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川、河南相继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中国经济第五大省正式“换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GDP总量为60132.9亿元,同比增长6%;河南GDP总量为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四川经济总量超过河南,并首次跃居中国经济第五大省,并且成为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迈上6万亿元台阶的省份。


对于四川来说,从5万亿到6万亿,用时2年。在这增长背后,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反观河南,虽然跌出全国第五,但整体经济运行不乏亮点。2023年,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GDP总量相差仅1000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四川与河南“抢5”大战仍未结束。展望新的一年,四川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6%左右,河南则提出了5.5%左右的增长目标。


四川晋级


从1978年至今,四川的GDP总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十,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


自2007年GDP首次1万亿元大关之后,四川的发展明显提速。2011年突破2万亿,2015年突破3万亿,2018年突破4万亿,2021年突破5万亿,2023年突破6万亿。几乎每隔2~3年,四川就迈过一个万亿台阶。


这并非无迹可寻。


公开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东西差距始终是区域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但2000年推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大量的转移支付、产业和基础建设项目向西部倾斜,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省份迎来的飞速发展。


同时,四川由于拥有大量劳动力和市场,承接了东部大量制造业转移,让其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逐渐转型为工业化、现代化的省份。


“现在,四川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2023年四川GDP突破6万亿元,工业和服务业也为其整体增长提供了支撑。”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丁长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四川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306.7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769.5亿元,增长7.1%。这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


工业方面,四川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去年,这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四川凭借着丰富的锂矿资源储量,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各地市做了一系列产业布局:遂宁要擦亮中国“锂电之都”名片,射洪市要打造“千亿锂电产业集群”,宜宾要建设“世界动力电池之都”,眉山也在追逐“锂”想之光,全力打造全国领先锂电材料产业基地……


而从服务业来看,2023年四川服务业增加突破3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2%,金融业增长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4%。这也表明,四川的经济结构正逐步优化。


此外,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2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2降至2.26。


不过,当前四川人均GDP超过7万元,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四川仍需追赶的方面。


“除了四川人口众多以外,从历年的转移支付来看,四川获得的总额最高,2022年达到6486.12亿元稳居第一位。这也表明四川省内区域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大量的财政拨款来调节区域间的财力分配,维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丁长发说道。


河南失守


在全国经济大省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浙江、河南、四川分列第四到第六的位次。河南也常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形容发展面临的压力。


近年来,河南的压力愈发明显。在与浙江的差距被逐渐拉大的同时,2023年河南未能守住第五的位次,被四川这个“追兵”超越了。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GDP实现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对比来看,四川GDP总量超出河南1000.51亿元。


事实上,河南经济总量在2022年曾一度突破6万亿大关,但经过最终核算,其2022年GDP总量为58220.13亿元,减少了3124.92亿元。由于基数降低的原因,也带动2023年经济数据随之调整。


然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若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导致河南位次下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近年来该省经济增长情况不够理想。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河南经济增长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河南面临的压力不难理解,主要来自于工业发展处于转型促发展的阵痛期。


在全国工业大省的版图中,2005年至2020年,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南一直保持第五的位次,长达16年。2021年,河南首度被福建超越,下滑至第六位。相比其他几个经济大省,河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量明显偏弱。


此前,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河南还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主要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一般。


为此,河南正在加速工业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23年河南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了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4%。


而河南的优势,在于拥有相对完备的工业发展体系。


以汽车制造为例,经过多年培育,河南已拥有郑州宇通、上汽郑州、东风日产、开封奇瑞等17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年产整车超过80万辆。2023年,河南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45.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不过丁长发认为,在当前经济转型新时期,对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河南可以坚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要战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例如针对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通过产教融合、龙头企业深入校企合作,吸纳和培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2023年河南还出台了《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根据计划,2025年,河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其中制造业占比稳定在3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如何“挑大梁”?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经济大省再次被点名,要求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经济大省的四川、河南,从设定的GDP增速目标来看,四川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6%左右,而河南则提出了经济增长5.5%。若2024年两省均如预期般完成目标,那四川或将仍领先河南,稳居全国第五经济大省。


展望新的一年,这两省该如何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对四川来说,成渝双圈是其2024年经济任务的关键词之一。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要推动川渝共建项目与合作事项加快实施。其中包括年度重点任务落地,滚动建设300个重大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水平、大力度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加快中部地区崛起,落实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等。


反观河南,产业提质改造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对于2024年的发展目标,河南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向下梳理延伸N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7万亿元。


这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就包括了备受市场瞩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024年河南将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以郑州、航空港区、开封等地为中心发展整车,洛阳、新乡、许昌、鹤壁等地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特色集群。


与此同时,还将推动郑州上汽新能源电池工厂、洛阳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项目尽快投产,争取宇通、比亚迪、上汽、奇瑞等企业生产投放更多畅销车型、中高端车型。争取更多拥有先进核心智能技术的车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的紧迫感不言而喻。2024年开年第一天,河南就推出《推动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共计17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


工业上,在降低企业用电、用工、融资成本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政策。其中,对2024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财政奖励。对2024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且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财政奖励。


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方面,在汽车、家电、文旅、住房等领域提出了促消费奖补政策,通过财政奖补方式鼓励各地继续发放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包括对一季度组织省外游客来豫旅游专列每列次奖励3.5万元,组织旅游包机每架次奖励6.5万元,对外省来豫旅游包车给予一定补贴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梁励