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 (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什么是趋势?


在美的年会上,董事长方洪波说:“没有时间的朋友,只有趋势的朋友。”


这话对,也不对。


趋势是时间的不均匀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貌似均匀的时间里,但这个现实世界,却交织了随机性和人类的反身性,是不均匀的、冲动的、非线性的。


如何应对趋势?有两种方法:


1. 顺着趋势起伏,犹如冲浪。‍


  • 既要顺势而为,又不能随波逐流,追逐热点;‍‍‍‍‍‍‍‍


  • 既要泰然处之,也要保持警觉,不要被浪打翻了。


昨天和地产行业的老友吃晚饭,聊及为何那么多大公司爆雷,都感慨,除了世事莫测,还有惯性思维的厉害:


大家总觉得调控之后还会回来,还会再创新高。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吗?不是。


人们这么想,仅仅是因为过去几次都如此。尽管“过去”很短,“几次”很少。‍‍‍


所以,爆雷是因为趋势?还是因为常识?‍‍


以上是应对趋势的方法1,下面是方法2。‍‍‍


2. 拉长时间,就像从远处看,多大风浪的海面都静如止水。


此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时间拉长了看,大数定律开始起作用,未来相对而言还是可以预测的。‍‍‍‍‍


所以,有句话说:未来三五年很难预测,未来三五十年还是可以预测的。


这种说法有时候是算命先生的托词,有时候也有统计学上的科学原理。‍


例如,你玩儿一个翻牌游戏:‍‍‍‍‍‍‍‍‍‍‍‍‍‍‍‍‍‍‍‍‍‍‍‍‍一百张牌,背面朝上,已知60张是红牌,40张是黑牌。‍‍‍‍‍‍‍‍‍‍‍


如果你猜中是红牌还是黑牌,赚一块钱;‍‍‍‍‍如果猜错了,亏一块钱。


你应该怎么猜?


很多聪明人会想,既然60%的可能性是红牌,40%的可能性是黑牌,那么干脆60%的时候猜红牌,40%的时候猜黑牌呗?‍‍‍‍‍


正确的做法是:一直猜是红牌。这样猜对的概率是60%。‍‍‍‍‍‍‍‍‍


这意味着,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随机性的影响会减少,趋势会更加明显和可预测。


但很多人不甘心获得一种概率式的“确定性”,觉得非要主动参与,所以选择60%的时候猜红牌,40%的时候猜黑牌,如此一来,猜对的概率是:


60%×60%+40%×40%=52%。


这种做法,貌似忙来忙去,预测来预测去,其实毫无用处,猜对的概率反而更低。‍‍


在现实世界这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上,大部分大师、高手、专业人士,干的都是这种貌似有用的无用功。‍‍‍‍‍‍‍‍‍‍‍‍‍‍‍


不过,草台班子的好处是,能用自己的柔软接住各种掉下来的草包。


这种看似不靠谱的世界机制,是一种冗余设计,用于保护“可能”的多样性。


毕竟,超越时代的人也有可能被大多数人视为草包。



什么是常识?


就是你觉得它有用时它没用,你觉得它没用时又有用的东西。


常识的工作原理很诡异:


  • 你遵循常识的时候,她安静地保护你,但不告诉你;‍‍‍‍


  • 你不遵循常识的时候,她会毫不留情地出来惩罚你。‍


芒格说:“大家都知道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常识。”


“人们都以为具备常识很简单其实很难。”


我喜欢瑞士教育家亚美路的定义:“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


这句话精确地表达出以下含义:‍‍‍‍‍‍‍‍


  • 常识是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 常识是基于经验主义的;‍‍


  • 常识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概率”。‍‍


简而言之,在一个贝叶斯主义者眼中,常识是一种非常大的先验概率。‍‍



回到本文的主题:“老手败给趋势,新手败给常识。”


“老手败给趋势”,这句话有很多变体,例如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说:


“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这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新手的颠覆式优势,受益于趋势,但容易自我归功。


结果,成功的新贵往往鄙视一切,甚至包括常识,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哪里用得着受世俗约束。最终被常识惩罚。


一个小结:


我们要靠顺应趋势,在某个周期获胜;但要靠遵循常识,才能跨越周期实现长胜。‍‍


能跨过很多个周期的常识才是常识。


然而,不幸的是,人类的历史太短暂了,一些糟糕的东西也能跨过很多周期。


人们漠视常识,是因为“常识”看起来太无聊了。


我们总有一种本能,要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独特,不甘心接受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爱默生写道:“常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


有时候,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这就是常识的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 (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