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手不干净、老认为门没锁好、反复查看手机消息……这些被称为“强迫症”的症状困扰着不少人。

其实,这些只算得上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不能算强迫症。而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



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有强迫症的人更易患7种病。

强迫症和哪些疾病有关联?真正的强迫症是什么样的?《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以及专家观点,为你一一解答。

强迫症易患多种身心病

近期,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厄勒布鲁大学医学院在《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发表论文称,与没有强迫症的人相比,有强迫症的人更易患上各种身心疾病,也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研究小组纳入两个不同研究的队列数据,一是以人口为基础的队列,包括61万名强迫症患者和61万名未患病者;二是由3万余名强迫症患者与4万余名兄弟姐妹的队列。

在进行了平均8.1年的追踪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非强迫症者,强迫症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2%,自然原因死亡风险增加31%,非自然原因死亡风险增加3.30倍。

自然原因主要指因患上不同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呼吸系统疾病风险上升73%、精神和行为障碍风险上升5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上升55%、内分泌及营养和代谢疾病上升47%、循环系统疾病上升33%、神经系统疾病上升21%、消化系统疾病上升20%。

真正的强迫症什么样


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强迫症”大多属于强迫现象,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上所说的强迫症。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李雅文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常的强迫现象不会影响生活秩序,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

强迫思维

脑海中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比如说完话后反复思考有没有说错。这些想法常常令人很不愉快,伴有不能对琐碎但必要的日常小事做决定。



当事人往往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但最终总是失败。

强迫行为

重复出现一些动作,如觉得手脏而反复洗手、生怕门没锁好而反复检查等。有人会出现一套固定化的“仪式动作”,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是同时存在的。判断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可以对照6种强迫思维和4种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


强迫性怀疑:对已完成的事情放心不下,比如是否管好门窗。

强迫性回忆:对往事反复回忆,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

强迫联想:脑海中出现一个观念,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另一个观念。

强迫意向:出现违背自己内心意愿的想法。比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

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没必要却不能克制。比如担心自己会说错话。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

●强迫行为

强迫洗涤:比如强迫洗手、洗衣等。

强迫计数: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台阶,不可克制地计数。

强迫检查:为减轻怀疑而采取的措施,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强迫性仪式动作:总是做一些固定动作,试图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如用手拍胸部等。

强迫症最重要的诊断要点在于存在心理冲突,也就是说,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停不下来,且越想抵制,越会感到紧张和痛苦。

有强迫症的人怎么办

强迫症的病因主要与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李建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追求完美、对自己期望高的人更易患上强迫症。

此外,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首次发病时常遭受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工作受挫等。他们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只能通过强迫症状表达出来。



强迫症带来的痛苦不仅限于个人,还会影响到家庭甚至工作。当发现自己有强迫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

01

及时就诊


一般来说,如果症状每天持续1小时以上,或引起烦恼,就需要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了。

强迫症一般采用药物和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方案。具体使用哪种药物要让医生来定,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方法,其特点是见效快,好操作。

02

学会接纳


强迫症状是自己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多焦虑和痛苦,都要尝试接纳,焦虑感会减轻。接纳症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需要一个过程。

接纳并不是妥协,生活中在接纳的基础上,及时中断这种强迫行为。开始会很难,也很痛苦,但只要坚持住慢慢就会好起来。



03

转移注意力

有强迫性思维或者行为出现时,可以下意识地去做其他事情,比如跑步、听音乐,久而久之能够使强迫行为和思想得到缓解,降低其出现频率。

04

和家人沟通

强迫症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支持和谅解,并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患者本人也可以倾诉自己的想法和困扰,有助缓解压力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