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英子经营的便利店生意又开始冷清了起来。


现在,她已经在期盼接下来的五一、暑期的到来了。“假期一到,最起码街上的人流量也多点,还能拯救一下营业额。”英子一边说一边感叹着,“哪想到现在开个店有这么煎熬。”


一、假期结束,营业额断崖式下降


“前几日春节假期结束,营业额迎来断崖式下降。”在山东日照市经营便利店的英子称,春节假期结束后的几天,生意又变得冷清了。


“相较于大年初八前的二十几天,每天营业额在0.8万元~1.1万元之间,假期结束后,一天24小时的营业额一下降到了3000元左右。加上前两天降温,根本没什么人进店,生意也是‘雪上加霜’。”英子向《灵兽》称。


英子的店开在社区底商近11年,面积大概有90多平,每月租金6500元,店内大概有2300个SKU。


“旁边有家酒店,平时饮料和香烟卖得比较多,因为是社区店,日用品走量也还行。”英子表示,因为去年生意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店内增设了一个小的熟食专柜,还增加了大米、鸡蛋等商品。


“开店这些年,今年生意相比之前差了很好。按照往年的经验看,腊月二十左右营业额就开始上升,之前过年营业额也靠高档烟支撑一部分,但今年高档烟根本走不动。”英子表示,疫情前在临近春节的3~5天营业额能达到1.2万左右,但今年不比往年了。


同在安徽滁州经营便利店的李涛称,今年春节档的营业额与往年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整体不如去年,而且高档烟走不动。正月初二到初七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初八从早上7点钟开门,到中午12点只卖了两包香烟,营业额34元。”


李涛无奈地说,春节假期结束后紧跟着降温,雨夹雪的天气街上根本就没什么人了,更没人进店,索性直接关门睡觉。


在贵阳开店第8个年头的王磊则表示,跟英子和李涛的情况大差不差,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左右,营业额相比来说稍微见好,但节后营业额回落幅度较大。


“我店里没有鲜食品类,营业额稍微见好的那段时间,也主要是香烟、零食、饮料支撑销售。假期结束,加之当时天气降温,营业额瞬时回落,初八当天只有1600余元的进账。”王磊对《灵兽》表示。


而对于在旅游热门城市成都经营便利店的张浩来说,整体生意还不错,“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到正月初六,营业额基本都在2.5万到3万元之间,但正月初七营业额瞬时腰斩,回落到5000元左右了。”


张浩称,处理完仓库剩余的一些年货,接下来想着再重新装修一下店面,但心里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房东收回店面自己去经营。“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房东见店面生意好,就将店面收回自己干。”


张浩笑称,生意不好时担心亏本,生意好时又担心房东。这个生意确实不好做......


二、盈利之路愈发困难


近年来,烟草政策的变化,使便利店经营者实现盈利增加了更大的挑战。


“烟草政策变化对行业增长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一位区域连锁便利店经营者对《灵兽》表示。


自2021年各地区烟草专卖局先后出台政策,针对辖区内烟草制品零售点的合理化布局予以规定细化。


所谓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化布局,简单来说是烟草专卖局依据现有烟草零售点数量、分布街道等指标,对新核发烟草证的门店予以限制。


同时对核发烟草证零售点的专卖档位、访烟(采购)数量、售烟种类等方面设定标准,目的是为避免区域内密集布点,恶性竞争,同时响应国家控烟号召,降低吸烟及二手烟危害。


其中,本土连锁便利店作为受影响较大的群体,在开店、引流、营收等方面均有掣肘。


对主要靠香烟、饮料支撑营业额的个体经营者来说,在宏观政策的导向下,伴随着“低价烟”品种的减少,生意要想盈利也开始越来越难。


对此,很多区域连锁经营者开始更加注重即食、即热产品或者场景的开发,去适应市场政策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小家庭化、少子化、老龄化所带来的近场需求,寻找新的销售机会。


“对于区域连锁便利店来说,除了烟草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之外,精细化管理水平、符合便利店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相对较慢、便利店场景优势开发不足、行业集中度不高所带来的规模限制等,也是需要大家不断攻克的难题。”上述经营者表示。


