向塑造中美关系,这与我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敢于对美尖锐斗争不矛盾。以斗争求共存,这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要义之一。我们要有底线思维,但朝着积极方向努力永远都是必要的。国家在这样做,我们民间需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