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歼35战斗机,一直有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说歼35战斗机在海军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竞标中,是所谓的踩着歼20的肩膀上去的,说海军其实早期属意的是歼20战斗机,但是由于某些因素,后来才选择了歼35,这一说法以讹传讹,传到最后变得越来越离谱,乃至变成了军迷们都知道的南北之争。

其实杨叔说,这种所谓的歼35踩着歼20上位,还有所谓的南北之争,都是彻彻底底的无稽之谈,这都不用去看总师回忆录一类的文章,咱们就看在歼35战斗机研制的这么长时间里,成飞都干了哪些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为歼20战斗机更换太行发动机,第二个项目是搞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双座第五代战斗机,第三个项目众所周知,是真正的歼20战斗机B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完全体歼20战斗机。

因此从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来看,成都所是一点都没有闲着,几乎天天都有新的项目要推进,我们都知道,一个所的研发力量,它是有限的,你有力量来干这边的事情,那么另外的项目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做了。成都所也是一样,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歼20战斗机改进上的情况下,那么它还有多少精力会用于歼20改进舰载机呢?怕是没有多少了吧,所以说歼20改进舰载机,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没影儿的事。

同时,从技术上来讲,歼20战斗机要改进为舰载机,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就是机体增重的问题,相比陆地机场起飞的飞机,舰载机要上舰首要问题就是要增加机体强度,以提高降落着舰时的抗冲击能力,同时还要增加机体的抗盐雾腐蚀的能力,此外舰载机的机翼需要折叠,平尾也要折叠,这使得陆基战斗机在改为舰载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增重设计。

比如增重设计做的不太好的苏33,陆基的苏27战斗机机体重量也就16吨多,改成舰载机之中增肥到了18吨多,增肥了2吨,做的比较好的比如阵风战斗机,也增肥了1吨多,以歼20战斗机的情况,如果把它从陆基战斗机改成舰载机的话,增重一吨多接近两吨是少不了的。

众所周知,歼20战斗机本身就不算轻,那么大的机体重量呢,如果再增重一两吨的话,可想而知这飞机能有多重,那么飞机的推重比性能必然不好看,飞机的推重比性能不好看,机动性就不好看,对比同类战斗机会更加没优势,所以从改进为舰载机的适装性角度来看,歼20战斗机不太适合上舰。

而从飞行性能上讲,歼20战斗机可以说完全是为了高速机动性而优化的战斗机,堪称一架典型的第五代、适合高速截击拦射的战斗机,高速性能好了,低速性能尤其是起落阶段的增升能力就要差一些,尤其是舰载机还会配备大面积的襟翼用于增升设计,这使得常规布局的舰载机在增升能力上,其实是要比鸭翼飞机强一些的。

相反鸭翼飞机要增升的话,往往只能靠迎角抬升,最典型的比如阵风战斗机,为了确保起飞时有足够的升力甚至需要电控设备抬升起落架高度,所以总的来说,鸭翼飞机的起降性能是不如常规布局战斗机的,这也成为了歼20改进为舰载机的劣势。

所以从成都所的研发力量上,还是从歼20的本身性能上来说,这都是一款不太适合改进为舰载机的战斗机,因此,最后我国的下一代舰载机,不出意外地落在了北方的歼35身上。

相比歼20,歼35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舰载机设计的,舰体适装性更好一些,起降性能也更好一些,同时沈阳相比成都也有更多的舰载机研发经验,从这个角度,歼35击败歼20成为海军新一代舰载机,几乎没有什么意外。

所谓的歼35是踩着歼20上位新一代舰载机的说法,是彻底的以讹传讹,从这一说法引申出来的南北之争,更是在航空工业不同厂所之间故意制造矛盾,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