同样,个体经营者也从自己的视角寻找生意冷淡的原因。


在贵阳经营便利店的王磊表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开始努力存钱,新店开业市场竞争者却在不断增加,走在大街小巷,映入眼帘最多的商店肯定是便利店,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但附近就这么多人口,便利店一直增加,店铺多了客源就会被稀释了,生意自然很冷淡。


蛋糕不够吃的情况下大家就开始想着降价吸引顾客了。“大家拼命降价,有很多商品是够本就卖,所以利润低得真是只剩钢镚儿了,生意内卷太严重,再加上低价的零食折扣店的冲击,生意根本就没法做了。”王磊表示。


一位山东区域连锁便利店经营者对《灵兽》表示,从业者面临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和利润压力,加之不断涌现的新竞争者,如零食折扣店、外卖平台、社区小超市等,对便利店也形成了冲击,低价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难以盈利。


“高昂的租金、人工成本上升,增加了经营成本。另外,一些便利店本身可能存在库存管理不当的问题,导致商品滞销和损失,库存管理的不善也会增加经营成本。”上述区域连锁便利店经营者表示。


三、开店容易守店难


生意难做,但入行者却是络绎不绝。


在北京区域经营连锁便利店的业内人士对《灵兽》称,生意难做先不说,但在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便利店对于一些想要找点事做的人来说,相比其他生意的确好做——几乎是零门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要资金投资,租一个店铺就可以经营做生意了。


如果是加盟,那就更省事了,你只需要选好地址,交完房租、加盟费,剩下都有专门的人员帮你完成,连货都不用进,直接让你“躺着”开门。


“如果是夫妻店,也不用到处看货进货,等把门头做好,各个品牌的业务员就自动上门了,双方谈好价钱之后,很快就会送货上门,进货时直接打个电话,同样送货上门。”该业内人士称。


对于便利店的加盟者来说,也非常省心。不需要知道商品进货价,也不要担心商品的零售价,一切都由机器完成,直接扫码收款就行了。“库存不足了系统自动匹配,第二天有专门的人员把货送到你的店铺里,帮你入好库存,不用太操心,所以,对与这些人来说,便利店简直就是零基础、零门槛。


损耗低,库存损失清空可变现,商品陈列费等,是很多人不断地选择加入进来的主要原因,但挣不挣钱就另说了。


回顾便利店业态发展的近几年,“一热一冷”或许是其最真实的写照。热的是规模的持续增长,冷的是平均单店营收一路下滑。


从规模上来看,全国便利店总数在短短三年内实现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13.2万家飙升到2022年的30万家,拆解开来看,平均每天就有150余家便利店开业。


从单店营收来看,2021年的便利店平均单店日营收为5297元,到2022年下滑至4794元。与2017年的4936元也相差了一截。


过去几年,中国便利店在数量上跑出了规模,但经营便利店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要把便利店生意做好,更是一门精细活。


开店容易守店难,很多便利店个体经营者有着切身体会,而对于连锁企业经营者来说,因此走向末路的也不在少数。


一个典型的代表是邻家便利店,其2015年成立时,来势汹汹,接连挖走头部便利店企业的高管,扬言一年要在北京开店200家。虽然从实际效果看,两年后邻家第100家直营店才落地,但速度已远超7-Eleven、罗森和全家在中国早期的发展。


到第三年也就是2018年,邻家形势急转而下,不但200家门店的口号落空,还因投资方善林金融资金链断裂,使其一夜关店168家......


同年,类似的情节又在131便利店、全时便利店身上重新演绎了一遍。


“经营便利店企业要做到战略目标和战略资源匹配,如果目标定的太高,资源跟不上就会很麻烦,容易翻车。”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曾对《灵兽》表示。


见福便利店在2013年首次实现整体盈利,2018和2020年分别拿到了来自红杉中国、京东集团等合计数亿元的融资,此后开始重资打造产业园。2020年,见福涵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鲜食厂和烘焙厂等的产业园建成并投产,足以覆盖不断增多门店的需求。


在张利看来,便利店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夯实基本功。


当下,从消费升级、降级空间来讲,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做好自身定位,清楚自己做哪一部分市场,迎合哪些消费者的喜好,相应的来做好选品。毕竟,先把店守住,才有后话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