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春节后的返程火车票售卖情况看,从初三开始,就进入返程的高峰期,初六到初八是最密集的时间段,目前大年初七是预售火车票数量最多的一天。



但对外出打工的民工而言,过去返程的时间,一般会选择在正月初七初八的样子,因为一般企业会在正月初九开工;另外一个时间点,是过了元宵节之后,这批离家的基本上都是从事建筑方面的人员。

但时过境迁,如今在我老家的村庄,正月初二一早,就有十一个中青年,选择了离家,他们将奔向不同的城市,开始新的一年的挣扎与跋涉。

他们这么离家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但我经过了解之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老家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老家。

邻居波波的表达,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想法,他对我说:

我这次回老家过年,觉得在老家热闹、有人情味,因此,尽管我所在的企业只放了一周的年假,我还是回家了。

我是腊月二十八那天下午回到老家的村庄的,但回到村庄之后,我发现几乎没有人家在蒸馒头,过油炸丸子,走遍整个村庄,也找不到一点年味。要是前些年,这个时节方圆几十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已经不绝于耳了,大家都已经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但如今却发现,已经和过去完全截然不同了。

本以为到家后,可以缓解一下思乡之苦,与村里的乡邻坦诚相谈,聊聊过去的事情,聊聊当年值得回忆的美好过去,与儿时的伙伴们聊天,一起怀念过去。但和他们接触后才发现,他们对那些富有情感内容的话题不感兴趣,要么几个人凑在一起喝酒,要么在一起打牌,那种曾经迫不及待的期盼,似乎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回到老家才两三天,但却适应不了农村这样的氛围了,第二天就渴望着返程的日子。



第二、乡村聊天的话题,都和赚钱多少有关。

在2023年里,很多村里的中青年在外地打工,也不知道根本原因是啥,大多都没挣到多少钱,回家后,大家相遇,都是问在哪里上班,从事什么工作,在外的收入多少、有没有买房子,有没有买车等问题,有些人为了担心被人鄙视,往往会夸夸其谈,肆意放大自己的赚钱数目。

而有些人不想撒谎,回到村庄后,就在家里躲着,不敢抛头露面了,担心别人问起自己。

回一趟老家,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往返油费和过路费一两千元没了,如果不回城的话,接下来还有很多亲戚要走,几千块又没了,而且还要给亲戚的孩子发红包等等,各种人情道往简直让人疲惫不堪。

在乡村,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过年的心情,因此,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局,索性还是早点离家,到了城市后,人也会安宁很多。



第三、单身汉逃避世俗的“白眼”。

在正月初二离家的11人当中,其中有三人是单身的“大龄未婚青年”。大龄剩男是闲言碎语的人群议论的对象,特别是在农村,村口那些大娘大婶,就是全村的信息交汇处。凡是知道你回家的,她们都会把你议论一番。

也有人会说,嘴巴长在别人身上,随他们去说吧,你走你的路,做你的事,不必在乎那些人的废话,但说是这样说,真正能做到如此大度胸怀的人却寥寥无几。

因此,为了耳根子清静,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在大年初二的早上八点钟,我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拿着行李箱“绝尘而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忽然滋生出一股莫名的悲伤。



第四、担心被人骂为“不孝之子”,把回家当成一个过场。

不可避免的是,有的人期待过年,依旧是对传统的皈依和寻觅,而有的人则发自肺腑的不想过年。因为虽然过年意味着团圆和欢声笑语,但在笑声背后,说不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在里面。

有些年轻人,原本在春节期间可以留在城市里,但因为家里父母健在,如果不回老家,肯定会被乡邻视为不孝之子,到时自己做人的口碑也会在村民中间大打折扣。

因此,尽管路途遥远,还是赶回家,但这类人,基本在家不会超过三天,在大年初一拜年之后,就会整理自己的行李,然后在年初二离家。

因为年味的丧失,年轻人在家每天也就是玩玩手机,睡睡懒觉,父母看不惯,还会抱怨几声,因此,过年回家,也就是走了个过场。



第五、担心找不到工作,“先下手为强”。

在早早返程的年轻人中,有一个是被单位裁员,有一个是去年十二月辞职的,他们之所以早点回去,是想在职场上能够先下手为强,早点找到可心的工作,因为,早一天找到工作,就能多挣一天的钱,这对务工人而言,是一件特别现实的事情。

据我了解,2024年的就业环境,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无技术、无学历的农民工而言,真的是要“笨鸟先飞”,去的早的话,还有一些选择的余地,一旦返城大军全然而至的时候,到时就有可能会“望洋兴叹”的结局。

因此,担心找不到工作,而先下手为强,也是早早离家的一个原因。



回老家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但如今这个时代,各种攀比,让每个人都伤痕累累。

在农村过年,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过年跟过日子是一样的。俗话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有人放下的,总有人得扛起来。这些扛起来的人,就是村里的中青年,所以,这些群体,因为面临着经济的压力,越来越不想过年,是因为他们真的累了。

说真的,真的很怀念小时候过年的场景,那时,父母为了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年前好多天,都在忙碌着做准备,父亲在灶膛前添火,放进去几块红薯,母亲在灶台上炒花生,炸丸子,炸鱼块,孩子们在院里翘首以待,空气中洋溢的,都是故乡的味道,徐徐上升的炊烟又一次扮演了灯塔,为游子照亮归乡的路。

尤其是在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守岁乐融融的闲聊,看着父亲微醉的样子,心里感觉幸福无比……

可如今,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年味,却渐行渐远了。



年味的渐渐丧失,乡情的渐渐变淡,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自己的村庄,当作灵魂的栖息之所,休养生息的归宿之地,因此,他们早早地整装待发,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乡。

各位条友,对于乡村越来越早的“返城潮”,你是怎么看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