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罗曼蒂克诈欺(跨国恋爱诈骗),一向是“局外人觉得被骗不可理喻、局内人爱得死去活来”的、骗子们非常爱用的一种诈欺方式。
3月6日,2名日本诈骗惯犯,因假装成中国男子、通过社交软件对一位39岁的日本女子实施诈骗行为、骗取约2500万日元,而被警方逮捕。

两名诈骗犯分别是来自东京的野濑勇辉和来自神奈川的佐藤健一,且都是诈骗惯犯,过去就曾因诈骗行为被逮捕过。

自去年8月开始,野濑和佐藤(还有其他同谋,但可能没有找到嫌疑人)在网络上伪装成中国男子,对一位来自茨城县的39岁日本女性发动“情感攻势”,让受害者逐渐“坠入爱河”,待时机成熟,便说“在机场钱包被偷了,急需重办护照的费用和生活费”,于是,受害者先后6次向骗子汇款,总计2455万日元。
逐渐意识到事情不对的受害者,想要对方还款,可惜骗子已经“吃干抹净”、拍拍屁股走人,杳无音讯。受害者这才想到要报警。

野濑和佐藤是跨国恋爱诈欺的惯手,曾经伪装成美国男性、韩国男性,甚至还有美国女性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索要金钱。
目前,整起案件的详细原委仍在调查中。

和电话诈欺的手法大同小异。
“包包在机场被偷、急需生活费”什么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招数···
只不过是把打电话改成发信息而已。

给从没见过的人汇款2500万···这人也太好骗了吧!
不过,过去也经常发生类似的诈骗案,比如在那种男友系的偶像(其实是诈欺犯)骗局中越陷越深,结果自己的钱被连锅端,其实本质上是一回事。
都说爱情是盲目的···果然还是没能保持住冷静的头脑啊。

我从来不认为这种恋爱诈欺、网络诈欺的被害者很可怜。
给没见过面的人汇钱,这种行为难以置信。
不过现在的社会也确实比较矛盾啦,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但渴望爱情和婚姻的人也依然很多。
单身到老,然后突然意识到“呀,我要孤独终老了”,那已经来不及了。

明明没见过面,居然还能汇2500万出去···
是太有钱、没处花了吗?
另外,看新闻说这两个人是惯犯、被逮捕过,那现在再次被逮捕,单以诈欺罪来判定的话是不是太轻了?

39岁还单身?
估计是着急嫁了吧···
首先,小编在这里呼吁一小下:39岁的单身,不需要着急、不需要自卑、也不应该被误解为“39岁单身=着急嫁”——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嫁与不嫁”早已不是评判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基准。

日本可以说是跨国恋爱诈骗犯最爱的犯罪温床之一,尤其是在疫情之后,浪漫诈欺、投资诈欺的案件均成上升趋势。

近年逐渐严重化的恋爱诈欺,通过数据来看,被害者中,女性的占比稍稍高一些,同时,每个受害者“割的肉”都不少——平均1000万日元以上。

在受害者当中,尤以40-50岁的女性居多,且她们也是被骗得最惨的群体——单人甚至可以达到3亿6000万日元的被骗金额。
合法的市场交易行为仰赖“供求”,这非法的诈欺也是一样的理,一边巧言令色、一边人“好”钱多。

骗子们的套路一般是这样的:通过社交平台结识目标对象→虽然没见面,但通过手机聊天增加亲近感、营造恋爱氛围→时机成熟,下手捞钱。

常用话术:
“正在学习如何进行期货交易”(我是即将跃升有钱人的潜力股)
“咱们一起学吧,一起精进!”(快到我的坑里来)
“为了咱们俩未来的美好生活,多多赚钱吧!”(我要准备跑路了,快点给我跑路费)

不要以为受害者全是女性,近年,乖乖给钱的小羔羊们,48.4%都是男性。

另外,我们从今天的“伪装成中国人”的诈骗新闻,也能窥见他们诈骗犯圈的“新动态”——中国人形象在日本越来越吃香了。

有日本报道就说,大家普遍认为“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美女最多、人气最高”。

美丽的外表,也许是美好的象征,但也会被骗子加注邪恶的内衬。
除了“中国出美女”衍生的浪漫诈欺之外,近年来中国男偶像、中国美男子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2022年10月,就有诈骗犯在抖音上伪装成陈坤,意图骗取日本粉丝的“会员费”。

一般套路:自称人气偶像→社交平台聊天套近乎(想想看,万众瞩目的明星爱豆愿意每天和你说早安、说晚安,你得多开心啊,是不是感觉全世界都向你开花了)→表示自己要去日本了,约见面需要先入粉丝会→粉丝会入会需要花钱→(碰到好骗的)钱到手。
像小编这样的局外人,如此简化地解说,并没有轻蔑受害者的意图。所谓旁观者清,并非是旁观者聪明,而是局内人在脆弱、无助的时候,总期盼着全新的转变和温暖的守候。多一点的渴求,便是多一点的脆弱,所以,局内人的眼前,才比局外人多了一层迷雾,故而难以看清事情的脉络。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当你想象着手机那头、每天和你温柔对话的人是 ↑ 上面这样的时候,立刻停止。因为他99.9%是 ↓ 下面这样的。


面对越来越多的诈欺案件,日本很多高校的教授都开始着力于制作各种各样的“防骗指南”。

像“询问你的银行卡密码”、“要你去ATM办某种特定的手续”、“要你去便利店之类的地方买电子货币卡”、“告诉你你的某个手续没办、马上要到期”、“以警察、律师等身份告知你被传唤了、被起诉了、被逮捕了”——这样的话术,都需要立刻警惕。
但是,问题在于,被害者在一开始,总不认为自己是“容易上当的群体”,大家都相信着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就像我们普普通通的每个人一样,不会花时间去看什么防骗指南。
被骗的本质,是我们在物质层面的富足、在爱与相互关切之间的匮乏。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脆弱的“被害潜能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