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凌晨2点14分,OpenAI发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它能将文字描述生成长达60s的高质量视频,包含多角度镜头、充满感情的角色和高度拟真的细节。


此时,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家林晨正在日本酒店里享受假期,手机里数十个AI相关微信群如闹钟般同时响起,他迅速计算:Sora样片比Runway的16秒、Stable Video的4秒、Pika的3秒视频至少多出44秒,“确实冲击到了”;4点51分,美国旧金山的投资人Zak Kukoff在X平台预测,五年内一个不到5人的非专业团队就能利用Sora制作一部票房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的电影;一大早,科幻作家陈楸帆七十多岁的父母在视频号刷到Sora,担心地问他:以后在网上看视频怎么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2月18日,龙年第一个工作日,杭州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连续两次谈到Sora:“Sora大模型的横空出世,相信很多同志已经看到了……这不仅带来很大启发,更大地带来了产业的冲击。”三天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人工智能推进会,明确“央企要把发展AI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影视业的春节假期从Sora发布那刻就结束了。影视板块上市公司高管黄力明收到老板的即兴会议邀约,“来谈谈Sora”;00后AIGC产品经理刘丽的公司召开紧急会议,老板在会上说“相当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了”;AI科普up主 @非FeiArt在后台收到雪片般的陌生人消息,请他“给点Sora的资料”或者“做点分析来听听”;聚本影业创始人、电影制片人王鲁娜证实,国内投资人正在紧密关注机会,“未来三五年的最大机会绝不是什么微短剧,而是AI”。


影视从业者的坏情绪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Sora发布的48小时前,分镜师Qiuller还在B站一则“AI画分镜”的视频下评论,“作为分镜师默默松了口气,AI还是无法解决画面连续性问题,影视行业还没被连锅端掉”。Sora发布后,超过50个网友列队回帖问他有没有看新闻,“Sora已经来了,颤抖吧”;特效师陈雄接受《北京商报》采访说按圈内估算,ChatGPT发布三年后才会有文生视频模型,结果这就来了;纪录片导演欧大明正在衢州拍摄,看到Sora作品,“就像我女儿班级里,孩子们都在学写300字作文,突然一个同学写了1500字高水平作文”,“一种被碾压的感觉”;编剧余飞已经在盘算“以后我的孩子该选什么专业”,至于未来的自己,他说,可能还要给机器人打工,写一部“机器人主旋律”来讨好AI。


总有人浑水摸鱼,比如永远与时俱进的电信诈骗,靠出售虚假Sora内测名额的诈骗已经上线;知识付费博主李一舟打出“Sora背后的中美博弈”旗号卖课,被网友讽刺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并肩为“中美AI界顶流”;好消息是,普通人对Sora的惊人热情送了一记“开门红”给A股,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900只个股上涨,成交额6360亿元,与AI算力相关的光模块板块涨幅超14%,Sora和A股双双冲上热搜。


人们感到身处历史之中,指代自己时使用“我们人类”,这一幕令人想起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夜晚,围棋界记录时使用了“公元2016年”。当时前职业围棋手张一鸣说,你也许不会喜欢它,但你会承认它,这是绝大部分不管什么领域的人都得上的一课:承认一个永远比你强的存在,学会和这个存在相处在同一个世界上。


在被冲击的核心职业圈层外,比如艺术和科技界,人们对Sora的第一反应是好奇而非恐惧。


“AI工具的魅力在于99%的人都可以无师自通,”艺术家岳路平在一场探讨Sora的线上圆桌会议里激情演讲,“让Sora代表的‘暴力美学’来得更猛烈吧!”情绪感染了现场其他嘉宾,“说得特别好!”缓了两天,林晨的冲击感却“越来越强烈”,父亲在家族微信群中@他,说现在发布了一个什么“索软”。“我就知道这个事不是专业领域小范围讨论了”,林晨说,作为艺术家,他关注AI能创造什么,“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里,荒诞艺术会井喷式爆发。就像最新样片里的樱花老虎的飞升,在图书馆里冲浪,这些内容是之前没法创作出来的,基于物理世界的规则,人工智能像人一样去创造一些(真实世界)没有过的(存在)。”


360创始人周鸿祎连发6段视频和1篇长文,指出Sora可能“颠覆广告业、电影预告片、短视频行业,把电影工业的效率提升100倍”后,开直播向网友“推销”Sora,“我成了布道者”,他随之宣布了刚归纳的“四个相信”理论:“要有AI信仰;相信AI是工业革命级技术;相信人类已经在朝着AGI(通用人工智能),甚至朝着强人工智能在指数级发展;相信不懂AI终将被淘汰。”


