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莫迪肯定赢了,由他所在的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将至少赢得290个席位,超过半数的272席,因此莫迪自己已经宣布取得胜利,他在社交媒体上称,“人们连续第三次对全国民主联盟(NDA)表达了信任!这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性壮举”。也就是说,莫迪应该能够在执政十年之后第三次出任印度总理。
▲选举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在总共543个席位中至少赢得292个席位,足以获得议会多数席位。但印度人民党本身只赢得或领先了240个席位,远低于五年前的303个席位。莫迪以15万2000票的优势再次当选瓦拉纳西的选区议员,而五年前他获得了接近50万票。
但是选举结果又大大低于莫迪之前的要求和期待,最关键的是,莫迪的人民党没有能够获得超过半数席位,这使得莫迪必须依靠执政联盟里的小党,才能确保大多数议案通过,小党在人民党面前势必“涨行市”。过去人民党自己就能通过普通议案,以后不行了。
另外,莫迪原来的目标是执政联盟一共获得议会的三分之二席位,这样就能够修改宪法,实现莫迪“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宗教”的改革目标。但是现在,执政联盟只是获得了超过半数的席位,修改宪法的事情就办不成了。
▲印度人民党在北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贾斯坦邦表现不佳,被认为是执政联盟没能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专家分析,印度有很多经济问题,人民党在农村地区表现不佳,单靠莫迪个人魅力是行不通的。
总而言之,这次选举既赋予了莫迪第三任期,同时又削弱了莫迪的政治权威。虽然他能够继续当总理,保证了印度沿用前十年的经济路线,但是他推行政策会比之前有更多难度,反对党也会有更多信心与他对抗。此外,在一些重要的经济大邦,莫迪也被对手领先。
这次选举后,印度的外交政策应该不会有大变动,但是莫迪在印度的受欢迎度有所下降,这会影响到美国和西方等对莫迪可靠性的某种再评估。
其实美国和西方与莫迪一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路透社3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许多西方领导人将印度视为“对抗中国的堡垒”,但印度与西方的利益重叠并不大,双方价值观存在分歧,合作空间也有限。
▲2023年9月,加拿大当局通过调查,发现印度外交官涉及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哈迪普·辛格·尼贾尔遭枪杀事件。11月,美国司法部指控一名男子奉印度官员之命,计划在美国领土上暗杀一名锡克教分离主义领导人未遂。”暗杀丑闻“在印度和美加之间引发了口水战和外交危机。
文章列举了美国、加拿大政府与莫迪的政治冲突,尤其是新德里参与了一起未遂谋杀美国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的阴谋;另外,加拿大指控印度特工与与加拿大另一名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的谋杀案有关。
文章还认为,印度只是个“中等制造商”,西方不应指望印度能够取代中国在制造业的位置。尽管印度2027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印度的优势在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文章引用数据称,印度2021年的全球出口额仅位于世界第18位,落后于墨西哥和越南,跟中国完全没法比。
▲截至2023年底,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了50%,制造业占比仅为15%左右。从印度国内来看,服务业虽然表现出对工业的替代式发展,却没能替代工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如近年来印度GDP高速增长,但与之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却增长缓慢。
文章最后认为,大国之间的关系总是会因地理、经济和地缘政治而变得复杂,印度总理似乎认为印度与西方的关系是一种交易关系,那么西方领导人采取同样的做法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