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观察者网》援引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消息,称印度一架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当天下午的训练中坠毁,打破了成军7年多不坠的记录。平心而论,这对于印度空军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事件发生后,真正激动的是英国人,感到难受的是法国人。



▲LCA首摔比外界预期的要晚一些

LCA坠机后,其弹射座椅供应商——英国马丁·贝克公司,毫无疑问是最先收到消息的存在之一,其随后按照惯例立刻制作出海报。怎么说呢,尽管马丁·贝克的弹射座椅确实救了很多人(现在是7719了),但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奇怪的味道,毕竟这可是传奇的印度“光辉”战斗机,放眼全球属于独一份的。LCA漫长的研发历史,以及最终不堪入目的性能,之前就反复提到很多次,这里不再赘述。一个很简单的对比是,LCA仅仅比歼-10晚首飞三年,如今歼-10系列量产600多架,系列生产已经进入末期,而LCA如今才交付不到50架,不足歼-10的十分之一,产能还没到爆发期。



▲歼-10的装备规模相当惊人


没错,从2015年1月交付第一架量产型LCA,至今已有整整9年,放在歼-10身上,一个子型号生产都结束了,而LCA却只装备了第18、45两个中队,大概40架左右,平均算下来一年不到5架。这是什么概念呢,现代战斗机月产一架基本是底线,低于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产线存在问题,也意味着成本会因为硬性支出分摊而高出天际。LCA不到这个标准的一半,这是其采购价高达6000多万美元,甚至比苏-30MKI还高的关键原因。印度空军也对这款作战半径不到500千米的战机非常不满,却又不得不在压力下采购,最终也只能将其部署在印度南部(第18、45中队驻地在印度东南,这是传统上的临海安全区)。



▲LCA现状根本对不起其花费的资源

换句话说,LCA之所以至今才“首摔”,是因为其服役数量少,且印度空军并不重视,训练时间短。以其9年时间从零增加到40架,平均每年每架LCA升空训练150小时估算,LCA每十万小时坠机率接近4,这是个比臭名昭著的美制“鱼鹰”倾转旋翼机,还高一截的数字。而按照印度空军计划,后面再生产的LCA将装备印度“国产”相控阵雷达,采购数量为87架,是现在早期型LCA数量的两倍。等到这批新机再服役,恐怕坠机频率就不是现在的情况了。



▲LCA甚至有心思搞舰载机这种华而不实的型号


马丁·贝克公司对这种情况恐怕是喜闻乐见的,其出产的弹射座椅确实不凡,数不胜数的成功弹射纪录,也证明了自己的出色。LCA飞行员大概是最不愿意见到这一幕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检验弹射座椅的可靠性。印度空军倒是无所谓,这么多年摔的飞机不知道有多少架,也不差几架LCA。除此之外,当属法国达索公司最难受,它倒不是为LCA坠机难受,而是难受“阵风”的未来命运。印度在80年代分两批采购了49架法制幻影-2000,新世纪后又增购了10架(前两年低价买的24架二手幻影-2000,主要是零件备份),合计59架现在摔了13架,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幻影-2000。



▲印度空军装备的幻影-2000也是命途多舛

也就是幻影-2000问世时间早,当时就被不少国家认可,拿到不少订单,这才没有被印度空军的使用表现影响,但“阵风”就不一样了。这款战机的早期发展很艰难,服役近10年后,才拿到埃及的第一份订单,后面也是风云际会,方有最近几年订单拿到手软的局面。从法国海空军自己出的事故来看,“阵风”性能还是很可靠的,7起事故损失的8架战机,有6架是因为意外/燃油耗尽/撞鸟,只有2起原因不明。印度空军这次LCA事故出得很蹊跷,战机本身姿态很正常,甚至还能看到起落架放下,在飞行员跳伞后又滑行了不少时间,但飞行员还是在居民区果断跳伞,好在没有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阵风”在印度的未来可不光明啊

有传言称飞行员是误触弹射按钮,这才被弹射出舱,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即使成真,也未尝不是飞行员训练不足的表现。毕竟这是印度现任总理都亲临现场的高规格军演,不是一句“出了点小意外”就能糊弄过去的。更关键的问题是,印度和法国这两年正因为“阵风”尾款而争执,这对“阵风”的使用和维护肯定不利,再加上印度空军拙劣的表现,来几次举世皆惊的恶性事故,将“阵风”的名气败一败,这大好局面可就毁于一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