辩论每天都在发生。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Sora一条样片下回复网友,“gg humans(人类愿赌服输)”;易凯资本CEO王冉在朋友圈说,原以为最先被AI替代的是蓝领,然后是白领,最后才是创意工作者,可“事实恰恰相反”;摄影师邹璧宇不同意行业将被替代,指出AI在实际拍摄中应用有限,“倒是有人搞AI主播带货赚到钱了”;录音指导马立对Sora的真实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更可能像元宇宙/VR等热点一样盛名难副,他相信电影是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在大规模协作时,AI不会被认为可以独立成为工作角色,因为人的组织形式比想象中更有韧性”;西瓜视频创始人宋健更不客气,“干掉人拍的视频,把视频行业变成一个‘人纯粹消费机器工业化内容’的局面是没戏的。这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是对需求的无知。”


也有从业者完全在状况外,比如戏剧人杨光,被问到如何看待Sora,他迟疑地回复:“没有(了解),我晚点了解下。戏剧圈很保守落后,这种东西不太会关注。” 


感到“被碾压”的前一天晚上,导演欧大明正和几位同行坐在衢州江边喝着米酒吹着风闲聊,他想AI也许能复刻这夜昏黄的灯光和波光粼粼的江面,但是它能描述风吹拂皮肤的感受、夜晚舒适的温度、人与人目光交流、语言碰撞时的情绪吗?他得出了否定答案。从这个角度想,演员会失业吗?“生成人”可以传递真人的情感吗?编剧余飞想,自己干这行将近30年,只知道创作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好看”的标准很模糊,也非常不统一,“写一部戏,通常有五六十个人物,这些人物是怎么生成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在极度清晰、极度量化的AI世界,创作又真的可以被破解吗?


管中窥豹,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关心的一隅。高校教师陈秋心感慨高校可能将损失视频拍摄剪辑的学科内容,“但是天塌下来大家都要挨一下子”;编剧贾东岩认为片场里导演是皇帝的时代可能快要结束,“没有片场,自然不需要这些皇帝了”;独立制片人马庆正巧要给接到的广告项目画分镜,她本想省点钱找朋友借个Midjourney来画,想想又投了人类的票,“算了我还是找分镜师吧,反正才100块钱1个画面”;而影评人图宾根木匠相信AI工具最大的挑战是对审查人员的——AI发展下去必将极大释放创意生产力,催生人类进入长篇影视创作的个人化时代:到那时,审得过来吗?


刚与一群导演、算法专家、投资人、创业者参加完“如何追击Sora”论坛的科幻作家陈楸帆说:“谁懂什么Sora,连权限都没有。都是瞎猜。”


以下是42位影视/媒体/科技界人士关于Sora的快问快答。(部分条目来源见文末备注。)


你是怎么知道Sora的?


某大厂游戏板块负责人@非FeiArt:


上班第一天,一大堆人都在问我们要和Sora相关的材料,希望我们组对这个新的应用做一些评价和分析。


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


Sora大模型的横空出世,相信很多同志已经看到了。


高校戏剧学专业教师杨光:


没有的,我晚点了解下。戏剧圈很保守落后,这种东西不太会关注,所以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去别的圈子开眼界。

 

录音指导马立:


Sora发布的第二天早上我岳父给我发了一条推送文章,介绍Sora有多厉害。他是医生,退休被医院返聘了,目前和Sora没有直接关系。


聚本影业创始人、电影制片人王鲁娜:


投资人正在紧密关注这个行业的机会。未来三五年的最大机会绝不是什么微短剧,是AI。


整个影视行业将被颠覆?


游方科技CEO方伟:


Sora确实让影视从业者更加焦虑了……一个生产力爆炸的时代正在开启,以后大家都要拼创意,内容行业会卷到没法想象。


360创始人周鸿祎:


可能给广告业、电影预告片、短视频行业带来巨大的颠覆,但它不一定那么快击败TikTok,更可能成为TikTok的创作工具。


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Sora在点亮AI影像制作未来的同时,也给全球现实主义电影的前途抹上了阴影……衷心祝愿,中国AI技术大规模向影视渗透的过程要紧紧咬住美国。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


人类用“心”拍出影视的作品,还很难仅用“芯”来完成。


电影独立制片人马庆:


什么东西?Sora?五到十年内不会影响电影人。


广告从业者刘彬:


有点像是从马车时代突然跨越到汽车时代。我们之前判断,大约还要两三年才会出现这样的产品。


聚本影业创始人、电影制片人王鲁娜:


从去年震撼圈内的Runway的GEN、Pika、SVD等接连快速问世后,和影视传媒相关的从业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设。一切都在快速消亡和诞生……最先改变的会是如广告、设计、文学、音乐、直播等,电影可能得算最后一个吧。


实验电影人、AIGC艺术家@海辛Hyacinth:


十分赞同“人人都是导演”这种说法,工具和资本本来都是创作的门槛,这个门槛越来越低了是好事。


Sora能取代真实拍摄吗?


