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刚过去,2024年第一位“别人家的小孩”就出现了!

95后女孩郭文景,从斯坦福退学和同学一起创业。公司成立6个月后就完成了三轮融资,总金额为5500万美元,估值约2~3亿美金左右。

这家仅4个人的团队研发的AI产品 c上线之后一夜爆火,各种关于它的种草推荐在当地社交平台上漫天飞。

这是一款AI自动生成视频软件,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生成和编辑3D动画、动漫和电影。



Pika生成的AI作品



Pika生成的AI作品

随着Pika的爆火,郭文景的履历也被挖了出来。一夜之间,她身上多了好几个标签:颠覆AI圈、天才少女、哈佛双学位学霸、华人女博士...

有人说,她是第二个“谷爱凌”,也有人说她的成功全靠家庭扶持,还有人说她的成功在中产以下的家庭无法复制,

这位坐拥估值2亿美金公司的28岁女孩,到底是什么来头?

01



这其实不是郭文景第一次被媒体报道出圈了。

2016年,哈佛在中国大陆录取了7名学生,郭文景成为杭州二中历史上第一个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的先例。

当时面试她的正是哈佛大学中国秘书长汤玫婕,对于郭文景的表现,她赞扬有加:

“我在中国区面试6年,她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的计算机水平,放在美国同年龄的女程序员中,也是最顶尖的。她在美国大学预科考试中5门满分,英语非常流利,颜值还高,简直是近乎完美。”

新闻一出,这个女孩子就被众多父母当做教育孩子的范本,就连媒体报道上也把郭文景的经历当作模板噱头宣传:超级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纵观这位95后女孩的履历,确实不足以只用优秀来形容。

在杭州二中读高中时,她不仅能把课业完成得出色,在各项竞赛中也能看到她的身影:

连续两年参加了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公开赛,并获得冠军;

在被称为信息学奥赛选手的最高赛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当中夺得银牌;

在哈佛念书时,她不仅获得了数学学士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还攻读了斯坦福计算机方向的博士。

她不仅是字面意义上大家理解的学霸,也极具个性与独立。

15岁时,郭文景受到信息学竞赛的朋友邀请,一个人飞往美国,在教育机构里给高中生讲授信息学课程,为此获得了2000美金的酬劳。



并在上学期间,在微软、谷歌大脑等公司团队实习,为她感兴趣的工程类行业积累了不少经验。

学习之外,郭文景的兴趣爱好也涉猎各种领域:帆船、滑雪、辩论社、救生员...



发现了吗?

郭文景绝对不是应试教育下只会追求成绩与名次的孩子,

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德智体美劳,她都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和表现,十分全面。

这样精英式的孩子,家庭背景往往会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02



出身名门的天才,往往要因为家庭遭受更多的非议。

《新京报》曾这么评价郭文景:

“郭文景代表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良好家庭背景,父母是社会精英,他们能为孩子从小提供良好的教育,并懂得如何一步步开发孩子的潜能。”

郭文景火了以后,她父母的信息也被连带着扒了出来:

爸爸郭华强是浙江上市集团信雅达的公司实控人,2002年上市,单股的价格曾到达过104人民币,也是浙江首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软件公司。



妈妈郭晓莉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也是计算机领域的大牛。



小学一年级时,郭文景被父母从美国带回杭州读书生活。并且小学时就完成了接触编程——更复杂的编程语言的学习。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儿,脑海里都会闪过同样的想法:不过又是场有钱人的资源争夺游戏,这样强悍的家庭背景,郭文景肯定会拿到父母提供的资源。

没有事实依据,咱们不好去评判。

但在郭文景创立的视频平台大火之后,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她父亲的上市公司在8天里创造了6个涨停板,从46.87亿元涨到83亿元。

为了让股民了解详细的情况,郭华强的公司发布了则声明。

大概意思是说公司和Pika没有任何产品关联,后续也没有投资的打算。



这则声明是一份澄清,让大家在流量和热度的关注里保持理智,不盲目。

也从侧面向大众传递出另一个信息:郭文景创业确实没有靠爸爸。

03



天才并非只出自背景优渥的家庭,但是背景优渥的家庭,更懂得如何发挥将孩子的天才潜能锻炼到极致。

有人说郭文景就是谷爱凌第二,她们的出现,让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宣传对其成长路径和方式的总结与复刻,

但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多“横空出世”的天才,不过是时机、选择、努力,缺一不可。

从长远打算。郭文景在美国出生,然而郭晓莉坚持要让她回到国内接受教育。因为国内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条件要好。

后来郭文景跟着妈妈系统学习编程,当时郭晓莉发现国内市场又卷又饱和,便开始让女儿参加国外的信息学比赛。通过此途径,郭文景很快地打入了美国国家队。也就是文章开始时提起的各种竞赛。



同时郭晓莉让女儿申请美国高校,因为美国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女生比例比较少,女孩会更受青睐。

这些都为后来哈佛录取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因材施教。郭文景从小就对编程十分感兴趣,学习之余还把画编程图形当作放松的娱乐项目。可当郭文景告诉妈妈想系统的学习编程,郭晓莉不同意,认为女儿只是三分钟热度,不过郭文景十分坚持,她告诉父母:

“只要一提到编程,我就能笑出来。”



从这一点,妈妈确定了郭文景是真的喜欢计算机。她便开始教女儿C++语言,支持女儿做喜欢做的事情。

大多数人喜欢把名门天才依托于家庭财力上,从而忽视了父辈们见识学识的沉淀与积累。

他们的成长之路上,家庭提供优渥的物质只是基础,更离不开父母正确地支持与培养。

郭晓莉不仅在专业上可以给女儿帮助,更是一个有远见、懂得因材施教的母亲。

不会以自己的目标去影响孩子的人生轨道,而是让他在感兴趣的领域拓展学习。

在孩子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选择点上,都帮助她做到了价值最大化的策略。

这也提醒了很多父母,一昧的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卷到孩子喘不过来气,并非是最明智的选择。

找到孩子的兴趣,长期深耕,才能更快地达到目标。

最后,

认可“郭文景们”和“谷爱凌们”,也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标她们的生活,成为她们。

而是学习她们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身上那些独特又鲜明的品质。

复刻成功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因为没有人的成长轨迹是一模一样的。

人才诞生的密码,绝对不是只有殷实的家庭背景,还有天赋的发掘和个人的努力,以及父母的眼界。

不需要成为谁,也不用复刻谁。

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在自己的人生轨道里活出最好的状态,不也算是一种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