某大厂游戏板块负责人 @非FeiArt:


如果你不仔细分辨,已经很难看出来它是AI生成的了。


编剧余飞:


虽然我对画面、声音不是很内行,但是以我的观影经验来说,Sora生成的画面质量是很厉害的,比一般的导演拍的都好。


艺术家岳路平:


它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99%的人都可以无师自通。


摄影师邹璧宇:


在拍摄中,AI的应用现在是比较有限的。


360创始人周鸿祎:


表面看是文生视频的工具,实际上是一个现实世界模拟器,通用人工智能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又一次得到了突破。


广告从业者刘彬:


初看惊艳,也只是初看而已……比如OpenAI发布的视频里,人物的动作虽然比其他AI产品进步很多,依然很鬼畜,不协调;画面的光源设计和美感是有的,但还是“一眼假”,噱头大于实际。


纪录片导演欧大明:


我看了AI生成的视频、图像,质感都是冷冰冰的。比如走在东京街头那个戴着墨镜的女人,她的表情里没有温度,我感受不到气息。对于影像作品而言,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的痕迹,留下你的审美和表达,哪怕作品中存在一些误差,那也是人的气息……那些人和人之间的喜怒哀乐,是一种体感。AI最做不到的事情,可能就是共情了。


西瓜视频创始人宋健:


干掉人拍的视频,把视频行业变成一个“人纯粹消费机器工业化内容”的局面,我认为是没戏的。这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是对需求的无知。


你在害怕什么?


编剧余飞:


我们必须警惕一种情况,由AI生成的视频产品,是对人类的一种洗脑。慢慢地,人类就习惯这种审美了,甚至不喜欢看人类自己创作的东西。人的精神层面完全被它掌控,那就麻烦了。当大多数人认同人工智能的宣传,有独特审美的人类成了少数派,说不定会被AI派出来的无人机追杀。


分镜师@Qiuller:


(2月14日)AI还是无法解决画面连续性问题,影视行业还没被连锅端掉。(2月16日Sora发布后)看到了,心里一凉,又仔细看了下推文“可能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又松了口气。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任何新生事物进入市场,往往都会带来结构性失业,但是也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因此关键在于能否在发展与创新中和新生事物共同成长。


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TO周辉:


特效、摄影、灯光等传统工种在AI之下不具备优势,但AI生成视频也会带来新的分工。影视行业的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没有充分准备好面对Sora带来的影响。


设计从业者@小红薯6551CD6A:


每次看到AI会替代某某某工种的言论,就知道说这类话的不是行业内的人。AI出来以后,我想节约时间,在不自己手动制作的情况下,首选还是付费购买素材,设计师都懂是为什么,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跟他们讲了也讲不清。


科幻作家付国峰:


ChatGPT出现前,我在心理上躲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对未来指指点点。但AI在前进,侵占我的新安全区。我写过的这些东西、读到的技术看起来很快就要实现了。和很多人一样,我没有完全准备好去面对。


先抢谁的饭碗?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


Sora对影视相关的产业影响比较大,它能大幅拉低制作成本,如果普遍使用的话,成本至少可以是原来的十分之一,所以Sora对视频、游戏、教育等行业都会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


中国人工智能专家吴甘沙:


一图胜千言,图和视频的信息传递损耗远低于文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未来冲击的不仅仅是视频、电影行业,也会影响书籍、知识、教育等一切信息输出的行业。


苏州大学新闻系教师陈秋心:


有相当大比例的演员、模特、摄像机航拍器等硬件设备制造商都会失业,整个北影可能就剩个导演系对吧,别老盯着我们新传嘛,我们确实又损失了视频拍摄剪辑的学科内容,但是天塌下来大家都要挨一下子的。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编导专业教师吴轩:


Sora发布后,大家基本上都在惊呼技术的进步,也有担心一些饭碗不保的,比如三维渲染、分镜画师,还有那些卖空镜的素材公司。


易凯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


原来以为最先被AI替代的是蓝领,然后是白领,最后才是创意工作者,可事实恰恰相反——对于创意而言,AI可以做到这个不好就再试一个,一千次尝试里总会有一个创意让人满意。


编剧余飞:


编剧的饭碗暂时还不会被抢走,毕竟这个工作讲究原创性。但是编剧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以后即便一个人不会写剧本,只要他有好创意,告诉AI,再提出要求,给我按照《美国往事》生成一个电影,它就照做了。


某大厂新闻短视频内容制作肖以军:


视频从业者太多了,对我来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雨我无瓜”。因为画面是虚拟的,和新闻真实性相悖。可能冲击动画人或特效人?


某大厂游戏板块负责人@非FeiArt:


处在影视、游戏工业产业链靠下游位置的从业者,例如靠制作画面效果为生的,很可能这道工序就会直接消失,因为人没有办法和AI比执行的效率。


演员的饭碗呢?


录音指导马立:


AI能不能将人类的表情模拟到位呢?目前能无限贴近,但是就是做不到自然,甚至是最差的面瘫脸演员。解决方法是像皮克斯一样,做动画。


某影视板块上市公司高管黄力明:


前置分镜的作用是让演员、导演等从业者在真正进行拍摄之前,脑子里对要拍摄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有一个大体的框架。目前Sora的应用更可能往这个方向靠近,让影视创作和执行对画面和氛围有更直观的理解,而不是代替创作者进行创作。


你的工作用上AI了吗?


梨视频版权中心总监刘行喆:


现在给客户做定制类的视频内容时,会开始用到ChatGPT、Midjourney更准确地画出分镜图,在给客户预览的阶段,可以明确知道我们的视觉创意以及具体怎么拍摄,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怎样的。在执行的时候,也给摄影师、灯光一个非常准确的参考图片。


00后AIGC产品经理刘丽:


目前正在做出海AI数字人产品。春节后开工,我们公司特意召开紧急会议聊Sora。


制片人王彧:


业内其实从2023年就已经在尝试运用大模型去制作一些内容,最直观的感受是,改变了内容生产工作流程,提升了内容产品的生产力。


某大厂游戏板块负责人@非FeiArt:


现在会用AI就要求像会用word一样……我的工作内容里有很多环节已经都把AI作为工具了,比如游戏设计图、设计参考,都在用AI画图的方式——这基本上是游戏行业内工作的主流配置了,当然不光是我们,凡是牵涉到做图设计的,多多少少都已经用上AI了。文生图、图生图已经很成熟。


杭州遇乐文化传媒公司CMO EdIsOn:


我过去是电竞人,现在转行做聋人电商直播。神奇的是,我身边电商人对Sora的讨论不多,电竞圈的讨论如井喷。Sora要是能普及,能提升电竞比赛舞美设计的效果。电竞圈现在做青训营,还是很原始的人力导入数据,那么AI也能应用到青训管理中。


说实话,好用吗?


编剧余飞:


我干这行将近30年,我只知道创作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好看的标准很模糊,也非常不统一。AI可能更难弄明白这一点。


独立导演金世昌:


工作是不能“大概”的。牵涉到具体的、精准的表情、动作,AI目前连生成精准的图片都还是很难,更不用说视频。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编导专业教师吴轩:


视听语言这个方向恰恰是不需要AI的,而是要怎样去操控AI的问题。不过,我还没在课堂里专门引入关于AI的部分,因为现在技术还不太成熟,可控性不强。


AIGC艺术家@海辛Hyacinth:


(Sora)可能会出现在和DallE2一样比较尴尬的位置:至今你都没办法让DallE2画出具体某个游戏画风的角色/场景,由于数据集本身的多样性不够,导致没有办法做具体的项目风格,风格没有办法自定义,对于大多数商业项目来说就没有意义,即实用性很低。


特效师陈雄:


“五毛特效”可能会少很多,但影视特效制作精益求精的行业规则不会变,特效制作本身是一个需要精雕细琢的过程,目前的Sora的产出还是非常粗糙的。


电影发行从业者黄湘:


Sora的确有将思路快速转化的能力,但模型搭建、算力消耗等方面的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电影拍摄成本并不低。


广告从业者刘彬:


广告行业对视频动画的要求非常细致,一条狗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它身上哪块有什么花纹,AI目前还做不到如此精准,只能做出来意向化的内容。


AIGC艺术家林晨@土豆人toudou_man:


对于Sora的实际效果,我持谨慎态度。真正影响AI生成式视频内容在广告和影视领域发展的,还是内容一致性和内容准确性两个重要的判断标准。这两个标准是决定技术能否被引入工业流程的关键因素。


原京东探索研究院副院长梅涛:


首先,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其次,在视频应用的场景中,能展示不等于能实用。


应对Sora,你的策略是?


编剧余飞:


好莱坞那些人能闲着吗?谁先动手,谁就获得第一桶金。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就四个字,赶尽杀绝,连最后一滴油水都吃干净。到时候你再入局,就没有落脚之地了……所以,我老说,赶紧多攒点钱,钱能让你率先深入地进入这个领域。


中央党校元宇宙课程视频作者叶毓睿:


大家不用焦虑,你只要比别人跑得快就行。我们打不过它,我们就拥抱它,就跟着它走,每天开开心心学习就好了。


梨视频版权中心总监刘行喆:


最近几个月确实我的同事、周围的人,还有我自己都在研究AI,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00后AIGC产品经理刘丽:


Sora官宣后,我受到外网一位博主的启发,打算让AI对抗AI。我把Sora发布的一段樱花在雪中盛开的视频,上传给谷歌的Gemini Pro。后者是谷歌最新推出的模型,可以识别长视频内容。我想看看Gemini怎么评价Sora的作品。结果,Gemini一眼识破,这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


杭州遇乐文化传媒公司CMO EdIsOn:


我们有位聋人主播去医院看病,和医生沟通不顺畅,发短信让我去一趟。我才意识到他们看个感冒发烧都很不容易。全国有8500万残疾人,未来AI应该在辅助残障人士方面发挥作用。我们正在尝试利用AI导入手语模型,来做一个手语翻译软件,方便聋人朋友和完全没有接触过手语的普通人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AI科学家、阿里巴巴技术副总裁贾扬清:


(1)对标OpenAI的公司有一波被其他大厂fomo收购的机会。


(2)长线闭源寡头,开源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catch up。


(3)从算法小厂的角度,要不就算法上媲美OpenAI,要不就垂直领域深耕应用,要不就开源(好像是废话)


(4)infra的需求继续会猛增。


眼下最紧迫的是什么?


科幻作家陈楸帆:


别被割韭菜。割韭菜的传统也是非常悠久了,隔一段时间AI又有一个突破的新平台、新工具出来,又可以卖一批课,这些课针对一些对AI没有那么多了解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会有焦虑恐惧心理,这些卖课人利用了他们的心境去卖这些课,也不贵,99、199。但Sora都没有内测,你怎么去教别人怎么用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笑话。


00后AIGC产品经理刘丽:


入行AIGC一个月的感受: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影评人@图宾根木匠:


从国内影视业的角度看,Sora类AI工具最大的挑战是对审查人员,而不是对从业者。AI发展下去必将极大释放创意生产力,有了60秒,今后就有 60分,有了60分,距离生成一部电影就为时不远了。从文字到影像的一键生成,将催生人类进入长篇影视创作的个人化时代:文字作者即影视导演。到那时,审得过来吗?


录音指导马立:


警惕欺骗性的内容……比如标榜自己是用AI做的视频,实际上AI只参与了很小的一部分。一帮人会出来做AI教学,向普通人收很贵的钱。假如真要想了解,自学也有资源,别白花钱。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樊晓娟:


文本是很容易拿到的,用原作品的情境生成了有自己构思的情境,有所变化,是否涉及侵权?训练出来的内容是某个艺术家的风格,是不是侵权?


AI给人类的建议


ChatGPT:


可能面临失业的人群是视觉效果艺术家和动画师、平面设计师、电影和视频编辑、作家和编剧、演员和配音演员、导演和制片人中涉及高度日常和重复性任务的工作人员。例如,基本的视频编辑或简单的平面设计任务可能会被自动化;可以标准化或模板化的制作和后期制作任务可能会被自动化。


要做的事是适应变化。


(文中刘彬、黄力明、马庆、肖以军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爆火的Sora会改变内容行业的游戏规则吗?9位一线从业者这么说,头号AI玩家,2024年2月18日 

2. Sora冲击波追踪:电影业生产方式迎变革,卢扬等,北京商报,2024年2月19日

3. 微博:@周鸿祎,@胡锡进,@图宾根木匠,@故事人贾东岩

4. 小红书:@产品经理宋健,@土豆人toudou_man

5. 即刻:@海辛Hyacinth

6. 微信朋友圈:@贾扬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燕青、王之言,编辑:G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